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是很多热闹话是让人听着就来气的,比如广为流传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虽然说失败者往往有背锅的天职,但是对于一个被后世誉为武圣的牛人来说,咱们这么无凭无据地任意诋毁,这种行为礼貌吗?
那么,关羽丢失荆州不是大意,其背后有何必然性呢?这需要我们详细地来梳理它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正题!
关羽失荆州的大致过程在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之后,一直自信满满的曹操曹老板有点坐不住了。我一直以为只要把老大哥袁绍搞下去之后,天下就再无对手,就再没人可以给我造成威胁和伤害了,怎么当年没能拉拢成功的云长兄弟突然暴走了呢?咱一把年纪了,没必要这么死扛,要不要把都城(实际上重要的是人质汉献帝)迁到邺城去,这样会安全很多。
就在曹操做剧烈的内心斗争时,著名的“忍者神龟”司马懿先生跳出来了。司马懿和和蒋济劝曹操说:“于禁七军是被水淹的,非战之罪,并不损害国家威严,倒是关羽此时大胜,孙权那不一定会高兴,可暗中派人劝说孙权袭取关羽后方,再承诺割长江以南给他,樊城之围必解。”
劝老板或者领导是有套路的,要像司马懿和和蒋济,先替老板开脱,解决老板面子上挂不住的问题;然后针对核心问题给出具体方案,这种方案还不能成本过大,否则老板心有余悸,不会同意冒险。曹操听了司马懿和和蒋济的意见后,好像自己也没吃什么亏,于是便同意派人去联络南方的孙权。
那么,南方的孙权此时是什么心态呢?按道理,刘备是他的妹夫,一直都是他的盟友,且他和刘备集团都属于相对弱者,他应该坚定支持刘备,和刘备抱团取暖才对!但是,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孙权感觉自己和妹夫刘备已经回不到过去了,他要背后捅刀关羽了。一是刘备集团这些年的发展势头太迅猛了,他不甘心当刘备的配角;二是刘备多多少少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忘恩负义,这让孙权心里很不痛快;三是孙权这些年被曹操集团修理得够惨,心有畏惧,他要跳出江东之地向外拓展只剩下以荆州北部为跳板这个选择了。
孙权这种心态其实已经属于一种不太健康的心态了,典型的“我好不了,即便你是我的朋友也别想好过”的想法。遗憾的是,孙权身边的大明白人鲁肃已经去世了,没人能和他掰扯明白了。
孙权和鲁肃的继任者吕蒙出于偏见和短见,接受了曹操的橄榄枝,同意背刺关羽。
但是,众所周知,关羽在北伐之前已经把荆州重镇江陵进行了全新打造,加固了防御系统,正面攻取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但这事难不倒早有预谋的吕蒙。
吕蒙在鲁肃死后,接替了鲁肃东吴大都督的位置外,还接收了鲁肃的万余部曲,然后驻扎在陆口和关羽接壤,图谋荆州的意图非常明显。但是吕蒙装孙子一直是把好手,他知道自己硬碰硬是打不过关羽的,所以一直明面上低姿态和关羽基础,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背后搞小动作。
比如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孙权儿子欲娶关羽女儿为妻”一事其实就是一桩典型的外交小动作。那些动不动拿关羽“虎女岂能嫁犬子”开玩笑或者佐证关羽傲慢无礼的朋友看清楚了,这其中究竟有啥套路。按照外交礼节,你孙权的儿子是不是只能娶刘备的女儿,这叫门当户对。你这么做是不是在故意抬高关羽的地位,是不是在挑拨刘备的关羽两兄弟的关系?国无二主,万一刘备醋劲发作了,把关羽调回成都约束起来了,换其他人来守荆州,你觉得都好对付一些。如果关羽识破了这些不同意联姻,他还可以借机发难,说关羽给脸不要脸,自己为找回面子而不得不用兵。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套路!
关羽其实心思相当缜密,对于吕蒙的示弱和孙权的示好一直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老子不接你们那一茬,有本事你们直接来武力攻打我。其实,关羽对于江陵的驻防还是挺上心的,自己在北方打得那么艰难,但依然给江陵留下了很多兵力。
这个时候,腹黑的吕蒙对孙权说:“老板,关羽在北边打得风生水起,但依然留下重兵驻守江陵,这摆明是在防止我们背后偷袭。所以,我们要降低他们的戒心,我假装生病没法上班了,您把我调回柴桑,关羽才会放心抽调江陵的兵力去打樊城,这样我们偷袭江陵的机会就来了。”曹操的联谊信也是这个时候到的。
孙权一见很兴奋,感觉自己终于不要在江东养老了,因为至少不要担心合肥方面的曹军威胁了,可以集中兵力去偷袭江陵了。于是,同意了吕蒙的建议,满世界广播吕蒙要死了,背后两人商议怎么才能拿下江陵。
吕蒙在回京的途中,驻防芜湖的陆逊赶过来见了吕蒙,并向吕蒙汇报了自己关羽荆州战局相类似的议案,也就是要趁关羽分身乏术的有利时机偷袭江陵。
吕蒙一看陆逊也是一个识货人,内心很高兴,但是表面上还是谨慎,他对陆逊语重深长地作了“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的提示之后,便到孙权那里去举荐陆逊当他的前线接班人去了。
陆逊走马上任之后,给关羽写了封歌功颂德的信,关大爷您太牛啦,于禁这帮都让咱逮起来了,我这新来的37岁小孩您将来可得多给照顾照顾呀。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关羽收到陆逊的信之后,确实很开心。再加上陆逊之前确实没什么名气,关羽就慢慢放下了戒心,将部分江陵守军调往了襄樊前线。
孙权这边在陆逊上任后,修书正式向曹操认怂,表态将偷袭荆州,帮曹操解围。曹操则立马回应,你放心去打关羽吧,合肥方面我用撤军来表示诚意,你可以放心我不会偷袭你的。
同志们,张辽、乐进等人后来可以驰援荆州,孙权后来可以专心致志地背刺关羽,这背后不都是坑吗?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真假设孙权虚晃一枪,趁着曹操把张辽等人调走,集中火力给曹操的合肥来一竿子,那历史的走向会如何,还真不得而知了。
注意!此时此刻,孙权方偷袭荆州的思路仍然是:减少江陵守军,集中全国之兵,准备砸下江陵。
但在关羽抽走一部分江陵驻军之后,孙权方面依然没有采取直接行动。为啥?一是江陵城确实不好打;二是关羽早已适应水陆两栖作战,人家手里有舰队,听说你攻打江陵,几天就能顺水而下赶回江陵,到时候挨揍的就是孙权了。
这就是关二爷的牛逼之处,即便孙曹两家坑壑一气,但人家还能掌握战局的主动权。襄樊前线,你曹军已经被我打残了,我不怕你们趁我南下的时候追击。你东吴这些一直都是给人刷战绩的,我回来就可以轻松收拾你。你们都想我关羽死,但我关羽何惧?
然而,拐点在219年闰十月出现了,吕蒙先到寻阳把战船伪装成了商船,然后一路顺江水潜入荆州,将二爷设置在沿江岗哨的斥候全部俘虏,封锁江东袭击的消息。这也就是著名的“白衣渡江”的故事。
紧接着,吕蒙进兵公安、江陵。驻扎在江陵的南郡太守麋芳和驻扎公安的守将傅士仁不战而降!
何其可悲!关二爷的后院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没了!失去大后方的关羽再也没有生还的空间了!那些冷嘲热讽说“关羽不是很厉害吗?反攻回来呀!”的朋友是根本不懂军事,江陵城易攻难守,关羽及军中将士的家眷都在江陵城中,怎么反攻回来?
吕蒙在占据江陵城后,大搞形象工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积极地收拢江陵的民心。
然后陆逊在十一月迅速占据了南郡北面的宜都郡,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堵死了老刘救援和二爷回川的路线。
威震华夏的关二爷瞬间就成了一个敌占区的流浪汉,回不到大哥的身边,也得不到兄弟们的支援。这一切,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整个南郡辖区最重要的两座城江陵和公安放弃了抵抗。(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原因,后面会有专题分析,大家不要急哈)
当时的关二爷在干什么,在对决他的河东老乡徐晃。徐晃在汉中之战给曹操开路时,死磕陈式,拼光了家底子,他现在带领的是12营新军。而且在徐晃加入襄樊战场之前,曹操的原计划是自己亲征的,但曹操的下属桓阶(这位大佬大家要记住!人家的子孙历史戏份还很重)考虑到领导再也输不起了,建议让徐晃他们顶上,大不了整个南阳可以不要了,但是领导您不能让关羽直接击败!
遭此巨变的关羽,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撑不住了,为啥?军需断了呀!联想到关羽为什么没有打下曹仁只有几千人驻守的孤城樊城,不还是这个原因吗?该死的糜芳和傅士仁!
曹军一方面发布关羽大本营被偷袭的恐怖消息扰乱关羽的军心,一方面让徐晃主动出击,积极营救被困樊城的曹仁。
临危受命的徐晃没有等到十二营齐聚就出兵了,此时关羽的先锋阻击军在偃城驻扎,徐晃先是假装要挖沟断偃城军的后路,关羽先锋烧了偃城的辎重退了回来,直到这个时候曹操的所有援军才全部到位。
等到徐晃看到关羽的本阵时才发现,关羽这几个与真是把曹仁围得水泄不通。主营有十重鹿角,旁边又有四座制高点屯兵,反正就是要困死你曹仁!
徐晃先是又喊嗓子,又给樊城里射箭,说关羽被偷袭了,撑不住了,兄弟们顶住就是胜利!
关羽也喊话:“兄弟们,别听对面扯淡,江陵城是我一手打造的,孙权那德性,根本打不下来,你们难道还不相信我关某人吗?”
这种攻心的话语,其实还是有一个“关心则乱”的问题,关羽军中的将士因为担心家人的安危,士气方面多少会受到打击。
也正在关羽犹豫要不要退兵的时候,徐晃攻营来了,先是佯攻主屯,实际猛打四座小山,打算给曹仁打开突破口,二爷随后亲自带五千步骑出战徐晃,然后一路撤退入围,想把徐晃的火力引过来让弟兄们缓口气,但没想到徐晃开启了惊人的操作,跟着追进了二爷的大营,击破了二爷在樊城北部的防线!从而接出了被困许久的曹仁。
曹仁跑了,关羽的继续鏖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是也将战线回调,撤回了汉水防线,继续围困襄阳。全歼曹军北方主力的目标达不成了,那就划江而治吧。
十一月,关羽终于确切得知孙权已经袭取了荆州,于是率军撤出了襄樊战场。
关二爷边撤军边派出使臣跟吕蒙沟通,吕蒙再次使出心理战,厚待来使让其了解江陵情况,来使看到了整个江陵一片安好,所有军事家庭秋毫无犯后,将这个情况在回去后说了出来,军心开始败散。
虎落平阳被犬欺,大量军士开始逃亡的关羽马上就要穷途末路了。
关羽走到当阳县的麦城时,孙权已经到达江陵,一面派潘璋、朱然到南郡临沮县切断二爷退路,一面派人劝降二爷。
十二月,二爷弃城而走,撤退到临沮漳乡时,连同其子关平被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擒获。父子不降,随后双双被斩。
一代武圣,就此谢幕,让人泪目!
关羽失荆州的相关分析通过上述的介绍,大家还觉得关羽是大意失荆州吗?
很多中了演义小说的毒的朋友会觉得关羽被历史抬高了许多,但其实人家真是被历史按压但是没能按压得住的大咖!人家凭一己之力把纵横天下几十年的曹操打得出了一身冷汗,光这一点就是同时代所有名将所不能及的。
关羽为绝对主角的襄樊之战中,曹操方面除了幽州方面的边防军之外,全国军区全部参战!按照司马懿的说法,此时曹魏全国有20万军来算(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至少损失了四分之一几乎是最精锐的国家野战军。(于禁七军+曹仁荆州军团)曹老板的心在滴血呀!
孙权方面除了荆北的曹操地盘,接收荆州全境,并笑纳了曹操的三万野战军。明面上看,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他也不要忘了他干的是什么事,杀的是什么人,孙权这一辈子从这一刻彻底玩完了,因为你作为一个老二,但没有人和你联手限制老大,你就注定只能等死了。
刘备方面损失很大,先后失去了零陵、武陵和江陵三郡,损失了数万人的荆州力量,这一部分力量也基本被孙权方面接收。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集团唯一的军神,以及后面一连串输在起跑线上的连锁反应。
表面上看,孙权方面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是曹操集团,因为天下三分,弱势的两方各自为政,再也没有谁能对他构成真正的威胁了,逐个击破,那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然,就这一场关系到天下走势的大战,背后可以说道的东西还很多。比如,一向不怎么能打的东吴军队后面怎么能在陆逊的率领下,于山地战中烧了刘备的营地?大抵还是和这一战有关系,这一战收编的曹军和关羽的荆州军都是很能打的。比如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跟去了半条命一样,因为关羽一死,整个蜀汉集团的品牌效应大打折扣,等同于诸葛亮一死,蜀汉再无精气神一样!
后来整个魏国朝堂对于蜀汉的态度就是:蜀,小国尔,名将唯羽。这就是关羽在汉末真正的咖位!曹魏的名将几乎都折戟于他,东吴倾全国之力以下作之手段要置他于死地,他活着就能让所有对手害怕,他死了却能让所有对手庆幸的同时感觉遗憾。
关羽死后,曹操以诸侯之礼厚葬;刘备赌上国运为其报仇,蜀汉、东吴再也没有多少的蹦头了……
可是,那又如何?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公元219年,关云长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造出了继韩信之后时隔四百多年再次重现江湖的投入产出比!
关云长的一生,虽然被史官层层掩盖,但从曹魏群英传中拼凑出来的这些细节,从孙吴都督传里带出来的那些评价和阴谋,都在将他的能力水平指向上古大神的兵仙一档。
羽灭,前汉立;羽灭,后汉亡。
上述这句话或许是对关羽最好的评价了。
意难平之余,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交代或者反驳一下。
有人说关羽失荆州是因为性格高傲、不得人心,这些话大家去看吕蒙的原话就知道了,人家关二爷在荆州是深得人心,大家就不要以讹传讹了。
有些人说关羽拒绝孙权和亲是目中无人,招致杀身之祸,这就更加扯淡了,具体逻辑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另外,古往今来有多少休戚相关的政体会因为一件儿女婚事闹得不死不休?强者对弱者的敲诈勒索除外!
也有些人说关羽被孙权背刺,是关羽缺粮,于是到孙权的地盘上去抢收粮食去了。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看看那些野史提供的抢粮地点离关羽的驻扎地有多远就明白了,关羽是神行太保?动不动就能到几百里之外去抢收粮食?
还有人说关羽众叛亲离是因为为人傲慢,严重破坏了荆州的官场秩序,其实是因为关羽不愿与糜芳之流同流合污,再加上关二爷的权力和声望越来越大,糜芳等人狗急跳墙所致。
关羽之死,关羽之败,问题真不在关羽自己身上,而是他被慢慢拉进了一个必死之局。有些朋友用关羽败走麦城的结局来论证关羽的能力缺陷,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恰如后世未尝一败的岳飞,不也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
关羽失荆州,不是关羽的能力不足以守住荆州。根本原因是:荆州这块肉太肥了,有人急眼了,有人流口水了,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一直都大有人在!
一点点现实感慨我们周围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普通身上难以根除的劣根性通常有容不下毫不相干的失败和过于关注毫不相干的成功。
在纷纷扰扰的社会生活之中,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依然是浑浑噩噩的,他们基本上是分不清什么事情是与自己强相关,什么事情是与自己弱相关,从而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关注什么,怎么去关注。
像关羽这样的人,起于微末,一步一步坚贞不渝地跟着大哥刘备创业,并逐渐取得了威震华夏的顶级成就,真不知道那些人是出于什么心理去黑他?
也不知道那些每天都在讨论各种单挑能力的朋友能从这种历史讨论之中汲取到什么营养,历史的虚无主义或许无妨,但是生活陷入莫名其妙的虚无主义之中又会怎样?
古有成语“杞人忧天”,说的就是一个人不要过于关注与自己弱相关的事务。但是,当下确实有太多人生活在一种自构的“杞人忧天”的逻辑之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情,心不在焉,离自己太过于遥远的人和事,八竿子打不着,却趋之若鹜。
举个例子,我们似乎都很喜欢讨论周围的名人巨富,很多人甚至经常身临其境地做出各种点评。实际上这有多少意义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是一方面。另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你自己一直底层挣扎,连身边那点人和事都没有弄明白,你又如何能高屋建瓴去指点那些风云人物呢?
我们现在之所以还能有幸讨论各种历史风流人物,其实要感谢继往开来的先贤,是他们把他们对历史、对生活、对智慧的理解积淀了下来供我们参考。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比如真实的关羽,若没有成百上千年的考证与研究,后世人如何敢将之奉若神明,并能历经考验?这样的历史偶像,是先人们为我们保存提炼出来的文化财富,为何大家非要毁掉他呢?
不能用公正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和分析自己所面对的东西,这是大多数无法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往往越是虚弱无能的人,越是容易陷入自己的短视和肤浅之中难以自拔。
若关羽、刘备这样白手起家,扬名天下,但最终功败垂成的人都不是英雄的话,或许汉末真正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一辈子装神弄鬼的司马懿一家了,毕竟他们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即便这样的说法成立,那对我们又有什么帮助呢?我们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吗?我们能成为司马懿那样的人吗?
所以,历史和生活一样,需要我们学会一定的筛选,跟自己强相关的东西用心去钻研,跟自己弱相关的东西则只当作一种消遣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