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的印度北方邦圣卡比尔纳加尔村,一场婚礼让全村人目瞪口呆——新郎不是别人,正是新娘的丈夫巴布卢。他亲手操办仪式,将结婚8年的妻子拉迪卡嫁给了她的情人维卡斯。这场荒诞中带着悲情的“三人婚礼”,撕开了印度社会婚姻、暴力和法律困境的多重伤疤。
一场“保命”的妥协36岁的巴布卢是常年在外的电工,妻子拉迪卡与同村青年维卡斯的婚外情持续了两年。村民回忆,维卡斯常趁巴布卢出差时出入他家,甚至帮忙照看孩子。直到某天,巴布卢发现妻子手机里存着维卡斯的数百条露骨短信,这段关系才彻底暴露。
真正促使巴布卢“让妻”的,是一则社会新闻——就在上月,班加罗尔一名IT工程师因妻子出轨,被妻子和情人合谋下毒致死。“我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巴布卢向长老坦言。在印度,丈夫被妻子杀害的极端案例并不鲜见:2021年旁遮普邦一名男子连续毒杀两任妻子,2024年卡纳塔克邦新郎在婚礼次日用镰刀砍死新娘。面对可能降临的杀身之祸,这个电工选择用最戏剧化的方式终结危机。
婚礼现场的沉默与暗涌3月28日的改嫁仪式上,拉迪卡穿着巴布卢购置的新纱丽,维卡斯家族则送来五只山羊作为“彩礼”。按照传统,离婚需经村委会裁决,但巴布卢直接跳过了司法程序。“他全程没看新娘一眼,只是盯着两个孩子。”在场村民描述。7岁的女儿始终攥着父亲衣角,9岁的儿子却朝着维卡斯扔石头,被巴布卢低声喝止。
这场看似平和的婚礼背后,藏着印度底层男性的生存困境。巴布卢每月收入仅8000卢比(约合人民币700元),若选择离婚诉讼,不仅要支付高昂律师费,还可能因“未尽丈夫责任”被判赔偿。更现实的恐惧来自治安——印度警察对家庭纠纷出警迟缓,北方邦家暴报案率不足7%。“与其赌上性命,不如给孩子留个活着的父亲。”巴布卢的抉择,折射出无数贫弱男性的无奈。
情与法的灰色地带事件引发全网热议的关键,在于它触碰了印度婚姻法的敏感神经。根据《印度刑法典》第497条,通奸直到2018年才被除罪化,但民事赔偿诉讼仍可能让出轨方倾家荡产。吊诡的是,巴布卢不仅放弃追责,还自掏腰包给妻子置办嫁妆。这种“以德报怨”的做法,在印度传统语境中被视为维护家族尊严,却也暴露了法律救济的失效。
更深层的矛盾指向性别权力结构。当德里高等法院正在审理“婚内强奸合法化”争议时(2025年2月判决维持丈夫豁免权),巴布卢的故事却呈现了反向极端——弱势丈夫在婚姻中的自卫权缺失。有律师在社交媒体尖锐发问:“如果性别调换,妻子能否如此‘体面’地送走出轨丈夫?”
血色数据下的生存智慧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数据显示,2024年北方邦每10万已婚女性中,有127人死于家庭暴力,而男性被害案例不足女性的1/20。在这种悬殊比例下,巴布卢的“退让”反而成为某种底层智慧。正如村民评价:“他保住了性命,孩子没成孤儿,妻子也不用背负谋杀罪名。”
但妥协真的能带来安宁吗?拉迪卡改嫁后,维卡斯家族拒绝她探望亲生子女,巴布卢在村里也遭受“懦夫”的非议。更现实的危机在于经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意味着他必须延长工作时间,而当地电工日均工作已达14小时。这场“三输”的婚姻重组,最终无人真正获益。
截至发稿,巴布卢仍住在漏雨的泥屋里,墙上挂着2017年结婚时的合影。当记者问及是否后悔,他摆弄着电工钳沉默良久:“至少现在回家时,不用先检查饭菜有没有毒。”
确实很三哥,一点都不意外
这是看过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