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地球不会因为缺少某一个人而停止转动,谁离开了谁也照样活……这么看来,似乎谁在别人的世界里都不是必不可少的那个人。
但是,上述这种思想只能放在宏观的世界中才是对的,在我们微观的生活中,有一些人还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想要争霸天下的曹操,他还真缺不了荀彧那样的王佐之才;比如艰苦创业的刘备,他若是缺了诸葛亮那样胸有成竹的军师就真的难有大成;也比如割据江东的孙权,他也是真离不开本文的主人公,离开了鲁肃,他似乎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提到鲁肃,很多人的传统印象还是演义中那个“忠厚老实”的形象,但实际上,人家是江东集团最为杰出的战略大师,是媲美荀彧、诸葛亮那样的顶级策划大师。命运有时候是公平的,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各得一根擎天柱。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鲁肃卒!天不佑孙刘,天不佑孙权!
鲁肃去世的过程曹操在拿下汉中之后,其实单纯从战略上来讲,趁热打铁地进攻巴蜀,这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当时的刘备刚刚拿下益州不久,还属于一个走路都不稳的新生儿,这个时候比较好收拾。但是,曹操基于个人和家族原因,放弃了这次良机。
曹操放弃这次良机,让刘备在内心之中再次默默地念道:“孟德兄,感谢了。”刘备抓住了从曹操那里流出来的生机,只争朝夕地整合益州资源,稳定益州局面。他争分夺秒的目的就是要尽快把曹操刚刚拿下的汉中抢过来,为什么?因为无汉中则无巴蜀。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两大经济体之间没有了合体障碍,人家曹操若是依据汉中作为战略跳板,不断地凭实力与你刘备打消耗战、持久战,估计率先扛不住的还是刘备。
大家也别说曹操活不了几年了,刘备他也活不了几年了。对于一辈子被曹操撵着跑的刘备来说,能抓住机会在曹操身上扳回一局,意义同样重大。退一步讲,如果自己不努力把汉中夺回来,等双方的二代掌门人再去PK,估计曹操的接班人照样可以暴打他刘备的接班人。
刘备完成对蜀中的初步整合大约花了三年时间。大家不要觉得这个时间很长,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整合项目,不像他当初稀里糊涂就当上徐州老大那么简单。首先,在益州,荆州、东州和本土的三方派势力党争十分明显,内部的干部调整就是一件麻烦事;其次,刘备取益州的方式不太光彩,益州人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接受你刘备这只白眼狼;最后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他的盟友兼大舅子孙权不愿意他过得太安逸了。
孙权本来也是对益州很有想法的,周瑜在临死前还在谋划着出征益州呢!但是,自己心心念的益州这么一个花姑娘被刘备用来填房了,孙权在情绪上很不痛快。对于情敌,谁特么内心里都十分膈应。尤其是当初孙权要打益州,刘备还以刘璋是自己的同宗兄弟为由,劝孙权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别打,结果倒好,你刘备监守自盗、又当又立了。
孙权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大骂刘备不是东西,摆出一副“算清账再分手”的态度。你个臭不要脸的,你当初从我这里借走的荆州,赶紧还我。我们不是情人了,情人节的礼物得还我了。
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
但是,送出去的礼物再直接要回来,这对于孙权这样有头有脸的人来说,多少有点难为情。所以,孙权没有直接要当初借出去的江陵。而是把当初借荆州的行为当成了一次战略投资,他要投资分红,即荆南四郡中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当初把江陵给你,不是赠送而是投资,你现在赚了整个益州,我要荆南三郡的分红,不算过分吧?
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
孙权为什么直接点名要长沙等荆南三郡呢?主要是他也拿下了交州,有了上述三郡,他就能把他的版图连成一块了。
但是,面对大舅子的突然追债,刘备很难接受。我娶了你的妹子,你就这样对我?于是敷衍说,等他打下凉州之后,就把整个荆州都给孙权。你别问我要现金了,我给你点期权行不行?
孙权勃然大怒,又搁这卖拐是不是?谁信你这个糟老头子谁遭殃!于是就自己派人去接管南三郡。但是,镇守荆州的是关二爷,人家岂容你们江东鼠辈如此冒犯,毫不客气地全给轰回来了。
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
孙权彻底离奇愤怒了,怎么了,你们欠债不还还有理了是吧?我就要强行催收又怎么了?于是,派吕蒙率两万人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派鲁肃万人屯巴丘挡住关羽,自己到了陆口给自家的小弟撑腰。
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
吴下阿蒙闪亮登场了,吕蒙依靠他最擅长的谍战能力,没费多大劲就把长沙、桂阳、零陵全部拿下,具体过程就不详细介绍了,基本上就是策反、逼降。
刘备一听大舅子孙权翻脸不认人,急眼了,火急火燎的带了五万人要跟孙权开干,并电令二弟关羽先进入战争状态。二爷接到大哥的指示后,毫不含糊,直接率荆州主力和鲁肃对峙益阳。
眼见又一起“弱者火拼,强者受益”的悲剧一触即发,著名的理智哥鲁肃赶紧上线,他邀请关羽单独聊一聊,大家都被冲动,这就是著名的“单刀赴会”的原型。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见面后,鲁肃开门见山:“你们刘皇叔咋这么不厚道,当初我们在自家家底不厚实的情况下,把荆州借给你们,现在你们都拿下益州了,咋还不想着还呢?我们退而求其次要你三郡怎么也不给呢!”
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关羽身边有个人出来抢戏了,什么你们家的荆州?天下土地唯德者居之!
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鲁肃听后勃然大怒,大人说话,小屁孩别插嘴!我对刘备、关羽、诸葛亮这些大神很厚道、很礼貌,那是这些人值得我尊重,你算个啥?再哔哔,信不信老子弄死你?
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
关羽什么反应?同样是警告了那位抢戏的同志,表示没他说话的份!然后客客气气的对鲁肃说:“老鲁,当年乌林之战,我家大哥不睡觉地追杀曹操,拿下荆州是咱们一块干成的呀,怎么成了我们赖你们的了呢?”
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鲁肃表示,我人很厚道,但不代表我傻,云长啦,扯这些有意思吗?在你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是我介绍你们认识我家主公的,并促成了孙刘联盟。后来也是我力主把荆州借给你们的。你们现在这么不认账,这不是把我也坑了?这兄弟以后没得做了,我听说贪而弃义,必为祸阶,你别怪我跟你撕破脸!
一直很硬气的关羽被说得无言以对。
羽无以答
也正在这个时候,刘备听说曹操在打张鲁了,心里直哆嗦,北方大魔王来了,赶紧跟大舅子搞好关系吧!于是,主张以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双方划湘水为界,刘备让出了长沙和桂阳,史称“湘水划界”。
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更寻盟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这次事件,刘备同志是干得大失水准的。具体原因就是既给了曹操打张鲁的可乘之机,他不拉走五万人来跟孙权急眼,曹操是不敢仓促进攻汉中的;又败坏了自己的社会名声,破坏了孙刘联盟的关系,人家提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你何必因小失大呢?你荆南四郡守得住吗?最后的结果就是,曹操轻松拿下了汉中,你还是付出了湘水以东去买和平,何必呢?何苦呢?(具体分析,咱们后面再说)
湘水划界时,已经是公元215年了,此时距离鲁肃离世只有两年了。两年后,当时的中国爆发一场超级大的瘟疫,鲁肃就死在这场瘟疫中。
这场瘟疫恐怖到了什么程度呢?曹植留下记载如下: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刚当上接班人的曹丕心如死灰地感叹过:“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彫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司马家的顶梁柱)、建安七子中的五位、东吴大将凌统等著名人士均在这次天灾中谢幕了。但真要说对历史损失最大的,还得是鲁肃的离世,因为正值壮年的46岁鲁肃一走,江东集团就开始“死机”了,孙权就开始向孙十万的方向无限靠拢了,孙刘联盟之间的塑料感情就再也维系不下去了……
鲁肃之死,改变了历史走向!
鲁肃之死的相关分析鲁肃这个人,大家怎么夸一下他都没有错。这个人真的是极能见微知著、高屋建瓴地去看问题,去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榻上对》,人家是精准预测天下大势的第一人,把老板孙权和公司东吴的发展高度与方向都给框定好了,牛不牛?
再看看他全力促成孙刘联盟,不要觉得这事很简单,弱者联合对抗强者嘛,凡事不就是应该这么考虑吗?但是,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已成丧家之犬,鲁肃那都不叫联合一个搭档去对抗曹操了,基本上是劝孙权要扶持一个搭档去对抗曹操了。赤壁之战,说是说孙刘联合抗曹,其实大部分发挥还是人家东吴集团贡献出来的,刘备集团确实是重在参与。鲁肃为什么要这么做?人家是在打造一种战略格局,一种稳定有利的战略格局,多深思远虑呀!
然后我们再回想一下他是怎么帮孙权下定死扛曹操的决心的?别人都能投降,就你孙权不可以,你们老孙家从一开始就没有回头路走了。多么深刻,多么直击人心,多么赤胆忠心……都说鲁肃忠厚,但是人家看问题办事情却从来不含糊,忠厚不等于迟钝,这句话大家要多体会几遍。
最后,我们来复盘“湘水划界”这件事!
人家孙权问你刘备要荆南三郡有错吗?尽管人家有眼红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人家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呀!你刘备当初借了人家的江陵发家致富了,人家不能问你要点好处费?再说,人家也没有动你的核心利益,没有直接要把荆州的核心地盘江陵给要回来。人家问你要荆南的三个郡来全面打通自己的地盘,这怎么啦?你刘备不能光顾着自己发财而见不得别人过上好日子呀!
后来,东吴背刺荆州的关二爷确实是孙权糊涂到家了,但是这次人家东吴集团确实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你刘备宁可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带着五万兵力(几乎当时益州的绝大部分兵力)去跟孙权翻脸是为哪般呢?
大家还记得曹操打汉中因为粮草不足而意欲主动撤退一事吗?为什么久经沙场的曹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他太急了,214年十月从合肥回京,十二月便到孟津渡了,转过年便进兵汉中了,粮道没翻修、资源未征集……他为什么敢这么急?不就是得知你刘备把益州都掏空去跟孙权翻脸了吗?而张鲁对朝廷的态度一直很好,人家不是去打张鲁的,是准备去接管汉中的。
假设你刘备不弄这么一出,曹操敢这么操作吗?你那五万人就算不动,对曹操也是一种极大的震慑。若是要动,直接堵住曹军的秦岭出口,曹操根本就出不来。甚至可以先把曹操放到阳平关下,直插武兴,堵死曹操的归路。
但是呢?你刘备却十分无聊地带着五万人搞了一次“公费长江巡游”。你知道这种兴师动众的大阅兵活动需要多大的开支吗?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呀!得亏你有一个诸葛丞相在默默地帮你调养身子。
刘备这次脑门充血的昏招,还得重点感谢本文的主人公鲁肃,若不是此时鲁肃还在,按照孙权后来所表现的尿性,那就真的一切芭比Q了。湘水划界之后,刘备和孙权都各自回到了正轨,刘备火速回益州防御曹操,而孙权则高觉悟地趁着曹操去了汉中调头就打合肥去了。这才是真正的配合默契!这种默契全靠鲁肃居中调停。
孙权后来为什么昏招迭出?就是因为鲁肃死了嘛,他身边再没有一个像鲁肃这样的大明白人了。作为一个领导人,需要处理权衡的事情太多,是很难时时刻刻保持冷静和大局观的,没有合格的军师、参谋是不行的。大家看看曹操,他牛逼不?但他是不是经常犯糊涂?但为啥没酿成大祸呢?不就是因为有荀彧那样的明白人一次又一次把他拽回来了吗?又比如刘备,法正为什么显得那么厉害和重要,不就是因为刘备这人来情绪了,只有法正能拽得回来吗?
大家看看孙权这次要求还荆州的操作,是不是挺严丝合缝的?
第一、刘备各种忽悠、套路你江东集团,然后渐渐风生水起了,你要是只敢在旁边眼红、流口水或者腹诽,人家就会认定你是个软蛋,下次有机会还来拿捏你、套路你。
第二、不管咱内心是怎么想的,但是咱办事永远走流程、守规矩。我派你刘备集团二把手的亲哥哥拿着具体的解决方案来找你商量。
第三、你们一点都不尊重我的感受,忽视我们的合理诉求要当老赖,那我也不惯着你,直接武力接收。
第四、你们跟我急眼了,我还是保持风度,继续派鲁肃跟你们讲道理。
第五、你们家后院起火了,前倨后恭地跟我们讲和,我也不计前嫌地与你们重归于好,毫不废话地去打合肥去了。因为大家都是弱者,弱者是没有资格去任性、去放纵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情绪的。
孙权有这个思维和格局吗?全靠鲁肃!是鲁肃让孙权合理、合法、合情地吃了刘备拿下益州的红利,把版图连成一片。双方实力都增强了,还阶段性的解决了当年江陵的“租借”问题。
到此,大家应该基本上看出了鲁肃对于孙权的意义和价值了,那就是鲁肃在时时刻刻帮孙权提高大局意识。自打鲁肃在赤壁之战前夕上线后,孙权就没犯过一次战略性错误,这就是鲁肃的价值。
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提一下,越是鲁肃这样的大人物、通透人,往往越会做人。鲁肃和江东大佬、刘备集团、老板孙权的关系都处理得相当到位,内部没有互相拖后腿的,外部能搞得清重要的外交工作,关键时刻说话在老板那里顶用,这多难得呀!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像关羽那么骄傲的人都要对鲁肃高看一眼了吧?知道鲁肃去世时,为什么远在成都的诸葛亮都要为他举办哀悼仪式了吗?
孙权这个人其实极具当老板的能力和素质的,不要过度拿“孙十万”的事情去调侃人家。人总会有犯糊涂的时候,曹操、刘备五、六十岁的时候,不照样干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让身边的明白人着急?孙权这一辈子最大的损失,其实就是鲁肃之死。鲁肃一死,江东再也没有一位够分量、镇得住、说的通的明白人了。
另外,鲁肃的壮年离世,也使得两年后孙、刘两家失去了唯一的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抗曹,在鲁肃死后,已经难以逆转!
关于鲁肃之死的感慨魏之荀彧、蜀之诸葛、吴之鲁肃,这三个人大家一定要记住,要多去琢磨。他们三个人身上浓缩了太多的时代精华、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汉末,群星璀璨,但在文臣领域,这三个人永远是各自阵营的天花板。
诸葛亮走了,蜀汉实际上就已经垮了;鲁肃走了,东吴开始衰败了;唯独荀彧被逼死了,曹魏还能滚滚向前,为何?因为曹魏已经抢占了头部优势,它的大势已成,体量优势能帮它带过去很多问题,所以曹操集团能承受荀彧之死。但是,蜀汉和东吴都承受不了这种损失和伤害。
这就好比同一种病,身体条件好到一定程度的人,他们是可以承受的,但是身体条件一般的人,一旦染上了,就立马变成药罐子。道理是类似的。
鲁肃死了,我想到了什么呢?我想到了一个公司、一个家庭的主心骨走了。
有些公司,就算是创始人走了都没事,有些公司,就算是某个关键人员辞职了就马上运转不开了;有些家庭,青壮劳力都没了,照样能波澜不惊地平安过度,有些家庭,只要顶梁柱折了,立马就变成难以上岸的苦海了。
世间之事,反复无常,但我们总能通过一些历史、故事去感受它们冥冥之中那种稳定的规律和逻辑,这或许就是学历史的乐趣和意义吧。
我们要重视人才,要注重体系建设,要打造合理的团队文化,要放眼全局,要冷静沉着……这些所谓的发展观,其实真的都很深奥、晦涩吗?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搞不好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呢?因为我们都还不是鲁肃这么通透的人,也遇不到鲁肃这么通透的人。
随便举一个例子,孙策临终前吩咐弟弟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但大家仔细去想一想,孙权后来完全按照这个做了吗?如果孙权真的完全按照这个做了,他会是什么结果?这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张昭、周瑜两人都不如鲁肃通透加纯粹,他们是有能力,但是他们的能力夹杂着很多私心、情绪,这些东西能成就孙权,也能毁掉孙权。
由此展开,我们再去思考一些当下很典型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常见的老师和家长关系矛盾问题,比如男女之间找对象的问题,比如医患关系的问题……其实不都是因为我们遇到的不是“鲁肃”的问题吗?
老师要求学生和家长尊重教师和学校的权威,这有错吗?绝对没有错!因为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家长既然把孩子委托给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去尊重他们的行为和声音。但是,一味地去维护学校和教师的权威难道又真的对吗?有些没有师心、师德的老师就凭这一点,就可以把无数家长拿捏得死死的,区别对待、情绪刺激等,啥招不能拿捏住一个孩子?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去区分这其中的差别呢?就是看他们为你好的背后有没有私心或者有多少私心!
男女找对象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她们互相提各种要求,哪一条说不清楚?但是哪一条又是真正说得清楚的?婚姻本是一种合作关系,但真要把它当作一场生意去谈、去经营,一般是弄不好的。在婚姻生活之中过得比较幸福的,一般都是那些没有太多想法的人,我就是纯粹想跟你过一辈子,我要是计较,我就输了。
医患关系也是如此,没有医生不是想救死扶伤的,包括那些包藏祸心的医师,人家也是如此,毕竟把病治好了,至少自己会更心安理得一些不。但是,我们还是要看一个纯粹性。我想把你的病治好,有没有太多我自己的私心在里面?
鲁肃死后,孙权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变得拎不清了呢?这个问题真的值得大家去反复琢磨。
现在有一些人开玩笑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难道农村就没有套路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除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做江湖中人。
鲁肃死后两年,关羽威震华夏。如果换作大家待在孙权那个位置,该如何抉择呢?你身边有没有一个鲁肃那样的人是关键!
刘备死前把家当败得差不多了,然后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和一个能力平庸的儿子交给诸葛亮,说都交给你了,能干你就帮着干,不能干你就自己干,如果换作大家是诸葛亮,你觉得你能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你有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能力和情操是关键!
曹操能成为古往今来从兖州那四战之地成功突围,成为天下霸主第一人,有没有荀彧那样一个融资引流、行政管理、战略规划、战术设计、人才招聘、品牌建设等一把抓的大才也是关键。
人,有时候真的不能过于短见,不能被眼前利益给套进去了。识人、用人、交人,莫不如此!先把对方的心琢磨得差不多了,再去谈其他的东西,否则最后终究一地鸡毛。曹操一辈子多精明,有没有被司马懿那只老狐狸给套路了?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很多人说想和你交朋友、做生意、辅佐你搞事业?这些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你自己清楚他们适合在你的世界扮演什么角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