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不料却遭到了地方群众武装的袭扰。面对攻击,中央红军保持了克制,不但没有予以还击,还耐心地向当地的彝族同胞宣传党的政策,这些举动令当地的彝族头领小叶丹感动不已,他提出想要和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进行会面。
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和小叶丹会面,并按照彝族习俗,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史称“彝海结盟”,此事在后来成为红军执行民族政策的一个光辉典范。
结拜仪式结束后,刘伯承代表中央任命小叶丹为红军沽鸡支队支队长(沽鸡实为果基,小叶丹为黑彝果基家的头人,且年纪较小,所以叫小叶丹),发给他们一些枪支弹药,自此,小叶丹及其族人成为红军的一部分。之后,在小叶丹和彝族同胞的帮助下,中央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聚居区。
然而,中央红军离开后,小叶丹却遭到了当地军阀邓秀廷的侄子邓德权的刁难,邓德权带着两个连来到了彝民区,召集当地各支头人开会,并大发雷霆,指责小叶丹接待红军,还和红军首领吃了血酒,却没有向邓旅长(邓秀廷)请示。
邓德权决定采取惩罚措施,小叶丹于是联合各支彝族部队起兵反抗,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起义部队很快被打散,纷纷向邓德权投降。小叶丹在遭遇失败后,也投奔了他的儿女亲家谢尼坡。这个谢尼坡当年是邓秀廷手下的一个连长,经过他的说情,邓秀廷同意放过小叶丹,但前提是他必须交出所有枪支,并认缴12000两白银。小叶丹只能认罚。
时间很快来到1942年6月18日,这一天,小叶丹去亲戚家参加婚宴,途中经过了果基家世仇罗洪家的地盘,他被认出来后,罗洪家出动了大量人马前来追杀,而小叶丹只带了一名随从,最终被打死在大桥镇的街上,终年49岁。
此后,小叶丹的族人为了避难隐居了起来,长时间没有消息。1995年,时任国务委员的李铁映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小叶丹后人的报道,他非常高兴,当即下令把小叶丹的后人接到北京。
李铁映同志的父亲是李维汉,母亲是金维映,都参加过长征,所以他对长征非常熟悉,很有感情。小叶丹一家来到北京后,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专门和他们见了面,并邀请他们留在北京读书生活,但小叶丹的后人对故土感情很深,坚持要回彝族山区。
此后,两家人时常通信联络,继续保持了那份珍贵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