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赛道或将再度刺激“锂电池装机量”上涨。
起点锂电获悉,赣锋锂业旗下公司新余赣锋电子推出智能全地形机器人电池解决方案,该机器人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具备7C放电能力和15公里续航里程,可持续放电3小时以上,整套解决方案采用轻量化电池结构+提拉式设计,可让机器人充分适应各种场景,其直充、换电等多种充电方式也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该电池还配备了三维安全防护体系,分别是结构防护-电化学防护-智能监测,保障极端场景稳定性,电池外壳采用高强度塑钢材料同时配备IP67防水密封,电芯还会搭载防浮充保护模块用于延长寿命,还有5颗NTC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包内部,适温范围-20℃至55℃之间。
赣锋电池在AGV机器人、AMR机器人等领域有丰富经验,此次推出新品集合过去之大成,可充分适应长时间巡逻、高强度作业、工业产线等场景,配备自研BMS方案,让电池SOC精度控制在3%-5%之间,顺利通过UL1642、IEC62133等标准认证,已与国内多家机器人厂商达成合作,目前产能为一天600套机。

01
多家锂电池企业布局机器人相关领域经过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除了赣锋外还有以下锂电产业链厂商布局了机器人电池。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并没有直接说明进军机器人电池,但宁德时代在机器人终端产品方向有进展,自2024年底起,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投资平台注资人形机器人公司“千寻智能”和“维他动力”,并且相关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已在上海成立数十人研发团队,专注于机器人设计、控制算法、人机交互技术的研发攻关,还计划推出工业机器人整机(如机械臂、AGV)用于电池厂。
3月10日富临精工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引入宁德时代作为战略投资者,三方签署协议进一步探寻在汽车及智能机器人等创新领域增量零部件及关节方面的合作契机。
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3月上旬曾在互动平台上有过透露:已接洽头部几家人形机器人客户及车系客户需求,主要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部分客户已经完成样品交付和组装。
此前,亿纬锂能还将子公司惠州金源精密更名为“惠州金源智能机器人”,经营范围新增: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销售;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等新业务。
孚能科技
2月26日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固态电池预计将是人形机器人领域主流的电池路线。公司生产的软包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高度契合,已与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对接相关需求。
3月28日,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再次回复投资者:已与多家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对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了定制化开发,预计将在2025年内送样。
远东电池
2月20日远东电池公众号发布报道称,公司新研发的21700-6000mAh圆柱电池组成功搭载于国内头部科创中心研发的第四代工业四足机器人。21700-6000mAh圆柱电芯能量输出效率较上一代提升27%,循环寿命最高可达1000次,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LG新能源
去年11月LG新能源与美国贝尔机器人公司签署协议成为其唯一的圆柱形电池供应商,明年开始为贝尔的旗舰机器人提供其圆柱形电池,这与LG新能源的目标相符合,该公司希望扩展领域,使其业务组合多样化。
欣旺达
近日欣旺达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欣威计划与星航资本签署协议携手投资合伙企业 ——Rockets Capital Mars L.P.,合伙企业的全部出资将投向宝时得集团,星航资本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欣旺达与此联合进军机器人领域。
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欣旺达表示其电池产品目前已经应用在扫地机器人,未来有机会应用在人形智能机器人领域。
国轩高科
2月24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持续关注新兴市场机会,加快拓展机器人、航空等新应用场景,结合公司G刻、半固态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等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国轩高科此前推出的JTM技术,通过卷绕工艺精心制作出电芯,再利用导电组件进行串联,放置于铝壳中形成大电池,该技术可能会适用于机器人领域,此外国轩还和博世合作开发了机器人专用的电池管理系统。
南孚电池&高能时代
3月19日安孚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南孚电池与南平市政府旗下绿色产业基金、高能时代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300M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高能时代已研发出1Ah-20Ah多种容量规格的全固态电池产品,合资公司成立后将与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对接全固态电池相关需求,后续按计划推进产品送样。
蔚蓝锂芯
蔚蓝锂芯是目前锂电行业少数正式进军机器人电池的企业,该公司是宇树科技机器人的电池供应商,供货份额达60%。最新一轮消息披露于3月12日,该公司表示在BBU备用电源、机器人/机器狗等锂电池新兴应用领域已实现了布局与出货。此外蔚蓝锂芯正在研发专门针对机器人应用的锂电池型号,以提升产品适配性和性能。
珠海冠宇
珠海冠宇在2023年11月于投资者平台回复称:“公司电池主要用于扫地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今年3月初珠海冠宇在投资者平台称:“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业务机会,后续进展情况请持续关注公司对外公告。”
当升科技&中伟股份
2月10日当升科技公告与中伟股份签署协议就动力、储能、低空以及AI(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锂电池供应链达成合作,双方谈到锂电池下游的新场景是机器人,当升科技表示将加快公司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电池材料前瞻性布局,抢占新兴市场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优势。
德赛电池
3月27日,德赛电池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扫地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锂电池相关业务,公司积极关注锂电池相关产品在新领域的应用,将努力推动相关业务的发展。
三星SDI&现代起亚
2月25日三星SDI宣布已与现代汽车及其附属公司起亚汽车签署初步协议,共同开发专用于机器人的高性能电池。
长虹电源
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四川长虹电源研制出的21NCM35机器人用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组或将成为机器人的能量源泉,长虹电源组织技术团队研制了一款用于机器人领域的低温锂离子电池组,系统重量仅为10.55千克,能量密度可达250Wh/kg,零下40度可实现15安放电,放电容量效率达90%以上。
豪鹏科技
豪鹏科技2月1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紧跟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已向某“AI+儿童陪伴”创新头部机器人品牌厂商完成电池产品送样,预计今年进入量产阶段,同步推进其他机器人/机器狗品牌客户的验证导入。
除了以上锂电池厂商,车企也有布局机器人的相关动作,截至目前有广汽/上汽/小鹏/长安/特斯拉/奔驰/丰田/本田/小米/比亚迪/奇瑞/宝马/通用等20家车企宣布开展机器人研发,电动汽车与人形机器人或将共同促进锂电池放量。
02
下一风口已至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在今年开始加速,将成为动力电池下一个发展机会。
此前特斯拉表示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生产5000台,已订购1万至1.2万台组件,外加宇树科技在春晚的机器人大秀,引发了行业热议。
不过,人形机器人的电池需求也是门槛较高,应用场景的差异导致人形机器人需要高度定制化,对电池的性能要求恐怕会更加严格,高能量密度&功率输出、充放电、安全性、循环次数可能将超过储能电池甚至无人机用半固态电池。
当前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大概率会是在工业,因为需要承担一些劳动力活动,这就一定会涉及到载重问题,如果按照20-40kg来算,电池就需要具备2-3C放电倍率才能支撑起工作的需求,并且持续工作的时间也对于续航/电池包散热功能是一种考验。
据悉,当前市场主流产品人形机器人充电一次仅能有两到三个小时的使用,还远远达不到工业用途,所以未来决定机器人能走多远的,归根结迪还是电池问题,这样一来,机器人电池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殊途同归,甚至可以通用。
但人形机器人毕竟与储能和汽车等庞然大物不同,需要更小的体积搭载更大的能量,所以起点锂电认为,固态电池会是人形机器人的首选。
除此之外,人形机器人电池包尽量不要只有一个“心脏”装置,因为不同部件对电压、功率的要求不同,最好采用电池分布式设计,提升灵活性和力量。
政策支持也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2023年出台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计划在今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2027年显著提升,力求让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起点锂电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元年,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形机器人将会在未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规模化有望加速落地,对锂电池的需求更是会进一步扩大,未来小型高功率圆柱电池或者软包固态电池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