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会“封禅”?

书匠说史 2023-11-27 20:10:36

"封禅"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仪式,一直以来都备受帝王关注。这不仅仅是帝王们的一项活动,更体现了古代中国在政治、道德和宗教等多方面的思想和理念。

依据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的叙述:

"自古以来,受命为帝王的人,何曾不进行封禅呢?因为有许多时候是需要应对紧急事务的,而从未见过符瑞显现而不前往泰山的。"

由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帝王对封禅的极大热情。司马迁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便没有吉兆和祥瑞的出现,许多皇帝都会积极参与封禅大典。由此可见,封禅对于许多皇帝而言是毕生的追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封禅?它的起源在哪里?哪些皇帝成功地进行了封禅呢?

"封禅"又称为封祀、封峦、封岳。关于其含义,有两种主要解释。一是在泰山上封土为坛,以便祭天,这称为"封";在泰山脚下找一座小山,在其上清理出一块地,以便祭地,这称为"禅"。

第二种解释是,祭天需要记录,其作用册文需要用银绳缠绕,结处还要封上金泥,再盖上印玺。这个流程称为"封",而"禅"的解释与第一种说法相同。不论采用哪种解释,都显示出封禅是在泰山上进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活动。

举行封禅大典的人是古代的九五至尊皇帝,一般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之时,皇帝会亲自到泰山上进行封禅大典。

关于封禅的起源,存在不同的观点,《管子·封禅篇》表明,早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经有了关于封禅的传说。孔子则毕生以"克己复礼"为己任,曾多次往来泰山,寻找封禅大礼的遗迹。

然而,许多典籍在历史中遗失,孔子也只能表示:

"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

由于未找到具体的封禅记载,孔子无法向弟子传授相关知识。

比司马迁早五百年的管子曾谈到封禅,尽管《管子》一书中封禅篇已失传,现存的篇章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补录的。其中描述了早期封禅的过程:

"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这一描述显示了封禅起源的早期依据,虽未有确凿证据,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那么,封禅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封禅源于古人对自然山川的崇拜。远古人民崇拜祖先,智慧尚未充分开发,同时也崇拜各种鬼魂和神灵。山川河流正是各种鬼魂居住的地方,因此古人定期对其进行祭祀,以求平安。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包括大量的祭祀文字。

待天下一统,帝王以顺应天命为生,为了彰显自己受命于天的身份,举行封禅大典,向天昭告太平,对其庇佑表示感谢。但帝王也有傲气,尽管自称秉承上天的旨意,但当他们达到世间最高的权力时,通过封禅大典,他们也希望对百姓、对天下宣告自己的显赫政绩。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的开国帝皇,秦始皇在公元219年巡游途中,每经过一座名山大川,都要进行祭祀并刻下碑文,以铭记自己的丰功伟绩。之后,始皇帝觉得自己的功绩实在太大,有必要向上天汇报一下。于是,他召集了齐、鲁的儒生,让他们考察制定封禅礼仪。然而,众儒生意见不一,最终始皇帝自行定制礼制,修整泰山山道,从阳面而上,在岱顶行登封礼,刻石颂德,自阴面而下,行降禅礼于梁父山。这次封禅被后人认为是真正有明确记载的第一次封禅。

紧随始皇之后的是汉武帝,而非汉高祖刘邦。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东巡至泰山,在岱顶立石,一个月后巡游回来,在泰山之上自定封禅礼,祭天封禅。汉武帝祭天仪式繁杂,首先在梁父山礼祠"地主"神,然后进行封祀礼,在下方铸造高坛,并在其下埋玉牒书。祭祀完毕,汉武帝带着奉车子侯登泰山,进行了登封礼。第二天,武帝自岱阴下,按祭后土的礼仪,禅泰山东北麓的肃然山。封禅结束后,武帝十分高兴,群臣也纷纷祝贺。这种感觉让武帝难以忘怀,此后,他又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汉光武帝在公元56年也进行了封禅,率群臣先开道,后斋戒,然后在泰山之下祭天,礼毕至岱顶进行封礼。

在665年,唐高宗封禅泰山,阵仗庞大,文武百官齐聚,辇车绵延数百里,伴随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这显示了当时唐朝的强盛。

726年,唐玄宗也在泰山封禅,并亲自编撰了《纪泰山铭》一书,放置在岱顶大观峰。

最后一位真正在泰山封禅的皇帝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他就是宋真宗。在他之前的皇帝无一不有丰功伟绩,但后人中有许多人认为宋真宗没有资格在泰山封禅。有趣的是,在宋真宗之后,帝王来到泰山时,只进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宋真宗降低了泰山封禅的含金量,因此后来的帝王不再封禅泰山。

关于封禅的具体步骤,根据历史记载可分为四个环节,即迎神、献礼、进俎、洗爵。

在“封禅”的第一步迎神中,会在大香炉里插上蜡烛和香,烟气上升代表着天下百姓的心意传达给上天。

接着,皇帝率先向众多天帝排位进行三拜九叩,按位次给神仙上香,最后轮到皇帝的祖先排位。

完成迎神后,进行“献礼”环节,皇帝洗漱干净后,依次根据牌位献上预先准备好的玉器、丝绸等物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物品大多只是形式,最终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然而,由于国库空虚,有许多皇帝因无法负担封禅大典的费用而不得已放弃。

随后是第三步“进俎”,即献祭猪、牛、羊三牲。献祭完成后,皇帝再次参拜各神仙。

最后一个环节是“洗爵”,此时的皇帝可能已不清楚上了多少次香,献了多少礼,但仍需耐心擦洗爵具。

整个过程中,皇帝接过擦洗的爵具,向众神献上,然后返回初始位置,再次跪拜上香,司祝念诵经文,宫廷乐队敲锣打鼓。

完成封禅后,皇帝可以稍事休息,可见封禅也是一项耗费体力的活动。

封禅的步骤如此繁琐,表明皇帝对此非常重视,因此选择封禅的地点也是慎之又慎。在古代,五岳中以泰山最为著名,尽管其海拔排名第三,并非最高峰。

然而,由于当时缺乏具体的测量方法,在古人看来,一座山的高低取决于其离地面的高度。泰山四周都是平原,相对而言显得更为高耸,因此古人普遍认为泰山最为高峻,成为皇帝封禅的首选。

实际上,除了宣扬自身的丰功伟绩,皇帝进行封禅还带有私心,有传言称,只有进行封禅的皇帝,其江山才能得以绵延不断;反之,若不进行封禅,社稷几百年后将面临灰飞烟灭的命运。

由此可见,封禅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即便是九五至尊,也渴望通过祈求天帝的庇佑,使自己的江山能够千秋万载。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