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地,澳门正以独特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切实担当起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精准联系人’。”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特区立法会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崔世昌在接受“侨商道·博鳌华商录”专访时说道。
话家族传承
崔世昌的祖父崔殿明是砖瓦匠出身,于1890年从广东新会赴澳门谋生。凭借洞察力和社交能力,他进入建筑行业,与当时的澳葡政府展开合作,顺利赚到第一桶金。叔父崔德祺是建筑行业的佼佼者,他致力服务于澳门社会,热心公益,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配合筹组澳门特别行政区作出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后,也积极为澳门与内地的经济交流穿针引线。

图为崔世昌。(受访者供图)
如今,崔氏家族的成员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长辈们爱国爱澳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崔世昌称,澳门从一个渔村、乡村式的城市蜕变为一个国际城市,成为澳门回归和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感到很荣幸。
见证澳门历史转折
1989年,崔世昌成为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常委,“ 四年多时间里,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举办了数百场的咨询、交流、辩论和公开听证会。”崔世昌回忆说:“1992年,我坐船到香港,再转飞北京,亲手将澳门各界咨询报告的厚重文件提交给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这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当时,担任澳门特区首届立法会议员的崔世昌在参加完交接仪式后,便立刻赶回立法会,参与审议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第一批法律,也被称为“午夜立法”。他将回归称作是澳门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从一个由他人管治的地方,变回一个自己管治、属于自己国家的地方,这个很难用话语形容。”
崔世昌是澳门科技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多年来,他积极呼吁加强和推进澳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力推动澳门和内地的教育合作与创新。他认为, 澳门的教育事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多元化发展,术业有专攻,不断适应社会的新需求。
百年商会的澳门经验
澳门中华总商会成立于1913年,致力于发展澳门的民族工商业。商会以“团结工商、爱国爱澳”为办会宗旨,做好桥梁纽带的平台功能,为澳门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图为 崔世昌。(受访者供图) 崔世昌称,为加强澳门与内地的交流与联系,2022年,商会在横琴设立广东办事处,这是首个在澳门以外区域设立的办事机构,为已进驻和有意向进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澳资企业提供相关政策资讯和保障服务,同时助力澳门青年在横琴开创事业,带领更多澳资企业走进大湾区,探索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为满足企业对不同范畴的咨询和事务办理需求,广东办事处精心策划企业座谈会、茶话会、主题考察等活动,邀请知名教授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回应企业关切,帮助企业了解营商常见的法律问题。”他说,此外,我们也会持续发布澳门产业发展的资讯,帮助对澳门市场感兴趣的内地企业来到澳门发展。
推进澳门与内地协同发展
崔世昌表示,国家的发展进步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应有之义,也是澳门未来发展新路径、新空间、新动力的关键所在。“澳门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发,不断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发挥背靠国家、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崔世昌指出,当下内地与澳门商界所呈现出的良性互动,主要聚焦于“双向赋能” 以及 “制度协同” 这两个关键维度。 从一方面来看,澳门充分发挥自身作为自由港以及中葡平台的独特优势,凭借中葡论坛、跨境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有效机制,全力协助内地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特别是为其打通进入葡语国家市场的渠道,使其能够顺利地 “走出去”;与此同时,还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作为重要依托,积极引入国际高端科技、优质服务等各类资源,实现将外部优势 “引进来” 的目标。

图为 崔世昌。(受访者供图) 从另一方面来说,内地与澳门正持续深入推进在 “一国两制” 框架之下的规则对接工作。在中医药认证、葡语系法律仲裁等诸多专业领域,内地与澳门携手创造出了一系列极具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树立了可供借鉴的典范。并且,双方通过共同搭建中葡数字贸易平台,合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商贸枢纽,更进一步地增强了中国与葡语国家产业链之间紧密相连的 “超链接” 效能,为各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马海燕

梁斐:一路追逐“律师梦”
清明节何以在南洋华人社会中世代延续?
吴立春:从破窗拓新到班墨出海,工科情结深耕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