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千残兵打败20万大军:北辽萧普贤女为何还要主动称臣的政治智慧

曹子涵 2025-02-19 10:38:43

北辽几千残兵打败二十万宋军,这事儿听着就离谱。谁能想到,一个巴掌大的国家,居然能把号称精锐的宋军打得满地找牙。这故事要是搁电影里,怕是都没人信。

童贯带着二十万大军来到燕京城下,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这仗稳赢。谁知道,这场战斗的结果,简直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萧干手里就剩几千残兵败将,面对的却是号称北宋精锐的二十万西军。这场仗打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童贯一开始信心满满,觉得北辽这点人马,光是看到自己的大军就该吓破胆。可北辽这边压根不吃这一套,把使臣轰了回去。这下可把童贯给气坏了,他哪里想到,自己带着的,连几千残兵都打不过。

萧干的战术很简单:先把宋军分兵引诱出来,再逐个击破。果不其然,宋军两员大将杨可世、辛兴宗带着先锋军就按捺不住,冲了上来。萧干和耶律大石带着骑兵一阵冲杀,把这两支人马打得丢盔弃甲。这一幕,看得童贯直跺脚。

更绝的是,北辽趁着宋军主力还没反应过来,直接包抄了种师道的大营。这种师道可是宋军的名将,带着精锐部队在此,愣是被区区几千人马给围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号称精锐的西军乱成一锅粥,二十万大军像踩了尾巴的猫似的,抱头鼠窜。

这一战,直接把童贯给打懵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带着的几千残兵都打不过。更让他气不打一处来的是,这些号称百战精兵的西军,居然被人家追着打,一路逃出了几十里地。

北辽这边也没想到会赢得这么痛快。萧干回城后,对着众将士打趣道就说宋军就这样,你们还不信。看看,这不是被咱们几千人就给打趴下话说得,让人听了都忍不住想笑。

童贯这回可算是栽了个大跟头。他回去后,怕是连如何向宋徽宗交代都不知道。这场仗打得,简直就是北宋军队的一个笑话。谁能想到,号称精锐的二十万大军,居然被几千残兵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战斗,不仅打掉了北宋的脸面,更是暴露了北宋军队的种种问题。从将领到士兵,从指挥系统到后勤保障,处处都是漏洞百出。这一仗,可以说是给北宋敲响了警钟,可惜,没人当回事。

萧普贤女站在燕京城楼上,望着远处狼狈逃窜的宋军,脸上却没有半点胜利的喜悦。她心里清楚,两次大胜之后,反而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位北辽的实际掌权者,可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当年她的丈夫耶律淳刚称帝就驾崩,把这个四面楚歌的小国丢给了她。

北面是如狼似虎的金国,南边是虎视眈眈的北宋,就像是夹在两块巨石之间的鸡蛋。萧普贤女心里明白,这仗是赢了,可宋军迟早还会卷土重来。更要命的是金国那边,阿骨打可不是吃素的,他答应了宋朝要拿下燕京,北辽这点人马,挡得住金军吗?

就在众人为难之际,萧普贤女突然既然打不过,那就不打。她马上派出两拨使者,一拨去金国,一拨去北宋,都是去称臣纳贡的。这操作,可真是让人看不懂。向金国称臣,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可向刚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北宋称臣,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萧普贤女给北宋的国书,用词谦卑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个刚获得大胜的国家写的。有大臣不服气咱们都把他们打成这样了,为什么还要低三下四?贤女叹了你们以为打赢了两仗,就真能和北宋掰手腕?宋金联军随时都能把咱们碾

她的算盘打得很精:根据海上之盟,燕山以南是北宋的地盘。只要北宋答应接受北辽称臣,让北辽保住燕京,金国就不好意思越过盟友来抢地盘。一边是强悍的金国虎视眈眈,一边是虽然软弱但地盘广大的北宋。萧普贤女选择向实力较弱的一方示弱,就是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空间。

她深知一个道理:打赢一两场仗不难,难的是保住这份基业。北辽就像是在悬崖边上跳舞,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与其死扛,不如弯下腰来。这步棋,看似怂,实则明智。她深知一个小国的生存之道:该强的时候要强,该怂的时候就得怂。打赢了也不能得意忘形,输了也不能自暴自弃。

可惜,萧普贤女低估了宋徽宗的倔脾气。宋徽宗觉得有金国这个盟友在,早晚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根本不搭理北辽的示好。他哪里知道,这个决定不仅断送了收复燕云的机会,还为靖康之变埋下了伏笔。北宋不接受称臣,金国也按照盟约拒绝和议。就这样,这个巴掌大的小国,在夹缝中走向了最后的终局。

萧普贤女望着城外,轻声咱们赢了仗,反而更危这句话,道出了弱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有时候,示弱反而是最好的保全之道。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道理。这一步棋,可以说是萧普贤女政治智慧的体现,可惜落在了宋徽宗这样一个不懂兵事的皇帝手里。

宋徽宗的御书房里,一份北辽的称臣国书正躺在案头。这位沉迷书画的皇帝,对着国书冷笑一柳区残辽,也配和我大宋称兄道弟?位皇帝打心眼里瞧不起北辽。在他看来,北辽就是一条打不死的落水狗,蹦跶几下不算啥。更何况现在有金国这个生力军帮忙,还愁收拾不了这点残兵?

童贯站在一旁,欲言又止。他亲眼见识过北辽军队的战力,两次惨败的耻辱还在眼前。可宋徽宗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沉浸在收复燕云的美梦中。童贯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北辽虽小,但战力不容小觑。不如答应他们称臣,既保住颜面,又能安抚边

宋徽宗你懂什么?现在金国跟咱们穿一条裤子。阿骨打都说了,契丹必须把燕京吐出来。咱们何必跟北辽这种将死之国废话话说得漂亮,可宋徽宗犯了个天大的错误:他把盟友想得太简单了。谁知道阿骨打心里是怎么想的?等金军看到北宋军队的真实战力,还会把宋朝当回事吗?

更要命的是,宋徽宗把北宋的军事实力想得太美。西军在北辽面前丢尽脸面,他不反思军队的问题,反而觉得这是个别将领无能。当时朝中有个老臣,看得很透彻。他私下说真以为有金国帮忙就稳了?今天金国帮咱们打辽国,明天会不会帮别人打

这话要是传到宋徽宗耳朵里,怕是要被扣上个妖言帽子。但历史证明,这位老臣说对了。等金国看清北宋的虚弱,还会把海上之盟当回事吗?宋徽宗做梦都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事儿他爷爷、他爹都没干成,他非要干。可他忘了一件事:他爷爷、他爹手里的兵,可比他强多了。

更可笑的是,北宋在军事上已经拉胯到家了,宋徽宗还在琢磨着要修万国来朝图。他觉得自己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殊不知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主。童贯看着宋徽宗的背影,心里直打鼓。他知道北辽称臣是个难得的机会:既能给足北宋面子,又能稳住北方边境。可宋徽宗偏偏要把这机会踩在脚下。

后来的事实证明,宋徽宗这次误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靖康之变时,金兵长驱直入,那些号称精锐的宋军连个屁都不敢放。宋徽宗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落得个被掳去的下场。有意思的是,金太宗完颜晟后来评价宋徽宗时皇帝,就是得了个好爹。要是换个普通人家,怕是连个县令都干话虽然难听,但说得一点都不冤。

宋徽宗的这个误判,不仅害了北宋,连带着把南宋推向了积贫积弱的境地。一个强大的帝国,就这样毁在一个不懂军事、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手里。这样想来,萧普贤女的示弱,反倒成了最有远见的选择。可惜宋徽宗没这个眼光,非要把最后的机会也糟蹋了。这一幕,可以说是历史的一个讽刺,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