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一个多月了,总共1238人,而两院最后将最多有169位各领域的专家成功当选院士,竞争非常激烈。
所有候选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高校。具体来说,来自高校的这部分内地的专家学者属于187所大学,而“双一流”大学就有110所,其中清华大学共63人成为候选人,居第一位,第二到第四名依次为北京大学50人、 浙江大学31人、上海交通大学27人、复旦大学22人。总的来说,名校入选的人数多一些,当选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这其中有一个学校和专家比较特殊。
学校是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公办“双非”院校,这所学校在一众“双非”院校中也很另类,别人都是某某大学,而它是某某学院;专家是茹振钢教授,学历是专科,相关资料显示仅仅是专科,茹教授于1981年毕业于河南省中牟农业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这位只有专科学历且任职于“双非”院校的茹教授,当选院士的呼声却很高,为什么呢?
“我的目标,是要实现一亩地,小麦最高产量突破2000斤,牢牢地端好中国人幸福的饭碗!”这句话就来自茹教授。不错,茹教授就是一位致力于中国餐桌的教授,和袁隆平院士一样,只不过袁院士着力的是水稻,茹教授研究是是小麦。
茹教授大学专业是农学,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而被河南科技学院的黄光正教授选为助手。黄光正教授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专家,茹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此后40多年,茹教授就一直待在河南科技学院,一直在兢兢业业研究着小麦,研究着如何改良品种,如何提高产量。
在这几十年间,茹教授和其团队一直勤耕不辍,最终硕果累累。
他们培育的新品种,将小麦亩产量由原来的500公斤,提高到了600公斤,后来又提高到了750斤左右,等等,还有与很多有关的成果和奖项,这里就不一一提及了。
以一个农民子女的眼光看,能够把亩产量提高500斤,应该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500斤差不多是一个人一年的口粮。
茹教授的成就和贡献可以用一句很形象的话来概括:全国每八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他培育的小麦。也就是说,他和团队给我们贡献了八分之一的小麦。
其实茹教授这是第二次成为院士候选人了,第一次是2021年。
希望茹教授当选的呼声很高。
一位自称是河南科技学院的学生说:真心祝茹教授能够评上,河南科技学院真的太缺少宣传了。
江苏一位网友说:粮食安全重如泰山,希望茹教授这样的人才入选,然后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奉献光和热。
英雄不问出处。希望那些一心扑在事业上,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能得到应该得到的荣光。
农业学部候选人共有89人。希望那些肯干事、干实事、干大事的学者,能在取得了应有的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能获得应得的学术荣誉。
大家觉得茹教授这次有希望成为院士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小麦什么玩意 也拿来讲
评选院士的附加条件太多啦,我做为国民只认一条: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有多少!
山东农业大学已故中国工程院余松烈院士,与袁隆平齐名,著名的小麦专家。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小麦不是什么玩意,是老百姓的饭碗,是国之根本!
大概率不能:1.圈子里的人看不上,选上了会打很多博士研究生的脸,说白了,学历限制,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2.评选的机制,要有人引荐,要有论文啥的,各种限制,具体就不说了,当年和施一公齐名的都没选上,自己想自己搜吧。3.为哈又要侯选呢?因为呼声高,但只是群众而已,不是决策层,侯选能堵住悠悠众口,能又当又立。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还继续候选,屠如果不是获国际大奖,一样选不上。以上为个人多年察言观色的心得,仅一家之言,不算数啊[笑着哭]
现在当院士只看学历?不看能力了吗?那就怪不得有酒院士
英雄不问出处!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中国学术怪事多!达到了院士水平就应该成为院士,为什么会限制名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