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都是人精,单就黄锦一人蠢直?这就是官场的顶级保护色

卿心君悦 2024-01-15 21:14:54

文丨卿心君悦

导语:

严党覆灭,大明朝步入清流一家独大的局面。

在此之前,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只是一方平衡严党与清流的势力,吕芳“闻令而动”,帮嘉靖落实帝王之术中的“长江黄河论”。

严党覆灭,宫中这一方势力的任务加重,需要挡在嘉靖的身前,转之前“游击”为“正面对决”。

在这种情况下,嘉靖不忍吕芳得罪裕王一方的清流势力,终是让吕芳“小杖受、大仗走”,平稳落地。

一时间,黄锦作为吕芳最重视的干儿子之一,在宫里陷入——前有陈洪虎视眈眈,后又“孤立无援”的困境……

吕芳“多此一举”的安排,和黄锦“多此一举”的解释

这一天,黄锦披着斗篷踏着积雪,急匆匆走进玉熙宫来接陈洪的班。

听见动静,一直等着黄锦来轮班的陈洪,从精舍走了出来。

见黄锦进了宫殿,仍未脱去斗篷。

陈洪心生疑窦地问道:

“都进了殿,你还穿个斗篷干什么?”

此时,黄锦已走到精舍门外,含糊地答道:

“外面特别冷,我忘了换了。”

看黄锦“光说不做”,陈洪意识到这其中一定有事,又听黄锦竟破天荒地“关心”他,出去别忘披斗篷,陈洪揶揄地提出:

“那我现在就穿!你现在就脱!”

黄锦一下子被陈洪逼至墙角,斗篷里的东西就要隐瞒不下去了。

在精舍里的嘉靖,出声干预道:

“什么话啊,说这么久。”

通过这一幕,似乎也可以证实黄锦平时工作的蠢笨,没有丝毫的心眼(弯弯绕),更没有什么应变的能力,关键时刻还需要领导出面解决难题。

而且,从嘉靖及时出手这一举动来看,也能够说明,对于黄锦的“蠢笨”,嘉靖是心知肚明的。(可见,黄锦的“蠢笨”形象,树立的有多么成功。此中的智慧,我们稍后细谈。)

嘉靖出手化解了危机,黄锦披着斗篷顺利进入了精舍。

黄锦在斗篷里藏的是什么?

看过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人应该清楚——是一罐煎煮好的汤药。

此时,修道多年的嘉靖终于病了,往常嘉靖偏爱“对抗节气”——别人夏季穿单衣,嘉靖非得关闭窗户穿厚衣;等别人冬季穿厚衣,嘉靖又非得敞开窗户穿单衣。

嘚瑟多年,嘉靖“异于常人”的形象终于装不下去了,黄锦刚关上殿门,嘉靖就双臂环抱,身体筛糠般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黄锦给嘉靖披上厚棉衣,转身去温药,然后就传出抽泣声。

黄锦这一举动,瞬间感染了强硬无情的嘉靖:

“朕没有病,这是过关的征兆。过了这七七四十九天,朕便百病不侵了。明白吗?”

很难想象,这番似解释又似劝慰人的话竟从嘉靖的口中说了出来。

由此就说明一点: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领导说到底,也是一个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就有感情。很多时候看领导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归根结底,未必是领导太过能“装”,而是身为下属的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尚未触动到领导的内心。

而此时黄锦“蠢直”的表达,就让嘉靖感受到了来自下属真挚无私的关怀。

黄锦的抽泣未止,接下来所说的话混合着断续的抽泣声:

“奴婢明白!奴婢指望着这四十九天当中,主子一定别断了服药,可千万不能服一日不服一日的……这药是奴婢在自己屋里熬好了,温一温主子就可以喝了……嗯……应该可以喝了。”

说罢,黄锦就要拿起汤药罐滗(bì)药汤。

心已柔软的嘉靖,强装“冷漠”的语气叮嘱道:

“小心点,别把手烫了。”

黄锦知道这一句话含着领导多少的关怀,立马破涕为笑地说道:

“奴婢皮糙肉厚的,烫不了。”

只此一言,嘉靖仿佛听到了极为好笑的笑话,孩子般偷笑了起来。

黄锦伺候嘉靖喝完汤药,一时间主仆二人其乐融融。

心有感情泛滥,嘉靖不知觉间有了些许的感怀,问起了吕芳。听到黄锦说他也没有吕芳的书信,抱怨道:

“这个吕芳,他呀,他是把咱们全忘了。”

见领导在抱怨吕芳,身为吕芳的干儿子,立马解释道:

“且不说他这辈子在南京,就是下辈子他转世投胎了,也忘不了主子。不像有些人,身子在主子身边儿呢,可心里面儿根本没有主子。”

黄锦这一番解释,说到嘉靖的心坎里,嘉靖的心略感好受了些,回忆起了往事,话题围着吕芳在转。

许是忆起了干爹吕芳,许是同情帝王嘉靖的孤冷(实际上是察觉到了恰当的时机,稍后细谈),黄锦又抽泣了起来,说道:

“奴婢有件事儿瞒了主子,今天主子就是打死了奴婢,奴婢也得说出来了。”

黄锦隐瞒的是什么事?

原来,黄锦在斗篷里藏好的药,是吕芳与裕王商量好的,叫李时珍给嘉靖开的——

“……他(吕芳)临离开北京的时候,还嘱咐奴婢,让奴婢撒个谎,说是找别的太医开的药。奴婢现在向主子把实话说了,主子怎么责怪奴婢都行,可千万不要处罚裕王爷,还有奴婢的干爹。”

嘉靖乜斜着眼睛看向黄锦,眉梢带着讥笑:

“你呀,说出来了就没有罪了。凭你那点儿小心眼,撒谎都不像。朕从吃第一剂药开始就知道是李时珍开的,看你那自作聪明的傻样儿。朕就是不愿意点破你而已。”

嘉靖这一番话,黄锦没有露出任何意外的神情,全过程都保持着一股憨厚的傻笑……

官场、职场,终究还是“人际场”

黄锦听完嘉靖的“批评”,饶有兴致地反问道:

“主子是怎么知道的?”

嘉靖没好气地说:

“叫李时珍给朕开药,是吕芳离开以前求的朕,朕呢,准了他的奏,让他叫你去办……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还自己觉得心里挺明白。”

黄锦听完又笑了。然后说道:

“主子,奴婢是个笨人!”

到此不难发现,这件事背后的玄妙,可着实不少——

首先,站在吕芳的视角,他临走前求嘉靖这件事,除了给嘉靖一个“吃李时珍药”的台阶外,还暗暗表演了一番“忠仆爱主”的戏码。

嘉靖四十四年,海瑞进京在六心居题字之后,嘉靖曾当着吕芳和徐阶的面,将话题转至裕王请李时珍看病一事上,那时吕芳就意识到了嘉靖有心叫李时珍看病,只是碍不下面子。

后来,嘉靖安排吕芳离职“平稳落地”,吕芳为保余生无忧,特意提出此事,送给嘉靖一个台阶,并传达自己对嘉靖的关心。

同时,擅长“为官三思”的吕芳,临走之时对自己所钟爱的三个干儿子都做了安排——用嘉靖给予的那道“免死金牌”保住冯保的前程;特向嘉靖讨要密旨,将“装疯”的杨金水带出了宫,而“汤药”一事便是吕芳对黄锦的安排。

明明嘉靖已私下密旨,让吕芳交待黄锦去做此事,吕芳却偏偏欺骗了黄锦,让黄锦向嘉靖撒谎。

吕芳的目的很明确——他相信黄锦的为人,当事后嘉靖提及吕芳之时,吕芳相信黄锦定会将此事如实告知嘉靖,来替吕芳“表忠心”。到了那时,这件事就成了黄锦彻底走进嘉靖心里的一条捷径。

毕竟黄锦是吕芳最亲的干儿子之一,嘉靖最担忧的就是谁才是黄锦心中的第一人。

当黄锦如实上报,嘉靖自会打消这种疑虑,相信无论吕芳在黄锦心中多么重要,黄锦最忠的人只有嘉靖。

那么黄锦从一开始就被蒙在了鼓里了嘛?

不!

整个大明朝宫里太监宫女有十万之众,黄锦能从十万人之中脱颖而出,挤进司礼监最顶端的五人之列,即便有吕芳的推捧,更主要的还靠黄锦自身。

在人精遍地的大明朝中,如果黄锦真如表现的那般“蠢直”,早就死在一次次的宫廷斗争之中了。

所以,对于“送药”这件事里的内情,即便吕芳未曾告知,黄锦也自会猜到嘉靖是知情的——毕竟,黄锦不相信吕芳会害他;更不相信吕芳胆敢“欺君”。

也因此,黄锦听嘉靖道出实情之后,没有丝毫的意外。

那为何黄锦会在此时道出这件事呢?

其一,是为了给干爹吕芳“邀功”,毕竟吕芳只是离开了宫,其生死仍在嘉靖的掌控之内;

其二,继续给自己添加“蠢直”保护色的同时,向嘉靖表忠心。毕竟从嘉靖回忆吕芳的神情来看,即便吕芳出于对嘉靖的“关心”真欺了君,这种情况下,嘉靖也不会向吕芳追责。

那么,为何黄锦要在嘉靖面前扮“蠢直”呢?

其实,这就是黄锦的聪明之处!

在官场也好,职场也罢,“蠢直”是一种顶级的保护色。

“蠢直”并非真蠢真直,所谓的“蠢直”是“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最早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的一句: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引自陈默译注版《道德经》)

其意思是说:世上没有真正的直,直要以曲来体现;真正灵巧的东西,都有一点笨拙;真正会讲话的,往往会很朴实,甚至木讷。

这其中的道理与《道德经》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要体现的“对立统一”的转化是不同的。

在《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其意是说:

老子告诉孔子,我听说会做生意的大商人都把货物囤藏起来,外表看起来像没有货物(实有巨富,身外不露),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容貌谦恭就像愚蠢的人(内有盛德,外不显智),去掉骄傲之气,贪婪之欲,好胜之态等这些与自身无益的东西,才是大智者。

这番做法为何称为大智慧,有何好处?

话题转回官场与职场,其好处有二——

一、财不外露,智不外显;这样即能减少人之觊觎,又可避免无谓的争斗。

套用《道德经》“上善若水”那一章的末句来说:“夫唯不争,故无尤”,没有人构害、没有争斗,少了人背后总惦记着要“捅你一刀”,自然就没有过失,没有过错。

二、卸掉领导的提防与戒备,让领导“先入为主”地认为你“无害”。

哲学中都说“客观决定主观,物质决定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处于决定的位置的还是主观,也就是人“先入为主”的意识。

也因此,在哲学中会有这样的论断:当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并作用于客观之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者是推动作用,反之,对事物的发展就起阻碍作用。而这种论断,在一定程度上,再次证明了:对多数人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观”。这是一种错误,但却是事实。

回到官场与职场,无论是多大的领导,终究都是人。是人既有弱点,有缺陷,而“先入为主”这一情况,就是多数人的弱点与缺陷。

在《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为阻止“改稻为桑”,让调任浙江当巡抚的赵贞吉上疏反对,被赵贞吉误认为胡宗宪要拿他当刀,胡宗宪解释说:

“这件事,你上疏不公也为公,我上疏无私也有私。”

其根源就在于“先入为主”的这一人之特性。

胡宗宪上疏,无论目的为何,大家都“先入为主”地将他作为“严党”的发言人;而赵贞吉上疏,无论目的为何,大家都“先入为主”地将此视为为国为民的清流在发声……

由此,推而论之——

不难得出一点,一旦你在领导心中是一个“功利心强”“善于逢迎拍马”“善于勾心斗角”“善于谋划攻讦”的人,那么你的一言一行,势必都会惹得领导戒备与提防。

一个下属处处被领导戒备与提防,其下场,可想而知。

黄锦的“蠢又直” VS 陈洪的“小聪明”——蠢直才是大智慧!

回到剧情中,黄锦自称自己是“笨人”,嘉靖如此回道:

“笨人好,笨人靠得住,能跟朕贴心。”

听到嘉靖下了如此定论,“蠢直”的黄锦又开始了“蠢直”的表演:

“主子这话奴婢可不敢都认同,奴婢是笨,可奴婢的干爹还有裕王爷都不笨,都跟主子贴心,还有好些忠臣都不是笨人,可未必不跟主子贴心呐!

“就说那个李时珍吧,当年他在太医院里当差,顶撞过主子离了宫。这么多年过去了,可心里还一直惦记着主子,千里迢迢地赶回京城来,就为了来给主子开药。他们要是不跟主子贴心,也做不到这些。”

若非不是一个“蠢直”的人,绝不会在领导夸奖自己的时候,自己反过来却向领导推崇他人。

但黄锦这样做,对自己有坏处吗?

没有,有的却是好处——

不仅进一步化解了嘉靖与李时珍之间的矛盾,防止嘉靖不继续吃药,更进一步在领导面前表现了他的“蠢直”,让领导清楚他就是一个“蠢直”的人,说话不走脑子,更没有什么心眼,所做的一切事,所想的一切事,都只是为了主子。

试问,又有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蠢直”的下属呢?

黄锦话罢,嘉靖温和地说:

“你说的这些话,朕赞同,说到底呢,这个世上朕能靠得住的就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笨人没有心眼儿,直人不会使心眼儿,对这两种人啊,朕就不计较,也不跟这两种人使心眼儿。

“比方你吧,又直又笨,朕就放心!”

注意嘉靖在语句末尾给黄锦的定性,这就是黄锦大智慧的收获。

有人会问,难道在嘉靖心中真觉得黄锦是个“蠢直”的人吗?

不。

在接下来主仆二人的问答中,嘉靖考问黄锦,这样蠢直的人,朕也烦但并不计较,你知道朕说的这种人是谁吗?黄锦答出了“李时珍”与“海瑞”。

一时间,嘉靖意味深长地说:

“我看你也不像个笨人呐!”

其实,嘉靖心里清楚,黄锦的“蠢直”只是他的一种保护色,是扮的,演的。但嘉靖并不在意。

就像演员一样,我们都知道演员是在演戏,可有时还是会被“演技好”的演员所演的戏码,牵动心弦。因为人都是感性的动物。

于嘉靖跟黄锦来说也是一样,只要你演得逼真,扮得彻底,能让我入戏,还让我信以为真,就行!

人生如戏,官场和职场也是如此。说到底,谁都兼任着两种角色——时而是看戏的观众,时而又是演戏的演员。

正因为黄锦的“蠢直”演的深得嘉靖的欢心,到了最后,黄锦一时失误说错了话,也只是断了条腿,事后还让嘉靖愧疚不已。

反观陈洪,就不具备这种大智慧。

陈洪升任掌印太监之后,不断耍着小聪明,去揣摩嘉靖的圣意,去讨嘉靖的欢心,暗地里又不断讨好裕王,为自己谋求退路,于这其中还不断借机打压异己,培养自己的势力。

终于,惹得嘉靖震怒——

“陈洪,朕告诉你,你想学吕芳啊,连影儿都没有。吕芳和朕的儿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从来都不瞒着朕,你却瞒着朕……吕芳临走了心里都明白,别看有那么多人管他叫老祖宗,他永远是都是奴才。你以为自己是谁?‘会做媳妇两头瞒’,裕王妃李氏那才是我朱家的媳妇,她瞒瞒朕倒也罢了。你也想做我朱家的媳妇啊,摸摸你那张剥了壳的鸡蛋脸,够格吗?”

那次震怒以后,嘉靖叫陈洪亲自放掉冯保,又让陈洪打压的朱七、齐大柱等人复职,除了要用陈洪这把刀的时候,其余时间陈洪在宫里成了一个“透明人”。

陈洪有此结局,除了嘉靖最初启用他的目的就是“利用”以外,归根结底,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其所作所为于嘉靖看来,都带着“私心”“功利”与“投机”……

结语

那么,怎么做才是“大智若愚”呢?

曾经看过一本书,对此的总结很好——

想达到“大智若愚”,要做到两点:

其一,要深藏不露。

只有8分聪明,非要表现10分,必讨人嫌;只有6分聪明,却要表现10分,那是装明白;有10分聪明,只表现出6分,那是装糊涂;有6分聪明,表现6分,这是实在人;独有,有10分聪明,却只表现8分的,才是“大智若愚”。

剧中陈洪便是8分聪明,非要表现10分的人;而黄锦却是有10分聪明,只有表现8分的“大智若愚”的人,但在嘉靖的眼中,黄锦却是那只有6分聪明,又只表现了6分的“蠢直之人”。

其二,要会装傻。

这一点毋庸多说,瞧黄锦的所作所为自会知晓。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0 阅读:75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