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村和街道是两种不同层级的基层管理单位,其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de8d4b7157ba0b7da84484df8021fe.jpg)
### 1. **行政层级与隶属关系**
- **街道**:属于“乡级行政区”(与镇、乡同级),是城市地区的基层管理单位,由市辖区、县级市或不设区的市(如县级市)直接管辖。街道办事处是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城市社区管理。
- **村**:属于“村级行政区”,是农村地区的基层自治组织,一般隶属于镇或乡(乡级行政区)。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群众性组织,非政府机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b1ac3bb4e96bb93e88bf08bc40ad51.jpg)
### 2. **管辖范围与职能**
- **街道**:
- 管理对象以城市社区为主,辖区居民多为非农业户籍。
- 职能侧重城市公共服务(如社区建设、公共设施维护、户籍管理等)。
- **村**:
- 管理农村地区,居民多为农业户籍,集体土地所有权通常归属村集体。
- 职能涉及农业生产协调、土地承包、宅基地分配等农村事务。
### 3. **法律地位差异**
- 街道办事处的权力来源于上级政府授权,具有行政执行权。
-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运行,需通过村民会议决策重大事项。
### 4. **城市化进程中的转化**
随着城乡融合,部分地区通过“撤村改居”将农村转为城市社区,原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划归街道管理。例如:
- 城市扩张中,近郊农村被纳入城区范围,改为社区,由街道管辖。
- 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出现“村改居”后仍保留部分集体经济组织的情况。
### 5. **实际管理中的交叉案例**
- 少数地区存在“街道管村”的特殊情况(如北京部分街道辖有行政村),但非普遍模式。
- 民族地区或特殊政策区域可能有独特管理方式(如牧区“嘎查”与街道的关系)。
### 总结:
村和街道分别代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两种基层管理模式。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二者界限逐渐模糊,但核心区别仍在于:**街道是城市行政管理的末梢,村是农村自治的基本单元**。理解两者关系需结合具体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和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