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占咸阳。当刘邦的将领们一窝蜂地冲进秦国府库,疯狂抢夺金银财宝、掳掠美女时,刘邦也站在皇宫门口,心里痒痒,想进去好好享受一番。
然而,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没有加入这场哄抢财物的行列,而是去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这个人便是萧何。
萧何目光远大,不贪图一时的财物,他带领手下,接收了秦朝丞相和御史所掌管的图书、律令、户籍册以及重要档案文书等。
萧何这一独具慧眼的做法,充分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后来,项羽打进咸阳,刘邦和手下收集的那些金银珠宝,最终有一部分又不得不献给项羽,项羽更是一把火把秦宫烧成了灰烬。
等到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正是因为萧何掌握了这些至关重要的文案、文书和档案,刘邦才得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无论是关隘要塞、人口分布,还是物产货值等信息,一应俱全,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什么叫眼界?什么叫眼光?这就是最好的诠释。目光长远的人,懂得去做应该做的事。
老鼠的视野仅局限于眼前几寸之地,而雄鹰却能俯瞰几十里的广袤大地,这便是高度与眼界的天壤之别。
就像萧何,他从秦末的一个小吏一路攀升成为大汉的丞相,背后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1,眼光长远。萧何深知要为长远发展做打算,绝不贪图一时的利益,计较一时的得失。
2,拥有独特价值。他有着清晰的自我定位,是刘邦集团中无可替代的关键人物,堪称刘邦的大管家,这个角色在当时的那帮人中,无人能够胜任。
3,时刻为老板和团队着想。萧何不计较个人私利与得失,一心为团队的远景谋划。他的这种行为,老板看在眼里,众人也都看在眼里。
真正能为团队带来价值、走得更远的人,必定会获得长久的回报。这就是萧何能在刘邦集团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可以说,一个人的眼界和高度,决定了他未来的成就。
同样是在秦末,《史记》《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朝灭亡后,某地的人们纷纷涌入当地府库抢夺金银财宝,唯有一位任姓官吏,他从家中找来很多辆车,将府库里的粮食搬回了家。
天下经过短暂太平之后,刘邦和项羽再度为争夺天下而兵戎相见。
接下来,连年征战使得粮食歉收,粮价飞涨。
那位任姓官吏,凭借售卖家中从府库搬回的粮食,摇身一变成为当地首富。
反观那些当初争抢金银财宝的人,不得不拿出金银去购买粮食。
这位任姓官吏,无疑有着一定的眼界和高度,眼光长远,方能达到如此境界。
由此可见,将眼光放长远,事业才能攀上新的高度。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持杯赞豪杰。
关注我,为你分享一读就上瘾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