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一万年浙江上山文化的有虞氏创造的。
甲骨文“家”字里面有头猪。
这说明创造了甲骨文的有虞氏人吃猪肉。
而且,是在太室里面吃猪肉,和今天中国大多数地方吃席的传统一模一样。
这是甲骨文里的“家”字,屋顶的样式和“室”相同,说明这是一个大室,是有虞氏部落共同活动、饮至的场所。

目前上山文化尚未发现有发现有虞氏人饲养猪并吃猪肉的报道,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做出这样的判断:
一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有虞氏一定也是养猪、吃猪肉的,而且一定是在太室里面集体吃大席。
九千年前,上山文化的有虞氏来到河南舞阳贾湖,在贾湖遗址当中,发现了大量猪骨遗存,经检验,这些猪的其死亡年龄结构以达到肉量最多、肉质最好的个体为主,显然是被养殖后宰杀的。

距今8500到7000年前,有虞氏人群来到甘肃大地湾,创造了老官台文化,并产生了随葬猪下颔骨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到四千多年前的陶寺遗址中还有大量发现。
就在上山文化后续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哺乳动物骨骼中的猪骨约占80%,而且猪下颌骨上有齿列扭曲的现象,各项证据均表明这些是饲养的家猪。
那么,有虞氏时代,为什么要给这个“家”字写成太室里面一头猪的样子呢?
原来,家,是嫁的本字。
女子出嫁,就叫作“家”。
【說文】就说:
嫁,女适人也。一曰家也。
在女子出嫁的宴席上,怎么少得了猪肉?

于是,每逢女子出嫁,整个部落里的有虞氏人就会喜气洋洋地在太室里聚集,一边喝大酒,一边吃猪肉。
这就是“家”字的由来,意思是女子出嫁、男子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