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上大学后,父母的牵挂与关心不仅没有减少,往往更多了。
想起出门在外求学的孩子,在家里的父母总忍不住想问:你们伙食怎么样?一餐多少钱?要不要买衣服?老师怎么样?压力大不大?同学之间关系怎么样……事无巨细,什么都想知道。
每每看到与大学生、大学相关的新闻,就想提醒孩子一下:少熬夜,少玩手机,和老师同学处理好关系,不要老吃快餐和垃圾食品……
可是,很多时候一腔热情得不到回应,我们跟孩子的微信就像在自言自语。孩子很忙,就像失联了一样。一家长吐槽后,评论区很多家长破防了。
一位在外务工的爸爸深以为然,说孩子在高中都不理他了,他们发什么,孩子都不理,但他们还是会发,不仅发,还保留所有聊天记录。“哎——”这个词语就是他此时的心声。
一家长这样描述和孩子的关系:宇宙中传来一个微弱的信号,“妈,我没钱……没钱了,没……钱……了……”,等你转了账,想多关心两句,又传来了微弱的信号,“别啰嗦……别……啰嗦”。
更有甚者,父母不仅联系不到他们,还被他们把朋友圈给屏蔽了。
那怎么办呢?
一个妈妈很生气,就把孩子拉黑了,结果孩子没生活费了,就主动打来了电话。有点无奈,还有点好笑。
有的父母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给孩子发个小红包,一般会迅速得到回应,不过,也迅速没了下文。
这个家长更绝,把生活费分成若干份,基础生活费1400,每天打招呼20,一个月就是600,然后奖励100,总共2100。哈,孩子想多点生活费,就必须每天主动联系父母。这个方法有好处也有弊端,孩子会不会把打招呼当作任务,而父母也没有了惊喜感?
很羡慕有些家庭,孩子主动联系不是为了钱,就是自然地想联系。
“我家姑娘在学校有点趣事会发信息告诉我,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我的意见,贵还是便宜?”
“我绝对不担心这些,因为女儿每天都会跟我说晚安。从女儿出生第一天开始,我就每天跟她说晚安,女儿刚刚学会说话开始我们就会每天互道晚安。”
……
这样的好习惯应该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也与父母一贯以来的教育有关,所有,我们做父母的也有时也别太埋怨孩子不理自己。
我儿子本科是也是这样的,我的消息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打电话他有时候也不接,接了也说平时很忙。我们在家庭群里发的消息他也不看。后来,我就不怎么联系他了,想想他有自己的新生活,新生活都让他应接不暇,我也帮不上忙,就想着罢了罢了,还是不要打扰他了。
后来读研了,他不知怎么就变了,会回我的信息,只是没那么及时,也不会一一对应地回。这已经很好了。在于我,我知道他学习还算顺利、经常运动、吃饭有规律、舍得买水果吃等等,就足够了,不联系就不联系吧。
不过,作为孩子,还是要理一理你那每每天天都在想着你的老爸老妈啊。
你和孩子是怎么样的情况呢?欢迎分享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哦,会这样呀,想想,以后不回我的信息一次,我就不回一次,晚十天,我也晚十天。就像我孩子五六岁时,我喊你,你不答我,我不急我就等着你喊我的时候,嘿嘿,急啥,跟你学的,小样儿还收拾不了你了[呲牙笑]!当然,我自己就不喜欢叨叨个没完的,所以我坚决要注意自己,别成了叨叨嘴!
孩子每天打一声招呼也好啊,哪怕说个在字都可以。 不然十天半个月不联系,万一失踪了,等找到都凉了
想当年我爸爸一个学期给我一次生活费,然后我一个学期跟他们打一次电话。那是我回家的时候,告诉他们我几点回家,让他们来接我[笑着哭]
女儿初中信息也不回,因为发的信息她根本不看[呲牙笑]
毕业之后,还在坚持每周打个视频电话,希望早点财富自由
不联系的大部分是儿子,常联系的大部分是女儿……
一样的 都是懒得搭理我们的。我这个算好了 因为同在一个市区[呲牙笑]
一千四一下花完,每天早上发一句,妈,没饭钱了,一天二十,够吃饭,月底还有一百全勤买条烟[笑着哭]
我儿子上大学,我送到校,交完所有费用 办张银行卡存五千做生活费 看着用.问他送的水果还有吗?答"有"国庆节回家吗?"回"就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