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张春桥晋升政治局常委,不过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的妻子文静被查出在抗战时期,曾有投靠日伪的经历。
一个月后,邓颖超同志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到上海,期间,她专门拜会了上海市委大院中的新老干部,却没有去张春桥的家,邓颖超公开说:“只有一家我没有去。没去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张春桥妻子文静的历史问题。
文静,原名李若文,1916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的父亲是曾是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的副经理。李若文长大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和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党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张春桥相识,确定了恋爱关系。
然而,1943年年底,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起“大扫荡”,期间李若文受伤被捕,并被押送到了石家庄,之后李若文参与了一些反对八路军和共产党的材料编写和演出,换来了自身的安全。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李若文脱离了日军的控制,回到警察局投靠了张春桥,此时张春桥已经是《晋察冀日报》的副总编辑。
在张春桥的安排下,新闻系出身的李若文进入《晋察冀日报》当编辑,并改名文静。两人在1947年结婚,之后文静跟着张春桥去了上海工作,随着张春桥的地位日益提高,文静也逐渐获得了相当的地位,于是她不再隐姓埋名,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场合。
婚后,张春桥和文静共育有3个女儿1个儿子,家庭生活还算融洽。
1968年4月,上海街头出现了揭露文静是叛徒的大字报,把文静在抗战中那段隐秘的历史揭露了出来。当时上海市委组织系统的几个同志感到此事严重,调阅了文静的档案,张春桥非常生气,撤掉了他们的职务,但还是挡不住众人的悠悠之口。
1969年九大后,张春桥升任政治局委员,随后,文静不再活动于政治场合。但是,大家都知道,文静“打而不倒”是因为张春桥,张春桥也将此事视为自己的一个心病。
1973年9月,邓颖超的来访促使张春桥下了离婚的决心,他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文静提出,自己离婚后可以搬出去住,但张春桥认为,文静可以暂时不搬出去住,这里是她和孩子们的家,她留下来可以更方便照顾孩子,自己可以搬出去。
此后3年的时间,张春桥都留在北京,没有回过上海一次。
1976年10月,张春桥被隔离审查,随后被转运到秦城监狱关押。1981年,张春桥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1983年,鉴于张春桥在2年缓期期间无抗拒改造的情节,法院依法将其死缓改为无期徒刑。1997年12月,张春桥又从无期减刑为有期18年,刑期到2015年为止。
1998年,张春桥因病申请保外就医,获得批准,此后被安置在江苏江阴居住。此时的张春桥身边无人照料,考虑到的生活,组织同意文静照顾张春桥安度晚年——当年他们的离婚虽然经过中央批准,但并没有对外界公开。
2005年4月21日,张春桥因胰腺癌病逝于江阴,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