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少年玩事·12·摔“瓦瓦斗儿”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6-01 09:57:38

故乡记事·少年玩事·12·摔“瓦瓦斗儿”

摔“瓦瓦斗儿”

“泡里”的庄稼孩子是野孩子,更是泥孩子。他们生在水乡,长在河里,泥水是他们生来的玩儿伴儿,当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儿,他们跟着大孩子们学会“摔瓦瓦斗儿”。

“摔瓦瓦斗儿”字面儿上是一个动作,其实是一种游戏,有复杂的程序、严格的规则。

要摔瓦瓦斗儿,首先得做瓦瓦斗儿,要做瓦瓦斗儿,首先得找泥。

做瓦瓦斗儿的泥有讲究儿。泡里河多、泥多,泥随手儿可得,但不是啥泥都能做瓦瓦斗儿。做瓦瓦斗儿得使硬泥,这个泥一般在立棱立格儿(方言,直立陡峭)、表面儿有草的河沿儿上,这种河沿儿的草皮底下因为有水泅着,土总是潮着,色儿很黑,又因为上头有草皮儿护着,下雨的时候儿流下来的水冲不着,下头离水面儿远,河里的水打不着,存的时候儿长,挺硬,有的地方儿就像一粒儿一粒儿的粒黍(方言,玉米)粒儿粘在一块儿,着手抠会散着落下来,使劲儿一捏,又成了硬硬的一团儿,做瓦瓦斗儿最好,再往下一点儿,贴近水皮儿的地方儿,土变成泥,而且掺着沙子,就使不得了。

抠儿来硬泥,才能做瓦瓦斗儿。

做瓦瓦斗儿是挺细致的事儿,得一点儿一点儿地蘸着水,把硬泥慢儿慢儿和成又软又硬的“成”泥,然后按照己个儿想做的瓦瓦斗儿的大小,揪下一块儿,搓成圆球儿,再像大人做饽饽头儿似的,在当间儿着大么手指头截个眼儿,慢儿慢儿地转着圈儿往外抿,把泥团儿抿成一个底儿薄、边儿厚的“斗”——“斗”的边儿和底儿也有讲究儿,边儿不能忒厚,厚了摔起来沉,落地慢,兜不住风,底儿不容易破不中:抿底儿更得用心,底儿不够薄,摔不破不中,忒薄了还没摔就裂璺儿,还拿着去摔,就是“搅茅厮”(方言,耍赖),更不中,所以在一群孩子做瓦瓦斗儿的地方儿,经常看见有的人垂头丧气地把快要做成的瓦瓦斗儿往地下-摔,捡起来攒成一团儿,重新做,有的人往瓦瓦斗儿底儿朝外的一面儿使劲吐“吐咪”(方言,唾沫),然后小心翼翼地着大么手指头肚儿在上头蹭、抹,借“吐咪”的黏性补细小的璺儿,既省了重新做,又能让底儿达到最薄,在摔的时候儿有最好的效果。

瓦瓦斗儿做好,就能摔了。

摔瓦瓦斗儿其实是一种比赛,有输赢。参加摔的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三四个人,再多就不中了。参加的人先要底儿朝上亮出己个儿的瓦瓦斗儿,让大伙儿看看底儿上没璺儿,然后着手心贴着瓦瓦斗儿的底儿,慢儿慢儿托到最高,再使劲把瓦瓦斗儿口儿朝下往地面儿摔,这就是“摔瓦瓦斗儿”。

摔瓦瓦斗儿的规矩,底儿上有璺儿的瓦瓦斗儿不能参加,成瓦瓦斗儿摔到地上,“嗙”一声响,瓦瓦斗儿的底儿摔破,出了裂璺儿,裂璺儿两边儿的泥皮儿朝上翻着,先摔的摔完了,揪心拉肝儿地看着别人摔,参加的人全部摔完,就比哪摔的瓦瓦斗儿上的璺儿大,璺儿大的赢,璺儿小的输,输了的就得把瓦瓦斗儿给赢家儿。

摔瓦瓦斗儿也有技术,如果摔的时候儿没把握好,瓦瓦斗儿斜着落地,不仅摔不出璺儿,还成了一堆泥片儿,只要有一个人摔成,那就准定是输了,这时候儿围着的人就会哄然大笑,摔的人只得又尴尬又心疼地咧嘴笑笑,挠挠脑袋,心不甘情不愿地把瓦瓦斗儿留给赢家儿。

孩子们赢这个泥有啥用?没用,不过显着能耐,多做几个瓦瓦斗儿,能多摔一会儿罢了,但不管输赢,孩子们总乐意玩儿。

于家泡的孩子们摔瓦瓦斗儿都是在“庄主”家房檐底下的黏石(方言,石灰石)条儿上,黏石条儿光滑、平整,头里就是庄里唯一的一条东西街道,宽敞,能摔的春夏秋三季儿,我们就一天一天地腻在这儿。

在做瓦瓦斗儿大气儿不敢出的紧张中,在一声声瓦瓦斗儿摔破的“嗙嗙”声和赢了的欢笑、输了的啧儿啧儿声中,我们一年一年地长大了……

故乡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