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上,每卖三片汽车玻璃,就有两片是福耀公司生产的。
可以看出福耀公司的厉害,而曹德旺作为公司老板,身上有太多非议。

他被称为“玻璃大王”,也被称为“慈善家”,捐款已超160亿,但也因不给员工涨工资,而被称为“黑心资本家”。
过去很多年,人们对曹德旺的批评始终大于赞扬,但最近几年由于他捐款建福耀大学,让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这位“资本家”的底色。
如今78岁的曹德旺,半生心血死磕“玻璃”,这一路,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曹德旺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他的曾祖父是福建福清首富,只是到曹德旺父亲这一代就已经没落。
但曹家能吃苦的精神却一代代相传,这是比财富更重要的“遗产”。
曹德旺的父亲年少时跟随舅公去了日本,舅公介绍他到一家布店做学徒。第一年光做杂活,做饭、洗菜、刷马桶、倒夜壶,吃的是老板一家吃剩的剩饭剩菜。
晚上按照老板要求练习走路的姿态、鞠躬的礼仪,甚至微笑的嘴角弧度都要一遍遍练习直到达标。
第二年,被老板安排担着布去乡下卖掉,边卖边吆喝。
第三年,才终于可以站在布店接待客人,学习老板如何进货出货。
三年之后,曹德旺父亲便自己开店,挣了第一桶金,后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但国民dang政权风雨飘摇,他不得不回乡,靠着变卖曹德旺母亲的首饰,又白手起家。
所以,曹德旺出生时,家里根本吃不饱饭。

曹德旺上过几年学,但因太调皮就直接辍学。
辍学后的曹德旺并没闲着,他割马草、放牛、抓鱼、帮舅舅种地。后来跟父亲学做生意,先是卖烟丝,后来卖水果。
成家后,贩白木耳,一来一回能赚好几百元,再后来做过食堂炊事员。
之后在农场做果苗技术员,认识了人生第一个贵人王以晃。后来他去了王以晃的农场做销售,主要是卖树苗,由于踏实能干,业绩一直很好,挣了6万块钱,当时卖树苗的他,在业内已经是很有名的人,也是镇上有名的万元户。
后来他承包了镇上年年亏损的高山异形玻璃厂,主要是做手表玻璃。
曹德旺命运的齿轮,在这里开始转动。

玻璃厂第一年经营得并不顺利,生产的玻璃成品率低,合格的很少。
曹德旺此前已经做过很多小生意,思考问题一针见血,他觉得是技术人员不懂玻璃。于是跑了很多家原件厂,四处打听,请来了上海耀华玻璃厂的专家李工。
专家耐心指导,找到了问题根源,成品合格率一下提升。

之后曹德旺又对工厂的管理做了一些列改革。最先做的就是推广会计制度,树立会计权威。完整的财务数据,谁都可以查看,不做任何猫腻。
之后对工资实施绩效考核,以前不管做多少都是一样的工资,他把原本的8小时制改为三班倒,机器24小时转。
一番改革后,场内效益也大幅提升,利润比他承保前翻了好几倍。
学历并不高的曹德旺为什么还懂得管理,这缘于曹德旺勤思考、爱看书的习惯。
之前做小生意和销售工作时,闲暇时间,他都喜欢看书,尤其是财务和管理方面的书,也是这些书让他懂得了很多会计专业知识。
后来又遇到问题,卖出去的产品用到不同的水表厂,反应都不一样,曹德旺又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发现问题所在:一机部对水表玻璃的要求和建材部对水表玻璃的要求相差0.02毫米。
发现问题后,他又向上找各个部门反应,因为误差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上级部门相当重视,重新制定标准。
厂子每次遇到难题,曹德旺都是这样一个个找到办法解决。

曹德旺无时无刻不想着增产。

在出去游玩时他发现一个问题,当时是带着母亲去武夷山,他拿着母亲的拐棍坐出租车,车上的师傅说:你小心点,我这一块玻璃好几千块。
曹德旺心里很清楚,一块汽车玻璃的成本价绝对不会超过200块,几千块钱的汽车玻璃是什么概念?
经过一番了解,他知道了自己生产制造的是普通玻璃,并不是汽车玻璃。
当时的中国,汽车玻璃基本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之悬殊,可想而知。
颇有生意头脑的曹德旺,立马到当地的汽车修理厂转了一圈,当看到汽车玻璃的标价,最便宜的也要6000元时,曹德旺惊呆了,在上世纪80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于是曹德旺也发现了新商机,他要制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
于是接下来他买了一批设备,经过大量研究,找到了一种能够制作各种车型的车玻璃的万能模具,为工厂节约了很多的生产模具的成本。
接下来玻璃厂又多了一项业务收入——汽车玻璃,并持续盈利。
此时曹德旺在当地已经很出名,俗语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这话一点不假,当玻璃厂利润直线上升时,有人告曹德旺有经济问题。
幸好曹德旺一直都很重视会计制度,最初县里来查,没发现问题,“坏人”不罢休又告到市里,然后市里来查也是同样的结果,然后再是省里,最后告到国家信访办。
但不管谁来查都是一样的结果,根本没有问题。
这一事件,给曹德旺带来惊醒,更加注重会计机构的设立。

后来他注册福耀公司商标,聘请的都是世界著名的会计事务所,而且多年来全部都规范经营,各项业务的凭据齐全。
这也为后来那场全球有名的反倾销案,做了最有力的铺垫。
美国国际贸易认为福耀玻璃构成倾销罪,而福耀公司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具有国际的认可度,财务报表和数据可信。
这真是多亏了曹德旺的未雨绸缪,才能让福耀汽车玻璃在这场大战中胜出。
这也让福耀玻璃开始在全球打开知名度。

这场官司让曹德旺又警惕起来,之后他把多余的利润全部用来捐款,并且成立了监督委员会来监督钱财流向。
捐建寺庙、资助教育、抗击疫情,曹德旺做了很多善举。
但名人的话总是会被恶意曲解。
2023年,特斯拉中国计划提升员工底薪时,网络上全是批评曹德旺的。说他忘本,说他压榨员工,更难听的说他是黑心资本家。
因为虽然他捐款已高达160亿,但福耀集团员工的平均工资约为7271元,其中40%的员工月薪在4000-6000元之间。部分员工认为,曹德旺宁愿捐出巨额资金,也不愿提高员工薪资。
但曹德旺几年前就曾解释过:“福耀的工资比同行高35%,我不愿乱涨薪,工资是按照市场和劳动价值决定的。”

这一路曹德旺经历过被网络疯批,被同行陷害,但他从不澄清什么,只是默默做事。
他一直做玻璃,在房地产最盛行时,他没有像墙头草一样蜂拥而上,而是更加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
这是他的聪明之处,常年深耕一项业务。
曹德旺认为:一辈子能够做一件事情,做得好,非常牛。
如今曹德旺投资建立福耀大学,网络对他的非议开始逆转,他的人生底色也终于被大家看到:立德再建功。
这一路,曹德旺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是他对人生探索的理解。
他说自己“从头到尾本着学习进步的心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探索”。
的确,建厂42年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去解决问题的,不管网络对他的非议如何,他身上始终有我们这代人必须学习的优点:不怕问题,不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