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可怜之人往往狭隘、自负,而这正是他们人生悲剧的根源。说白了,一个人最终混成什么样,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步一步造成的。那些可怜之人,不是混得凄惨,就是死得悲凉,究其原因,是他们往往有着偏执的一面。史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
在楚考烈王芈完上位时,黄歇可是出了大力的。当年,他和芈完在秦国做人质,是他挺身而出做挡箭牌,让太子芈完得以乘车逃离秦国,回国继位,而他则在秦国垫后打掩护。曾经在秦国共患难,又在芈完上位的关键时刻,立下如此大功,黄歇回到楚国后,成了芈完最信任和倚重的人,逐渐掌握了楚国的大权。芈完的后宫美女如云,却没有一个人生下儿子,这让春申君黄歇颇为担忧。毕竟,芈完如此倚重信任他,可一旦芈完去世,他的兄弟或侄子继位,谁还会把他当回事呢?到那时,他的丞相之位肯定不保,富贵也可能化为泡影,甚至还可能被清算,这可如何是好?于是,黄歇心生一计,不断给芈完进献美女,希望能生个儿子,将来继承芈完的王位。然而,黄歇的一番操作并未取得任何成效。这个时候,黄歇府上有个门客叫李园,他心中打起了小算盘。
有一次,李园向黄歇请假,要回赵国老家探亲,过了很长时间才返回楚国。李园找黄歇销假的时候,黄歇询问李园,为什么请假耽误这么久。李园回答道:“我有个妹妹,生得倾国倾城,远近闻名。齐王派使者到我家提亲,我跟使者周旋了一番,所以耽搁了归期。”春申君一听,连齐王都派使者来提亲,心想李园的妹妹必定是个大美女,况且当时赵国本就盛产美女,自然也是心有好奇。于是,黄歇对李园说:“那我能见见你妹妹吗?她定亲了吗?”李园回答还没定亲。春申君听后,顿时心动不已,对李园说:“找个日子把你妹妹带来,让我见见。”于是,李园带着早已说服的妹妹来到黄歇的府上。
黄歇一见李园的妹妹,立刻就喜欢上了她,很快便纳她为侍妾,而李园的妹妹也很快有了身孕。之后,李园的妹妹按照之前和哥哥商量好的计划,对黄歇说:“夫君,您在楚国担任相国已二十多年,全仰仗楚王信任。但如今楚王没有儿子,万一哪天他去世了……此后,若楚王的兄弟继位,定会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丞相,那时您将何去何从?如今臣妾怀有身孕,此事无人知晓,若您将我献给楚王,待孩子出生,天下岂不就归您掌控了?”黄歇听后,觉得此计甚妙,便悄悄把李园的妹妹进献给楚王。楚王见到李园的妹妹,顿时两眼放光,整日与她厮混在一起。李园的计划可以说进展的很顺利,李园的妹妹最终生了一个男婴。楚王欣喜若狂,好不容易有了儿子,便立这个男孩儿为太子。李园也凭借外戚的身份平步青云。此时,春申君黄歇已经成了李园的政敌和拦路虎。于是,李园下定决心,开始网罗刺客,企图抢班夺权。春申君黄歇门下有个门客叫朱英,他敏锐地察觉到危机即将来临。他对黄歇说:“李园豢养了许多死士,他作为外戚,养这么多死士,必定有所图谋,我怀疑他是要对付您。如今楚王眼瞅着快咽气了,一旦楚王挂了,李园定会抢先入宫,到时候您恐怕小命不保,李园必然会将楚国大权紧握手中。为防患于未然,您不如让我入宫当侍卫,等楚王去世,我立刻除掉李园。”然而,黄歇并未听从朱英的建议。
黄歇认为,李园不过是个老匹夫,他哪有资格威胁到自己?他坚信,待自己的儿子掌控楚国大权后,自己定能在朝堂上与他们相聚。况且,李园向来对他毕恭毕敬跟条狗一样,必定不敢有非分之想。黄歇根本没把李园当颗葱放在眼里。所以,对于朱英的提议,黄歇只是轻轻一笑,摇了摇头,并未答应朱英的请求。朱英眼见黄歇这般傲慢偏执、固执己见,心中满是无奈,暗忖:若不赶紧抽身离去,只怕大祸很快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为了避免受到牵连,黄歇迅速逃离了楚国。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芈完去世,朱英当初的预测一一应验。李园在得知楚王去世的消息后,抢先入宫,在宫门口埋伏好死士。等黄歇进宫,当场将其斩杀,还把他的人头扔出宫墙之外。李园稳住王宫局势后,很快又派人将黄歇全家抓捕,随后灭了黄歇满门。可怜黄歇,身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和家人一同成了刀下亡魂。
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黄歇因贪恋女色,招惹了李园的妹妹;又贪图权势,将已怀孕的侍妾送入王宫;最后还因偏执自负,落入李园的精心算计之中。春申君黄歇的悲剧,完全是他自己一步一步亲手酿成的。或许有人会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人心难测。春申君之所以遭遇如此悲剧,全是李园这个小人算计所致。”然而,反过来想想,李园不过是个匹夫、小人物,仅仅是黄歇的门客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通过一番谋划,搞掉了黄歇这样一个大人物!黄歇为何会掉入陷阱呢?难道是他不够聪明睿智吗?并非如此。只是李园抛出一个诱饵,黄歇便急着吞下。倘若没有他的贪恋、贪婪与偏执自负,李园这样的小人使出再多计谋,又怎能得逞呢?若不是他盲目自信,又怎会不采纳朱英的建议呢?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许多原本英明睿智的人,最终走向败亡之路,往往是由他们自身的偏执、贪婪等诸多原因造成的。你觉得是这样吗?读史学谋略,有位又有为。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更多《资治通鉴》深度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