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粗俗无礼,还经常调戏村上寡妇的流氓无赖,为什么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呢?被后人称为“流氓皇帝”的刘邦,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和智慧,能让许多有才能的人愿意追随他,甚至为他冒生命危险?
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能够在乱世脱颖而出,在面对楚国贵族后裔的项羽,反而令对方铩羽而归,自刎于乌江呢?以张良、萧何、韩信为例,谈谈刘邦的驭人之术。
一、张良
与出身贫寒的刘邦不同,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是韩国的宰相,辅佐了韩国的五代君王。
因此,张良也出身名门贵族,地位显赫。秦末,六国虽已灭亡,但时间并不长。六国诸侯在民间仍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刘邦的队伍里,除了萧何曾经担任过一官半职外,其余大多数人都是农民出身,对出身名门的张良自然会礼遇三分,刘邦也不例外。
张良虽然不是刘邦的同乡,但在刘邦的事业刚刚起步时,他就率人加入了刘邦的团队。
自从跟随刘邦之后,张良虽然没有出兵作战,但作为一个谋士,他总能在刘邦最危急、最需要的时候,给出最合理的建议和最实用的策略,帮助他度过难关。
之后在创业路上,张良跟随刘邦打进咸阳、赴鸿门宴、定都关中等,可以说功不可没。
其实,张良在刚加入刘邦的队伍时,刘邦对待张良礼遇有加,张良用《太公兵法》试探刘邦的能力时,他也很有耐心。
对张良钻研的《太公兵法》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让张良特别赏识刘邦。
张良其实一直有兴复韩国的想法,但是刘邦称帝后,没有将韩国旧地赐给张良,而是将原本属于韩信的齐国赐给张良。
他的意图就在告诉张良,不要有异心,希望他和韩信互相牵制。不过懂得刘邦背后用心的张良,反而要了两人初遇的留县,真可谓是一段君臣佳话。
二、萧何
萧何是刘邦任泗水亭亭长时的旧相识。当时,亭长负责处理乡里较小的诉讼案件,遇到重大事件,就会向县里详细报告,所以他和县里的官员很熟。
萧何是沛县功曹,两人还是同乡,通晓法律,所以刘邦对他格外尊重和信任。每当刘邦有什么搞不定的事,萧何总是在他身边出主意。
一来二去,二人关系变亲密起来。之后,刘邦起义到建立汉朝后走的每一步路,都有萧何的身影。从刘邦将萧何比喻为“左右手”就足以可见他的重要性。
刘邦对萧何的能力自然心有成算,不过,当萧何推荐韩信时,刘邦说“吾为公以为将。”和“以为大将。”
刘邦对韩信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好奇和渴望。他反而对萧贺说,以他的名声,我可以封他为将军。萧何说,“虽为将,信必不留。”
所以说,对这位逃跑后的将军,刘邦并不感兴趣,正是因为萧何去追他,才让他生出几分好奇,从信任萧何的角度,才将韩信拜为大将。这样的信任,萧何不可能不懂。
三、韩信
韩信刚投靠刘邦时,刘邦看不起这个经历过胯下屈辱的人,觉得韩信没有骨气,所以对他也很冷淡。
但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官,不过韩信却觉得在这里也受不得重用,便选择半夜离开,却没想到被慧眼识英雄的萧何追了回来。后来刘邦看在萧何的面子上,将他拜为大将军。
但经过刘邦的试探后,发现韩信确实有真才实学。所以在韩信向他提出第二战场时,他就同意了。
随后,刘邦给了韩信指挥权,让他率领一支军队,发生了背水一战,一统北方,最后成功在垓下赢得楚汉之争的胜利,一统天下。
从刘邦对待这三人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时刻保持清醒与理智,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并不狂妄自大,懂得合理利用人才,或许这就是他能成功的原因所在。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