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停止内耗,你的人生就顺了

关平文化 2024-12-14 12:37:21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要应付的东西太多了。人一旦有了压力,精神世界就会变形。”

我们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境。

但我们宁可相信,内耗来源于事情的本身,事情的好与坏,其实由我们的心态所决定。

英国资深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提到了蛤蟆先生陷入自我内耗,精神崩溃。

在咨询师苍鹭10次的耐心陪伴和有效引导下,蛤蟆学会了觉察自己的感受,重新认识自己。

蛤蟆治愈了,最终与自己和解,不再内耗。

如果你现在感觉生活压力大和无力感,你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总有走出去的时候。

1.自我内耗只会让人崩溃

朋友去看蛤蟆的时候,发现曾经雄伟壮观的蛤蟆庄园变得杂草丛生,无人打理;时髦活泼的蛤蟆躲在旧衣服里,邋遢、情绪低落,还动不动就哭。

蛤蟆抑郁了。

朋友们好言相劝并强行把蛤蟆带到“苍鹭小筑”接受心理治疗。

蛤蟆坐在椅子上,像往常一样等待别人的训诫,但苍鹭坐在对面无声地看着蛤蟆。

蛤蟆感到尴尬,问苍鹭直接告诉他怎么做就行。

苍鹭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儿吗。”

蛤蟆说:“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说我需要咨询,他们是为了我好。”

苍鹭说:“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是由谁来支付费用?”

蛤蟆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感到愤怒,但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苍鹭慢慢引导蛤蟆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让他知道为自己担起责任。

正如苍鹭说的,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是出于自愿,咨询也是为了自己。

蛤蟆说出了自己不开心的原因。

童年的蛤蟆,是真的不快乐。

不管他做什么,都会遭到严厉的父亲责骂;母亲软弱,习惯听从父亲;就算他想要一个拥抱,都是一种奢侈,从小到大,他都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他做事之前,首先想到的是父母是否满意。

这造成了蛤蟆成年后,虽然表面很活泼开朗,但内心却非常敏感和自卑。

他已经习惯了看人脸色做事,总想着如何取悦别人,失去了自我,面对别人的批评,忍气吞声。

蛤蟆的内心是煎熬的,有自己的想法不敢说不敢做,想反驳却害怕失去朋友,所以,常常陷入自责和内疚之中。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反复内耗,会摧毁你的人生。”

现实中,内耗只会让人生活在过去,去计较和后悔当初不明智的选择,越是往坏处想,越走不出困境。

内耗只会让人陷入自责,忘了抬头看看前面的路,忘了还有别的选择。

其实,我们是否能走出来,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和态度。

2.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抱怨不如改变

蛤蟆的父亲是个专制的人,从小就培养蛤蟆成为家族酿酒企业的继承人。

父亲让蛤蟆读神学,后来又改学历史。

蛤蟆心里是不愿意的,但他为了让父亲满意不得不照做。正如他说的:“我这一辈子都是别人在替我做决定。”

后来,蛤蟆发现自己父在家佩戴领结,父亲强烈不满,所以,他就一直戴着领结。

蛤蟆又申请做了一名初中老师,就让父亲彻底对他很失望。

其实,蛤蟆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想得到父亲的爱和关注,直到父亲去世,蛤蟆的愿望都没能实现。

蛤蟆在苍鹭的引导下,把心中的不满和怨气发泄出来,他才发现,自己敢于发愤,但并没有平时刻意隐忍,怕别人不开心。

蛤蟆慢慢察觉到内心的需求,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内心想要争取的东西,会想方设法去努力和争取,哪怕遇到困难和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

当獾让蛤蟆让出校董的位置时,蛤蟆虽然还怕獾,但他喜欢这份工作,积极争取,最后继续担任校董的职位。

蛤蟆开始创业,做房地产,他要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的不快乐是别人造成的,却没有意识到愿来不快乐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

白岩松说过:“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命运,命运就会以相同的方式回馈给你。”

0 阅读:26

关平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