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奸雄?英雄?受尽千古争议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采蓝说历史 2023-10-16 09:14:03

被他自己内心十分尊重和珍惜的关羽打得无比头疼的曹操,通过拉拢和妥协的方式,把不想再做真男人了的孙权给策反了,并在公元219年十月收到孙权的投诚书信。

松了一口气的老Boy曹操自感时日不多了,于是又像许多普通老头子一样开始怀旧了,他派人重修了他梦开始的地方——当年的洛阳北都尉办公衙署。

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开始怀旧的曹操其实已经暗示他是真的老了或者承认自己老了!岁月如白云苍狗,匆匆一生,我这一生到底是对是错呢?我这一生的奋斗所得将何去何从呢?后人又会怎么看我呢?

转过年来,220年正月,关羽的首级被孙权送到了洛阳,但除去心腹大患的曹操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他以诸侯的规格给关羽办了丧事。内心无限惆怅,这纷乱的人世间,真正值得自己尊重的人又少了一个。

不久,曹操也到了弥留之际,在安排好生前身后事之后,曹操于同月崩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汉末最耀眼那颗星星彻底黯淡了。留给后世人的,确实是曹操自己内心无数次遐想和忧虑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看待这种炽热如火的男人?

曹操不可复制的一生

曹操生来就是一个要备受争议的人,因为他所求的和他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是有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他出身于宦官世家,但是想要实现的政治抱负却不得不依赖于士族集团的助力。这种身份上的制约,便是曹操的命数。同理,我们大多数想要阶级跃升的人,也同样背负着曹操式的无奈和命数。

阉党之后的曹操其实在当时的政坛其实是不太受待见的,他在无形之中就被边缘化了。当时的政坛是宦官专权,但海量的、核心的社会资源却掌握在潜伏的士族集团手里,曹操身上有宦官集团的烙印,又想走士族晋升之路,谈何容易?

但曹操在不幸之中的万幸是他的家庭硬性条件是要优于大多数人的。爷爷曹腾是德高望重的良宦,父亲曹嵩曾是位高权重的“三公”之一太尉。家里有钱、有权、有关系,他比大多数人的硬件起点高了很多。

曹操很聪明,在年少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核心发展问题就是要解决自己身上的软件障碍,那就是被社会主流认可的问题。他打小就跟随袁绍袁大哥混社会,为啥?袁绍家是“四世三公”的士族门面,靠近袁大哥能起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作用,自己更容易被士族集团接受。

但是,曹操还是小看了社会潜在的阶级障碍。曹操从小与世家子弟混在一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士族大佬对其有所改观,比如他成年后的举孝廉的资格(官场的入场券之一)就是士族大佬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给的。但是,士族集团却并没有因为他和袁绍、张邈等士族子弟是发小,就真正接受了这个“异类”,比如当时的士族集团首席测评师许劭就一度拒绝评价曹操。

曹操骨子里有一股子“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劲的。你们士族大佬暂时不认可我没关系,那我就继续按照你们的方式去折腾吧。所以他在年少时跟袁绍称兄道弟、调皮捣蛋做大流氓,被叔叔告黑状、满嘴瞎话之后,继续专门做让宦官集团不开心而士族集团喜闻乐见的事情。比较著名的事情有:他刚入仕当洛阳北都尉时,便杖杀了后来的大太监蹇硕的亲叔叔;他曾为早已被皇帝定性为“反革命”的党锢之祸成员击鼓鸣冤;还有他在济南废除淫祀,切断了宦官集团(背后是汉灵帝)的财路。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年轻时的曹操其实就是一个有一肚子想法、也有一定干事的能力的愤青,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他暂时只能想到问题的表面,他必须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才能获得成功。

曹操真正开始觉醒是什么时候呢?实际上就是他34岁天下大乱的时候!在跟着袁绍讨伐董卓却被袁绍等士族大佬当作炮灰给卖了之后,他渐渐抓到了乱世生存和发展的规则——他要当最大的拳头才行。

但觉醒只是成功的开始,并不代表觉醒的人有追求成功的条件。曹操好在他有一个好爹给他各种起步资源和一个神奇的家族;好在他年少时结识的那个“不良伙伴”袁绍同样是一个不世之才且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着他,他顺势获得了及时加入当时最高端的局的资格和机会,并跟他本初哥俩人背靠背顶过了最初的难关。

随后,顺利上船的曹操,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中飞速地发展了起来。一直没有把他当作真正自己人的袁绍阴差阳错却成了他的最强辅助师。共同御敌冀州,让他声名鹊起,并让他得到了兖州这块根据地。袁绍力求面面俱到的性格,再加上他无法兼顾各方士族利益的先天性缺陷,使得曹操极其幸运地得到了荀彧这位王佐之才,以及郭嘉、许攸等一系列与荀彧、与颍川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大才。也让他有机会收编三十万青州黄巾军,从而打造一支只听命于他的嫡系武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高于世,众必毁之。眼见曹操已经逐渐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各地方势力不约而同地给了曹操如同袁绍般的待遇。兖州士族代表陈宫、张邈因为对曹操入主兖州之后在利益分配上的不满意,逮到机会就想把曹操拉下马。恰巧曹操也是属驴的犟脾气,根本就打算跟他们妥协,而是以暴制暴地杀了一批兖州本土士族,从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陈宫之乱”。

陈宫之乱差点要了曹操的命,刚刚在兖州打下根基的曹操因为身在徐州,再加上他对陈宫、张邈毫无防备,被陈宫张邈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兖州全境仅仅剩下三县之地还在苦苦支撑,等他回来。而这一切还得感谢他的王佐之才荀彧临危不乱,帮他守住了星星之火,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曹操和他手下将士的家眷没有落入敌手,否则曹操就会一朝回到解放前,混成刘备那种流落江湖的模样。

从徐州赶回来灭火的曹操,面对以逸待劳的陈宫、吕布等人毫无优势,因为陈宫、张邈等人本是兖州的地头蛇,人家有主场优势。吕布又是西北野战军出身,极其擅长骑兵作战,战斗力比较彪悍。濮阳之战,差点把曹操打得命丧当场。

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来说,最为致命的其实是他的后勤保障问题,三个县的资源和兖州其余全境的势力搞对抗,如果没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因为供给缺乏而崩溃就只是迟早的事了。好在那段时间是极其严重的灾年,吕布那边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曹操才坚持了那么久。

兖州之战到了最艰难的时候,一生从不轻易言败的曹操几乎意欲放弃了。他差一点就接受了老大哥袁绍的趁火打劫,把老婆孩子送到邺城去当人质,以此换取袁绍的军事和物资支持。是程昱告诉了他,人一旦跪下去就再也难以真正站起来了,咱不能跟袁绍服软,否则将永远受制于他,坚持就是胜利,坚持胜过给别人当小弟。最后,也是程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帮曹操解决了粮草问题,并成功击溃了吕布,重新夺回了兖州。

兖州之战对曹操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他之后之所以那么重视屯田制,正是因为他在这一战中发现了一位大才枣祇以及粮食在战争时代的重要性。

兖州之战后,曹操才真正成为了难以动摇的一方诸侯,但这仅仅是在实力上,而在政治声望上,他依然没法和那些出身名门正派的诸侯们相比。王佐之才荀彧于195年向他提出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纲领,帮他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公元196年,曹操挟汉献帝定都许昌,标志着曹操神功大成。但也导致他成为新的众矢之的。北方的袁绍不允许他坐大,公孙瓒、刘表、袁术、刘备、孙策等等有心于称霸天下的势力同样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看到他羽翼渐丰。所以,那些年,曹操一直很忙,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干架的路上。征张绣、灭吕布、定关中、讨袁术、防刘表还有汉献帝身边那些死忠于汉室的大臣……他不是非要这么拼,但他必须争分夺秒地解决好内部问题和周边问题,才有希望和北方那位巨无霸老大哥袁绍掰掰手腕。

所幸,天佑英才,曹操十分艰难而又幸运地在官渡之战前夕勉强解决了所有致命的问题。然后,在官渡之战中,依靠各种幸运和能力的加持,惊险万分地打赢了这场胜率极低的生死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这一生的巅峰之战,也是他确定霸主地位的战争。之后,他北灭袁绍集团、远征乌桓,南取荆州,西定关陇,东抚青徐,吞并天下之势已成。

但命运有时候真的很喜欢开玩笑,它也不想看到曹操就这么顺利地一统天下。赤壁之战,曹操饮恨而归,将他一统天下的步伐无限期地推迟,从而给了世之英雄孙权和刘备有限的三分天下的遐想与希望的空间。

三分天下的局势形成之后,曹操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开始意识到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许无法一统天下了,那么自己的家业和事业该如何去传承呢?若自己辛苦、拼命地忙活一辈子,所有的一切随着自己逝去,一切又回到了汉献帝那个名存实亡的朝廷手里,那意义又何在呢?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曹操有了僭越之心,他要称公称王甚至称帝,他要这天下全都姓曹。

为了实现自己这一终极目的,他逼死了不愿意配合自己的至交好友和合作伙伴荀彧,他也用唯才是举的方式去冲击士族集团对人才选拔通道的垄断,还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拉拢和清除各种政敌……他会突发奇想地逼反马超、韩遂等西北军阀,也会莫名其妙地收编汉中张鲁而停止谋取巴蜀,更会心血来潮地启动合肥战场,拿被打出恐惧感的孙权刷战绩……他这么做,根本目的就是扫清他无限晋升的障碍和打造因功受赏的遮羞布。

但曹操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实际上是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的,反对者此起彼伏。其内部的小规模造反时常有之,以刘备、孙权为主力的其他势力也不断地以杀国贼、清君侧的名义向其发出攻击。早已天下无敌的曹操其实对这些并不忌惮,他觉得袁绍死后,他早已没有对手,直至难得暴走一回的老兵油子刘备在汉中扬眉吐气一回和一直潜龙在渊的关羽突然在荆州变成了飞龙在天了,已经步入生命晚期的曹操才突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觉得自己终究是凡夫俗子一个,能做的有限,有些事情注定要几代人去坚持奋斗才能完成。所以,他在打败袁绍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心生退避,他要迁都了,到当初袁大哥的地盘去安享晚年、去交接过渡……但还是他手下那批优秀的人才劝阻了他,并动用了常见但并不光彩的手段,让孙权在背后捅死了劲敌关羽。

关羽一死,一生绷紧神经的曹操终于可以了无牵挂地走了。在他用厚葬的方式向关羽这个劲敌表达敬意之后,同月,曹操也阖然离世了,享年66岁。

曹操的人物分析

曹操是浪漫的、是洒脱的,也是矛盾的、纠结的。他既要名,也要利。他既有诗人的浪漫情怀,也有政治家的铁血手腕。他既有实干家的务实精神,也有登徒浪子的放任行为。他既有澄清寰宇的济世情怀,也有残酷冷漠的铁石心肠……简而言之,他干了很多好事,也干了很多坏事,他复杂、矛盾、多面,以至于很多人根本读不懂他。

为了帮助大家真正理解曹操,后面的分析会加入两个主要的参考坐标,一个是曹操前期的一生之敌袁绍,一个是曹操后期的一生之敌刘备。其实,这三个人是当时社会三个不同阶级的典型代表,袁绍代表着当时的主流阶级,曹操代表着中间阶级,刘备则代表着底层阶级。至少在那场权力游戏中是这样的。

汉末天下大乱的本质其实是士族阶级要争取绝对的政治话语权,皇权因为亲近宦官和外戚,在士族集团眼中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是时候重组政治秩序了。

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真正把这乱世理解透彻的,其实首当其冲的是扮演了总导演角色的袁绍。是他一手导演了诸侯争霸这一幕好戏,也唯有他一开始就进入了角色。曹操之前不过是想当一个定国安邦的将军或者一方诸侯,刘备则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荣华富贵上。

这其实也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问题,一个人基础条件有限,是很难树立起什么宏伟而又科学的理想和目标的。

董卓进京宣告袁绍原来那种悄无声息地走政变路线上位的计划破产,把乱世争霸的乱局全部逼到了明面上。这个时候的曹操只是隐约感觉到了,大乱背后往往有大机会,这是一个人生崛起的风口。

但是,最开始曹操一直都没有摆脱他原生的思想制约,那就是他的出身问题。因为他宦官后代,尽管大富大贵,但始终得不到社会主流的认可,他极其渴望社会认同感。所以,他从小就跟着老大哥袁绍屁股后面混,这有点类似于现在一个非主流少年跟一个书香门第子弟混在一起,借机来洗白自己的社会形象。

因为年轻见识浅,青年时期的曹操其实对那个社会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他认为结交贵族子弟就可以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贵族,类似于一只羊混在狼群里,时间久了,也就感觉自己变成了狼了。但实际上,阶级壁垒从来都没有这么容易被打破的。士族集团对他的认可度虽然有所改观,但依然不高,至少他的老大哥袁绍一直就没有把他当自己人。

袁绍一直把曹操当成了什么呢?跟班小弟、背锅炮灰。具体通过群雄讨董时,血气方刚的曹操一个人冲上去打董卓,结果把本钱都打光了,而袁绍反应相当冷淡,以及袁绍因为跟张邈闹意见便授意曹操杀了张邈,还有袁绍安排曹操击杀不满于他的泰山士族势力代表王匡等细节,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了,全是借刀杀人、找人背锅的事情。

曹操真正反应过来是什么时候呢?是他带着家里为他筹集的资金跟着老大哥袁绍创业,结果在汴水一战中输了个精光,然后变成无人问津的狗不理之后。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乱世之中,人心隔肚皮,谁都靠不住!要走什么路,怎么走,能走到什么程度?都得靠自己。

痛定思痛的曹操回家招兵买马,卷土重来。这个时候的他是憋着一股劲要独立自主闯出一片天地来的。

但是,不管自己的想法有多么振奋人心,但现实总是冰冷和残酷的,当时社会的主要资源都掌握在士族集团手里。曹操要想生存和发展,还是必须依靠士族集团,所以曹操还是北上投靠了当时的士族大佬袁绍。

所庆幸的是,袁绍因为被一帮有“红眼病”的诸侯势力盯上了,他极其需要曹操这样的外力。所以,在191年袁绍取冀州之后那段岁月之中,实际上袁绍和曹操这对绝代双骄在背靠背对抗着天下群雄,他们顶住了北方公孙瓒的疯狂进攻,赶跑了著名的搅屎棍袁术,稳住了坐山观虎斗的兖州刘岱、徐州陶谦,还在西边的黑山贼、东边的黄巾军身上来回拉练了好几回。

人生有时候真的要讲因果,曹操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努力突破之后,终于开始收获了。锐意进取的作风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认可,之前为民请命的区别行为也吸引了一定的民心,入了袁绍集团的原始股让了顺利入驻兖州。

兖州是四战之地,本不适合作为创业根基的,金边银角草肚皮嘛!但好地盘都已经被人占了,弱者没有挑食的权力,曹操得兖州虽然是聊胜于无,但这却是他走上自主发展之路的关键转折点。在兖州,他得到了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经理人、策划师、参谋长荀彧,他收编了30万最靠得住嫡系军队,他创立了争霸天下的革命根据地,他也在这里迎来了形同虚设的汉献帝,在政治上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降维打击。

但是,人到中年,即便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总会有很多让人心力交瘁的经历。突如其来的丧父之痛、痛彻心扉的兄弟背叛、惊险万分的濒临破产、险象环生的死亡威胁、北方大哥的趁火打劫、宛城放纵的惨痛教训、深不见底的资本供应、此起彼伏的明枪暗箭还有袁绍袁大哥的势大压人。

曹操其实这一路走来是跌跌撞撞的,他一直在解决不同的问题,陷入了“做的多错的多”的怪圈,所以大家也看到曹操一直在犯错误。比如徐州屠城,比如宛城那点风花雪月的故事,比如濮阳之战后他心生放弃,比如他挖坟掘墓来解决军费问题……

古之成大事者,一般都离不开运气和贵人相助这两个关键点的。曹操很幸运,多次死里逃生。但最为关键的是,荀彧帮他打造的颍川助力团多次帮他拉回了正轨。替曹操守住兖州三县之地、拒绝向袁绍送人质、给曹操灌输必胜的信念、挟天子以令诸侯、搞屯田制增产粮食等等,都是颍川集团的代表作。

曹操在抓住公司上市蓝图中最重要的一项资源——傀儡的皇帝后,渐入佳境。他扫袁术、剿吕布、战张绣、抚关中,最终在地狱级鏖战的最后一刻,拿下了袁绍这座自己前半生的大山。只剩半口气地疲惫地当上了北方霸主。

然后,他听信了心腹谋士郭嘉的意见,执意要把自己的巡回演出开到极寒之地乌桓,差点把自己浪死了。再次得天之助,他惊险刺激地平定了乌桓,把自己的势力延申到今天的大城市铁岭,成就之前少有的武功。

但是这个时候曹操,还是之前那个曹操,很浪漫、很任性,爱得瑟、爱显摆,恰如我们很多普通人,是少有的真性情之人。

真正让曹操性情大变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的惨败让曹操思考人生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倒不是说曹操承受不了赤壁之败的伤害和打击,而是赤壁之战的结果让他意识到了,他可能在有生之年无力完成自己的终极目标了,他思考人生的方式开始往折中、利己这个方向靠拢了。

既然无法成为一统天下的千古名臣,那就让自己成为既得利益的捍卫者吧,曹操在晚年,彻底变成了一个既得利益的固化者。他为了给自己这份产业创建合理、合法的产权登记,逼死了自己合作股东荀彧、逼跑了名誉董事长汉献帝,各种给自己破规格和先例加头衔……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其实说的是这个时候的曹操。

晚年的曹操,主业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给大汉房本办过户手续。在临终前的几年,他终于将所有文件手续跑齐了,将签字那一栏,留给了儿子。

待到他两腿一蹬,与世长辞的时候,世人不管认可不认可他,都必须承认:他有奸雄之才,背奸雄之名,干砸了不认栽,得了好处也卖乖,对他做的英雄事和缺德事都认账。他还开创了一个雄浑的文学高峰“建安风骨”。

细数曹操的一生,实在是太多矛盾了。小时候是个混不吝,青少年是个热血青年。他曾救济南万民于淫祀,也曾迁天下百姓离故乡;他曾一心讨好士族集团,也曾滥杀沽名钓誉的名士;他曾嫉恶如仇上书党锢,也曾忘恩负义逼死荀彧;他磊落又奸诈,他宽宏大量却又小肚鸡肠;他爱好风花雪月,也敢于亲冒矢石;忠君讨董的是他,禅让之实的也是他,敬刘备、关羽的是他,恨刘备、关羽的也是他……

曹操这一生的矛盾,看似不可理解,其实是相当自然且合理的。因为人的一生,总会在不断的经历之中去调整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的,很少有人能无差别活成自己当初预想的模样。

关于曹操的评价和思考

篇幅已长,可就算再来个万字篇幅,也道不尽、说不透曹操的一生,所以就长话短说,选取一个场景的聊聊我们应该对曹操持有的态度吧。

汉末,是一个英雄林立的时代,这其实跟我们现实之中的行业形势相类似,近些年,电商崛起,各种成功者、大老板层出不穷,是一样的道理。

但要从实质上去探讨,汉末英雄其实要首推曹操、袁绍和刘备三人。这三个人其实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创业路线,袁绍是要啥有啥,能引导趋势的大人物,人家是主流阶级;曹操是要才有才,要钱有钱,就是没有人脉和名分,和很多融不进主流社会的富二代是一个意思;而刘备则代表着广大不甘平庸的草根阶级。

曹操这一生充斥着各种矛盾,其实就是他的原生处境所导致的。比如他为什么要跟着袁绍混那么久呢?他没办法,他要给士族集团各种纳投名状,他需要一个引荐人或者担保人。比如他为什么要对荀彧、郭嘉等颍川士族客客气气,但对陈宫、张邈等兖州士族却态度强硬?因为他所能争取的士族资源有限,没法去玩平衡与博弈那一套,只能做单选题。比如他为什么对女色情有独钟?因为那个时候,人和人背后的社会关系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比如他为什么明知刘备、关羽是他的心腹大患却不愿意杀之?因为很多时候,他也想浪漫一下,也想赌一下的情怀成本……

曹操的一生尚且过得如此跌宕起伏,基础更差的刘备一生何其艰辛就可想而知了。对历史和生活我们都需要保持敬畏之心,原因就在这,因为读不懂别人光鲜背后的不易,是很难获得成长的营养的。

曹操的功过是非咱们就不一一评价了,但整体上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雄主,且相当全面,军事、政治、文学、思想各个方面都是能够独树一帜的大才。咱们关键是要学会去借鉴和思考曹操这个人。

首先,曹操是一个很懂自己的人。他打小就知道自己的先天性缺陷是什么,自己想要干什么,要怎么去干才更合理……这一点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我们现在很多人,除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外,其余全部是一笔糊涂账,自己能干什么,怎么干,跟谁干,什么时候干……全是稀里糊涂的。

其次,曹操是一个自我调整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一辈子走过的弯路比谁都多,但是每次都能悬崖勒马,及时调整自己。比如他在宛城调戏张绣的婶婶后,遭受一次惊险刺激的惨痛教训后,他痛定思痛地调整了自己的人事管理政策——要先把不靠谱的人的人质控制起来,然后才能放心搞事。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结起来就是曹操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精神和调整能力。

然后,曹操是一个韧劲十足的人。《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曹操灰头土脸的场面,正史上其实也有。但曹操即便经受了再大的挫折,只要经人提醒或者自我调整,立马就能斗志满满地恢复活力和信心。官渡之战中,他都被袁绍打成啥样了?自己都打算放弃了,结果被荀彧等人一劝,立马满血复活,打他丫的,自己亲自带队去偷袭乌巢,多大点事儿,豁出去干就完事了。

最后,曹操是一个个人能力十分强的人。大家别看曹操到处浪,不要觉得他胜在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人才优势,曹操要是自身能力不过硬,根本就管不住那些如狼似虎的人。五子良将基本上都是降将,只有曹操老板罩得住,敢用,他们才老老实实地给曹操卖命。我们现在所说的“头狼效应”在曹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仿效曹操经营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呢?发自内心地提醒大家,这一点一定要慎重,因为曹操身上还有两点重要因素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一是他具备了大多数人不具备的试错空间,一是他拥有了常人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他多少次给家里惹祸?多少次赔光赌本?多少次死里逃生?多少次大放昏招?他没事,但普通人真不一定没事,所以大家要慎重对待这个问题。

一文难尽英雄事,关于曹操这个人,暂时只能和大家聊到这里了,有很多未来得及触及的问题,咱们可以在评论区友好交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