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高压氧”吗?估计最近比较吸睛的,能让非业内人士关注的有关“高压氧”的新闻就是《以色列科学家称高压氧舱能干预衰老》了。据说以色列科学家的实验正向影响了目前科学界普遍承认的九大衰老标识之二:端粒损伤和细胞衰老,高压氧舱因此被推到了公众面前。
但我们今天谈论的却不是“高压氧”的科技平民化,普及化,而是谈论高压氧舱使用期间医患之间发生的事儿。
你不知道吧,高压氧对人有很多好处如延长寿命,提高记忆力,改善认知和情绪,救治大脑方向的疾病等,但高压氧舱的操作却是一个要求持证上岗,严格规范操作的行为。操作不当是会引起失火事故的。
高压氧舱失火事故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易燃物:高压氧舱内可能存在易燃物品,如电器、电线、病人的衣物和床上用品等。 助燃剂(氧气):高压氧舱内具有高浓度的氧气,这使得任何潜在的火源都能迅速引燃并加剧火势。 火源:明火火种如火柴、打火机、未熄灭的香烟等都是潜在的火源,它们在高压氧舱内可能引发火灾。
大家应当都在初中看过化学老师展示的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情景: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就像是一场绚烂的烟火表演,瞬间从冷静的银色变成了热情奔放的火红色,直到最后华丽谢幕,留下一抹深邃的铁锈色。真是“银丝入炉火,烈焰舞长空” 。
因此为了预防高压氧舱火灾,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严格执行禁烟政策,严禁任何火源进入氧舱。
为了防止失火,我曾经让手下在氧舱工作室附近贴下不少标语和宣传面板,如:
“此处非吸烟区,除非你想成为‘火’云邪神。”
“氧气满满,火源免进,谢谢合作!”
“想体验‘燃烧’的青春?这里只提供治疗,不提供烟火。”
“火种与氧舱——永远的‘冤家’,请勿让它们‘邂逅’。”
“在高压氧舱附近吸烟,等于按下‘自燃’按钮。”
“‘火’速离开——高压氧舱附近,请勿吸烟。”
即便这样,依然挡不住某些病人家属选择性失明,选择在高压氧舱旁边点烟,准备上演“火上浇油”。这行为,简直比“玩火自焚”还危险,不仅自己“火冒三丈”,还可能让大家伙儿都跟着“火急火燎”。
后来,手下医生实在无奈,在氧舱外面醒目位置挂上布告牌,内容如下:
尊敬的访客,您的胆识令人钦佩,但在此高压氧舱周边,您的打火机似乎比我们的安全提示还要显眼。我们理解,烟瘾来袭,如同潮水难挡,但请允许我提醒您,这里不是展示“火眼金睛”的场所,而是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安全的医疗环境。您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着整个氧舱的安全神经。我们诚挚地请求,将您的烟瘾暂时存放,直到您远离这片“高压”区域。您的配合,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对他人安全的尊重。让我们携手,共同营造一个无烟、安全的医疗空间。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您的克制,将是我们最好的安全标语。
还别说,这些标语,宣传和布告确实触动了某些人的灵魂,让他们灵光乍现。
一天,我去氧舱例行检查。医生神秘而激动跑来告诉我:“主任,你猜我今天碰到了啥?我在一个脑梗塞昏迷病人裤裆里查出来一个打火机!”一个打火机!一个打火机!一个打火机!重要的东西说三遍!
医生说他的表情当时从懵逼,到惊讶再到无奈哭笑不得,甚至后怕,变幻不已。
患者家属的这波操作,简直是“心机”满满,但用错了地方。想象一下,高压舱医生正认真检查,突然在病人的裤衩里翻出个打火机,这感觉就像是摸到了手雷,惊得医生眼镜都差点掉了。我的医生这时候,可能得一边儿紧急处理这个“烫手山芋”,一边儿心里默默给这家属的“创意”打分。“这操作,我给满分!”
“这是要干嘛?玩‘烧脑’游戏吗?”医生认为。这家属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以为真能在医院里搞个“火灾现场直播”,然后就能“烧”出个赔偿金来,讹个大钱。这种操作,不仅危险至极,而且智商感人。如果医生不是认真按规范操作,估计真要被这种“心机家属”给讹上了。这位医生后半辈子的职业生涯以及那位昏迷病人的性命就交待在那一天了。
所以说啊,任何看似不合理,不通人情的规范,背后都可能有“血的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