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手持大斧力敌万人,差点成为刘备的大将

曹子涵 2025-02-19 10:42:03

刑道荣这个人物真是有意思,一个武艺高强却被历史遗忘的猛将。他能跟张飞打得难分难解,还创造了独特的斧法,真是厉害。不过最后还是死在了赵云手下,挺可惜的。要是他早点投靠刘备,说不定能成为五虎将之一呢。

刑道荣从小就开始练武,每天天不亮就要举起百斤铁锤练上千次,直到胳膊都麻了。为了练硬功夫,他冬天还站在及腰深的冰水里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真是够拼的。经过十年苦练,他终于练出了一身铜皮铁骨。这种刻苦的精神真让人佩服,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估计很难坚持得下来。他最拿手的就是那柄百斤开山大斧,一般人双手都抬不起来,他却能舞得虎虎生风。有人说他青年时在荆南七郡比武,连败了八十三个将领,这战绩也太彪悍了。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夸张,不过他的实力肯定是相当强的。

刑道荣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独创开天。这套斧法融合了他多年习武的心得,讲究以势压人,以力取胜。江南武人都说宁可面对张飞的丈八蛇矛,也不愿遇上刑道荣的开天一斧。这评价可真是高啊,张飞可是赫赫有名的猛将,能被人这么比较,刑道荣的实力可见一斑。不过我觉得这话多少有点夸张,张飞好歹是五虎将之一,名气摆在那里,刑道荣再厉害也不可能超过他吧。

刑道荣不光武艺高强,对待士兵和百姓也很仁慈。有个患病的老兵家境困难,他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积攒的百两银子全给了人家。还有一次,一个年轻士兵不小心打翻了他的茶碗,大家都以为这倒霉蛋要倒大霉了,没想到刑道荣不但没发火,反而亲自教那士兵正确的站姿。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难怪能得到士兵们的爱戴。不过话说回来,一个将军随身带那么多银子也挺奇怪的,难道是为了随时救济穷人?

刑道荣在练兵方面也很有一套。他创立的战练兵当时可谓独树一帜。他要求士兵们必须使用真刀真枪对练,认为不见血的练习就是儿戏。这种方法听起来是挺残酷的,不过练出来的士兵确实个个都是百战精兵。我觉得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好,但风险也太大了。万一练习时出了人命怎么办?而且这么练的话,伤亡率肯定不低,长期下来兵力会不会受影响?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这种近乎残酷的训练方法或许才能让士兵更快地适应战场环境。

刑道荣这个人还挺有意思的,威震一方的猛将,私下里却是个诗书爱好者。他的案头常年放着一本《孙子兵法》,军营里还专门辟出一间书房,收藏了不少兵书战策。难怪诸葛亮在了解刑道荣后感叹说此人不仅是万人敌,更是满腹经纶之将。这评价可真是高啊,连诸葛亮都这么说,刑道荣的才能可见一斑。不过我有点好奇,他平时都看些什么书呢?除了兵书,会不会也看些诗词歌赋什么的?毕竟一个武将,整天看兵书也挺无聊的吧。

零陵城中有个酒肆老板说过,刑将军平日里虽然威风凛凛,但对待百姓却格外和善。每逢年节,他都会带着士兵帮助城中贫困人家修缮房屋。有一年大旱,他甚至变卖了自己的宅院,救济灾民。这样的将军,谁不敬重啊?这种行为确实很令人敬佩,不过我有点好奇,他变卖宅院后自己住哪儿去了?难道是住在军营里?还是说他有好几处房产?不过无论如何,能为百姓着想的将军,确实值得敬重。

刑道荣最出名的战绩,就是跟张飞的那场巅峰对决了。当时在零陵城下,两位绝世猛将的对决即将展开。张飞手持丈八蛇矛立于马上,黝黑的面庞上写满凝重。对面的刑道荣握紧了他那柄百斤开山大斧,目光如炬。这场面光是想象就觉得热血沸腾啊。两个顶级猛将的对决,肯定精彩纷呈。不过我有点好奇,当时围观的人多吗?有没有人开盘下注赌谁赢?

张飞一声暴喝,震得四周将士耳朵嗡嗡作响。他的丈八蛇矛如毒蛇吐信,直取刑道荣面门。这一矛来势迅猛,劲风扑面。刑道荣却稳如泰山,大斧横扫,当的一声巨响,火星四溅。观战的将士们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张飞这致命一击,竟被他轻松化解。这描述真是精彩啊,不过我有点疑问,既然是生死相搏,张飞怎么会给刑道荣反应的时间?难道不应该是连续进攻吗?还是说这只是试探性的攻击?

战至酣处,刑道荣突然变招。他将大斧高举过顶,摆出了开天式手式。在场的零陵将士们顿时精神一振,这可是将军压箱底的绝技。只见刑道荣手中大斧划出一道银光,劈向张飞。张飞见状大喝一声,丈八蛇矛横档。谁知这一斧竟是虚招,真正的杀着是紧随其后的横扫。这一招变化之快,直让张飞措手不及,险些落马。这招听起来真厉害,不过我有点好奇,既然是压箱底的绝技,刑道荣平时练习的时候,其他人不就都看到了吗?还是说这招只有在实战中才能发挥真正的威力?

刑道荣虽然武艺高强,但在谋略方面似乎有些欠缺。在那次夜袭刘备大营的行动中,他的计划被诸葛亮轻易识破。当时刑道荣花了七天时间,通过细作绘制了刘备军营的布防图。他认为主力营寨有赵云把守,正面强攻不智,但发现了几处薄弱环节。于是他亲自挑选了五百精锐骑兵,每人都配备了特制的黑色盔甲,马蹄上裹着厚厚的布条。这支队伍分成三路:一路由他亲领直取中军大帐,另外两路埋伏在营寨两翼,准备策应。这计划听起来挺不错的,不过我有点疑问,既然是夜袭,为什么还要特意穿黑色盔甲呢?难道普通盔甲的反光会暴露行踪?

午夜时分,这支黑色的队伍如同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刘备大营。守夜的士兵们浑然不觉,还在打着瞌睡。就在这时,刑道荣一马当先,手持大斧,如同一道黑色闪电冲入营中。营地顿时大乱,火把四处晃动,喊杀声此起彼伏。刑道荣的斧法在夜色中更显神威,银光闪处,无人能挡。他的五百精骑如同一把尖刀,直插营寨心脸。这场面描述得真是惊心动魄啊,不过我有点好奇,既然是夜袭,刑道荣为什么不选择悄悄潜入呢?直接冲杀进去,不是很容易就惊动整个大营吗?

就在胜利在望之际,一声长啸划破夜空。但见一道银光闪过,赵云提枪纵马而来。原来诸葛亮早有准备,特意安排赵云率精锐埋伏在中军大帐附近。两员猛将在火光映照下展开激战。赵云的银枪如龙,刑道荣的大斧如虎,两人你来我往,战得难分难解。营寨内外,喊杀声震天,火光冲天,恍如人间炼狱。这场面描述得真是精彩啊,不过我有点疑问,既然是夜袭,刑道荣为什么不趁着夜色的掩护,直接突袭诸葛亮的帐篷呢?非要跟赵云打起来,不是很容易就陷入苦战吗?

正当两人战至关键时刻,营寨两翼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刑道荣心中一惊,这声音不对劲。原来是关羽和张飞分别带兵,截住了他埋伏的两路人马。刑道荣这才明白,自己的细作恐怕早已被诸葛亮识破。那份营寨布防图,说不定就是诸葛亮故意让他得到的。想到这里,他不禁冷汗直流。这结果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不过我有点好奇,刑道荣既然已经怀疑中计了,为什么不立即下令撤退呢?难道是因为骑兵冲得太深,已经来不及撤了吗?

刑道荣的最后一战发生在零陵城下。这一战不仅关系到一座城池的归属,更是一位武将用生命谱写的悲壮战歌。黎明时分,刑道荣站在城头,遥望城外密密麻麻的刘备大军。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粮草已经告急,城中将士们已经连续三天只能吃半饱。刑道荣心里暗暗发誓,纵死也要让世人记住这最后一战。这场面描述得真是悲壮啊,不过我有点疑问,既然知道是最后的机会了,刑道荣为什么不考虑投降呢?难道是因为对主公的忠诚?还是说他觉得投降后会被杀?

刑道荣换上了最心爱的那副铁甲,擦拭着陪伴多年的开山大斧。斧刃上映出他坚毅的面容,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帐下老将劝他投降刘备,说以他的能力必能受到重用。刑道荣摇头一笑,说自己受刘度知遇之恩,岂能背信弃义?这种忠义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不过我有点好奇,刑道荣就没考虑过城中其他将士的生死吗?如果投降的话,或许能保全更多人的性命啊。

城门大开,刑道荣率领最后的两千精兵冲出城来。他将全部兵力分为三队:中军由他亲自统领,左右两翼分别交给心腹大将指挥。临行前,他对将士们说今日一战,不求生,但求战得痛快。这话说得真是慷慨激昂啊,不过我有点疑问,既然是最后的决战,为什么不把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而要分成三队呢?这样分散兵力,不是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吗?

诸葛亮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中路是赵云、张飞,左路是关羽,右路是黄忠、魏延。这个布局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