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苑·名家|师从林散之,毛祖斌从心所欲不逾矩挥洒自如无窒碍

灯火阑珊处寻 2024-12-19 14:43:51

★ 格冠美术馆·赏读名家

自序:时光知味

▓ 毛祖斌

跟随着这不停公转而又自转的地球运行,景泰怡然。过电影般的时光飞也式地向前。岂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去期颐尚廿载的岁月在微笑地招着手,似乎自我感觉还很年少,可一岁年龄一岁人了。人生就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单行线,或快或慢,或深或浅,或轻或重,只有淡淡的轨迹印象。快乐着使这条单行线更丰满、更特质些,让时光知味。

书法艺术亦然,它运行线条的特质美活化了书法艺术的独有意境,这根不起眼的线条也是书法作品的生命线,伴随着我前行。行于笔端,源自心田;刻意而不滞意,率意而不随意,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自然天成。

古训用笔的如折钗股,屋漏痕一说,近年来自感在我的书作中似乎看到了一些影子,用笔千古不易,心地良好舒坦。越来越热爱自己了。难怪乎我在大学时,一位老教授(据闻后来成了中科院院士)说,知识分子就是喜欢欣赏自己的作品……或许就是当下的文化自信状态吧。

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在这条单行线上,不断延伸下去的。不凡有作者的历练记录,心境的适时反映,民族传承的色块,接地气的草根意象。有野马的驰骋,自由而奔放;有丹顶鹤的独立,静穆而忘记世界。书者,写我也。

三年疫情期间起,我便开始清理过往的许多“垃圾”作品,审视自我书法实践的深浅足迹。收拾近十年的书作,反复斟酌、不惜淘汰、力求新意、章法造美、水墨致韵、精气贵神、动静鲜活,汇聚成册。顿觉心旷神怡也。

十年磨一剑,在家人和友人的鼓励推动下,又出版了我的第三册书法作品集,随性地穿插了一些美术小品,适度节奏,可欣可慰。其于社会有益,识者悦目,自我养心,增加了人生这条单行线的宽度和厚度,也是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岂不快哉!

数语开篇,秋月春风,岁月斑痕,时光知味。

二〇二四年春于古镇江浦

★ 格冠美术馆·赏读名家

字里山河 字里家

▓ 毛曦云 毛开颜 毛飞

我们姐弟三人,肩并肩,头挨头,一起翻开这本厚重、精美的书册。

眼前,白纸黑字构建出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那些苍劲的、灵动的、端方的、圆融的、潇洒飘逸的、气势磅礴的楷、隶、行、草,令我们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书法一道,父亲精研数十年,功力愈加深湛,已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挥洒自如无窒碍的境界。

惊叹之外,又倍感惭愧。虽自小闻着墨香长大,但我们天资鲁钝、天性疏懒,时至今日,个个握毛笔好似拿擀面杖,对于父亲书法作品的精妙之处,不能领会百分之一二。

尽管如此,三双没有半点灵性的眼睛,仍被这精奇神妙的翰墨世界深深吸引,努力瞪到最大,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看下去、看进去,一直看进字里行间的最深处。

我们看见一座山,并非名山,既不险峻也无峥嵘,举目见顶,被葳蕤的草木覆盖,一条砾石碎砖铺成的小径,从苍翠中浮现出来,延伸至我们脚下,等待我们安步当车,慢慢走上去。

我们看见一条河,并非大川,既不宽阔也不汹涌,一脉细流,时涨时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悠哉游哉,从我们脚边缓缓流过。我们小心翼翼地后退两步,生怕河水打湿鞋子。

宁静自守的小山,流淌自如的小河,无比熟悉,无比亲切。恍惚间,它们渐渐隐入字里行间。接着,我们看见一座青瓦褐砖的房子。

推开一扇斑驳的薄皮铁门,几步跨过袖珍的前院,我们走进屋内。五个局促的房间,紧紧挤在一起。白墙,墙面不很平整。灰色的水泥地,坑洼不平。忽然,几点水滴落到我们头顶,凉飕飕的。抬头看,糊着报纸的顶棚上,有几块清晰的水渍,原来又漏雨了。

这是陋室加“漏室”。但身处其中,我们其乐融融。

这里有温暖的床铺被窝,可口的粗茶淡饭,盛满热水的木澡盆,浸在凉水里的西瓜。拥挤的书柜里有《西游记》和《十万个为什么》,十四寸黑白电视机里有《霍元甲》和《射雕英雄传》。我们三个,每人有一个铁皮饼干罐,装着半罐炒米,炒米里埋着糖块。

母亲坐在床头织毛衣,两三根竹棒针,几团毛线,一双妙手运动如飞,织就一大片明朗和煦的冬日暖阳,将我们包裹起来。母亲的头发是黑色的。

父亲站在书桌前,笔洗里注满清水,铺开宣纸,研墨润笔,凝神聚气,悬腕挥毫。父亲的头发也是黑色的。

我们姐弟三人,肩并肩,头挨头,三张稚气未脱的小脸上,六只懵懵懂懂的眼睛,正努力瞪到最大。我们看到,那些苍劲的、灵动的、端方的、圆融的、潇洒飘逸的、气势磅礴的楷、隶、行、草,从父亲的笔端奔涌而出,落在纸面,穿透纸背,穿透逼仄的空间,穿透奔流不息的时间。

我们爱这本书,爱这字里的山河、字里的家。

我们爱我们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 格冠美术馆·名家作品

★ 格冠美术馆·名家小传

毛祖斌,1945年生,自幼酷爱书法,临摹百家,后师从草圣林散之。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南京浦口区书协名誉主席,林散之纪念馆首任馆长。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展赛并获奖。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