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杜特尔特的逮捕令疑似伪造?最近菲律宾那边又爆出个大新闻,说逮捕前总统的逮捕令不合法。
这一下让本来位置就岌岌可危的现总统马科斯陷入更加的危机,民调支持率直接掉到了极低点,用众叛亲离来说也不为过。

这张通缉令本来是现任总统马科斯用来对付政敌的杀手锏,可现在合法性出了问题,反而搞得一团乱。
事情其实不复杂,马科斯政府对外放话说,杜特尔特因为在位时反毒的事被国际刑警组织盯上了,得抓起来。

可这几天参议院开会时,这位总统的亲姐、参议员伊梅居然直接背刺,说这通缉令根本不存在。
国际刑警组织发的只是“扩散通报”,也就是内部成员之间互相通个气,不是直接发逮捕令那种。

有人出来解释,可怎么说都改不了事实,通报跟逮捕令完全不是一回事。
通缉令真假成了焦点,马科斯政府的威信也跟着受影响,抓杜特尔特这事没了法律依据,他在国内外的处境一下子就变得尴尬。

通缉令这事背后,是马科斯想靠强硬手段稳住自己的位置,杜特尔特当年反毒搞得风风火火,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马科斯上台后拿他开刀,明显是冲着杜特尔特家族的势力去的,可这计划没弄好,反倒露了马脚。

“扩散通报”只能说是个信息共享的东西,没法直接抓人,马科斯政府却硬把它说成通缉令,想给抓人找个理由。
可参议院捅破这层纸后,大家开始怀疑政府是不是在糊弄人,伊梅这么一说,马科斯的算盘就更站不住脚。

这波操作没压住杜特尔特,反而让马科斯耗敌八百,自损一万,连自己的基本盘都快丢了。
另一边,杜特尔特也没闲着,他的律师团赶紧行动,想把局面扳回来。

现在杜特尔特被国际刑事法院扣着,反毒的事成了指控的重点,可律师团找到个突破口。
菲律宾早就退出《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审判老杜,其实根本轮不到他们去管。

他们打算拿这个理由要求放人,让杜特尔特回国,如果这招管用,杜特尔特回来肯定会搅动局势。
就算案子继续拖下去,只要他不认罪,审判就能耗上好几年,给他争取时间。

杜特尔特能不能回国,成了马科斯得盯紧的一张牌。
律师团这步棋不是随便下的,老杜一家在菲律宾盘根错节,势力庞大,支持者不少。
马科斯抓杜特尔特,本来是想断了这个家族的后路,可没压住,反而激起反弹。

律师团在法律上发力,跟国内的政治风向也搭得上,如果杜特尔特真回国,他的影响力能给家族加把劲。
副总统莎拉是杜特尔特的女儿,现在民意里她已经占了上风,她势头正猛,跟律师团的努力互相配合,对马科斯形成两面夹击。

杜特尔特要是能摆脱国际刑事法院,回到菲律宾,马科斯就得面对更大的麻烦。
马科斯的日子不好过,不光是通缉令的事,还有国内的政治问题,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掉到20%,而莎拉的支持率冲到54%。

这数字说明民众对马科斯不满意,杜特尔特家族的号召力也没因为抓人少一分。
马科斯抓杜特尔特是想削弱对手,可结果没成,反而把自己推到墙角。

现在菲律宾的政治圈也在变,各种势力都开始抱团,打算在中期选举里跟马科斯对着干。
他们还打算选赢后提前搞总统选举,把马科斯拉下台,伊梅在参议院发声,更是让马科斯孤立得明显。

家里人都靠不住,他手上能用的牌越来越少,政治上麻烦不断,经济上也出了状况。
3月19日,比索汇率跌了5%,政府得拿钱出来买本币稳住市场,这招暂时顶住了,可问题没解决。

通胀压不住,大米这些必需品价格往上涨,日子不好过,外资也在跑,说明大家对菲律宾的情况没信心。
央行行长说要采取措施,其实就是多掏钱干预外汇市场,这能拖一阵,可经济下滑的势头不减。

民众意见越来越大,马科斯管事的本事也让人怀疑,经济跟政治一块儿出问题,他的位置更不稳。
经济这块不是一天两天坏的,马科斯上台后想靠拉近美国的关系搞经济,可没见多大起色。

菲律宾靠外贸和侨汇吃饭,底子薄,扛不住风浪,汇率掉,通胀涨,都是政府管不好闹的。
外资跑得快,钱更紧了,央行拿钱出来撑场面,只能管一时,治不了根,生活成本高了,马科斯的支持就少了。

反对派趁机把经济问题推到他头上,他的日子更难过,经济跟政治互相拖后腿,他想喘口气都难。
内外都压着,马科斯想往外找点出路,3月19日,他把自己的心腹大将布劳纳派去印度。

他说中国是很多国家的“共同敌人”,还拉韩国和印度加入一起对付中国的小圈子。
这话肯定是马科斯点头了的,想弄点地区动静,让大家别老盯着国内的事。

可这招没用。布劳纳喊了一圈,没国家搭理,显然不想趟菲律宾的浑水。
国际上没人帮马科斯,这外交路子走不通,往外使劲没缓解里头的麻烦,反倒显得他更孤单。
通缉令这事一闹,马科斯的地基就动摇了,杜特尔特要是回国,靠着家族的底子,政坛肯定得翻一阵。

民调掉得惨,政治家族也散了,经济还一团糟,民众意见越来越大,他想往外使劲扭局面,可没人帮他。
马科斯当初抓杜特尔特,可能就是他走下坡路的开始。

信息来源:看看新闻:杜特尔特被带到空军基地 当场质疑逮捕令合法性
新京报:菲总统姐姐伊梅·马科斯:菲律宾难道是海牙的一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