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对中概股的股价和市值,很多股民将会回想起2020年3月至2021年初中概股市值飙升的那段美好时光。
彼时,人人都是巴菲特。拼多多从30美元涨到了212美元。哔哩哔哩从30美元涨到了157美元。
随后,中概成为“中丐”。再随后,“中丐”又恢复到中概,只不过荣光不再。
即使中概业绩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依然鹤立鸡群,但再也不复现往日“辉煌”。或者说,泡沫不再复现。
包括诸多互联网公司在内的中概股陆陆续续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及半年报。
无论是腾讯这样的千亿美元巨头,还是哔哩哔哩、快手、贝壳这样的小巨头,财务表现普遍都还算不错。只不过,相对现如今的财务表现,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无论是上网人数还是上网时长都已经到顶,在资本市场眼中,以中概互联为主的中概股是已经丧失了过去的想象力。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也给中概股贴上了多重封印。
拼多多,主动去增长“滤镜”
中概股里最不缺的就是电商平台,打的最惨烈的也是电商平台。
增长优等生拼多多依然展现了强劲的爆发力,但是却成为跌的最惨的那个。
第二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97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增速较前几个季度放缓,但仍然称得上大幅增长。按Non-GAAP计算,净利润为34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
公布财报当晚收盘跌幅为28%。
下跌被普遍归因于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拼命降低投资者的预期:一个是利润会下降。另外一个是现在不是回购股票或者分红的时候,未来几年也不会。
这并非拼多多首次在电话会上降低预期,但每一次拼多多都维持了三位数的增长,让这种“劝说”在高增长面前失效。
这一次,拼多多增速放缓,叠加着管理层更明显的“劝说”信号:“未来几个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净利润增幅降低,将成为趋势”,最终让拼多多股价暴跌。
守擂者阿里巴巴的财年是每年4月到次年3月,公布的是2025财年第一季度的季报。该季度营收2432.4亿元,同比增长4%。
电商板块淘天集团收入为1133.7亿元,同比下滑了1%。不过,GMV高个位数增加,订单增长两位数。阿里CEO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直播和百亿补贴计划都带来了较高的用户回访率,复购率也很高。“随着市场份额趋于稳定,可以开始加快货币化步伐。”
云智能集团收入为265.49亿元,同比增长6%;国际业务收入为292.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旗下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在7月首次实现了盈利。
吴泳铭表示,大部分业务将会在1-2年内陆续实现盈亏平衡,并逐渐开始贡献规模化的盈利能力。
京东在二季度取得了2913亿元的营收。虽然营收增长只有1%,但也更赚钱了,经调整净利为14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6亿元增长68.6%。利润超预期背后主要靠的是毛利率提升,二季度京东毛利率达到15.8%,比2023年同期提到了1.4个百分点。这不仅仅归功于零售,更得归功于物流。
财报电话会上,京东高管们突出强调,内部供应链效率提升和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
如今参与电商大战的不仅仅是猫狗拼以及唯品会,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也在不断蚕食电商这块巨型蛋糕。
甚至也包括了美团。在2024年第二季度美团的即时配送订单数就达62亿单。
战火升级,电商平台们不得不纷纷加码。拼多多加大了百亿补贴预算的力度,淘宝天猫发放了比往年更多的大额券,京东推出了“超级18”的月度促销活动,本月还扩大了“买贵双倍赔”的比价范围。
一些还不错的财报
非电商的中概股,要么营收保持增长,要么利润大涨。哪怕这些利润是来自降本。
作为中概互联体量最大的巨头,腾讯控股二季度营收1611.17亿元,同比增长7.98%,净利润(Non-IFRS)为573.13亿,增速达53%。
以如此庞大的基数,在利润端仍有两位数的增长,实属不易。作为腾讯“全村的希望”,视频号广告收入同比增长了80%。
虽然餐饮市场上半年增速在个位数,但美团在二季度实现了823亿的营收,同比增长21% ,其中核心本地商业收入为607亿元,大约增长18%,满足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拼好饭”业务增长强劲,成为餐饮外卖订单量的重要驱动。
美团Q2经调整税前利润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77.6%。新业务的减亏成为关键点,尤其是美团优选持续通过提升件均价、关仓和收缩补贴等调整减亏。
美团年度活跃用户数和商家数也创历史新高。
旅游市场复苏强劲,OTA平台的业绩也迎来爆发期。
携程第二季度营收1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净利润为39亿元,同比上升51.85%。出境机票酒店订单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入境游及海外本地市场的发展,让携程海外平台收入增长接近70%。
就连老被人诟病用爱发电的哔哩哔哩,财报也还算好看。
哔哩哔哩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营收同比增长16%,达到了61.3亿元人民币。其中,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
Q2广告业务进入快车道,最大的两个驱动力是电商和数码家电。电商抢顾客、价格战,砸钱找流量,B站拿到了更多预算。财报电话会上,B站高管表示,今年的“618”,电商客户在B站的投放广告同比增3倍,B站也为商家带去了50%的新客率,其中母婴、亲子行业新客率超过70%。
B站的毛利润同比提升49%,毛利率连续8个季度环比提升。此外,尚未盈利的哔哩哔哩在第二季度实现了17.5亿元正向经营现金流。
滴滴同样开始盈利。
虽然是行业龙头,但网约车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好生意。抽佣虽爽,但想要做全国的生意,滴滴要比其他互联网平台难太多了。不但需要和每个市级地方政府打交道,还需要时刻拿出真金白银来给乘客补贴。
但在今年二季度,滴滴同样实现了盈利:净利润为17亿元。
由亏转盈的原因很简单:供需变了,司机太多,不需要拿出巨额补贴鼓励司机,就可以得到和以前一样的订单,甚至更多。
衣食住行里“住”的中概互联代表是贝壳。贝壳2024年第二季度的财务表现好于第一季度,背后是一季度因高基数和季节性原因带来较大幅度的市场调整消退,而到第二季度在利好政策频出的情况下,市场逐渐修复。
2024第二季度,贝壳净营收为234亿元,同比增长19.9%。净利润达19.0亿元,同比增长46.2%。净营收这一数据远高于2022年同期的138亿元和2023年的195亿元。
虽然房市一片哀嚎,过去的优等生万科活得都费劲,但是作为中介的贝壳,始终保持着赚钱水平。
还能回到沸腾年代吗?
中概股普遍都经历了超级过山车的行情。
2020年疫情开始,全球居民都有一段时间的出行不便,被迫居家办公。虽然实体经济受到了影响,但互联网公司却得到了超级利好:
无论是上网人数还是上网时长,都在不断增长。
原先抵触互联网的人,也被迫开始用手机点外卖,买东西,以及看直播和短视频。
同时,特斯拉带动了整个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蔚来、理想、小鹏先后上市,其中市值表现最好的蔚来一度超过了1000亿美元。
再叠加美联储持续的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中概股尤其是中概互联,受到了机构投资者和股民的持续追捧。充足的流动性被投入到了中概股。
作为小盘股,哔哩哔哩涨势属于明显的那一批。从2019年底的19美元涨到了2021年2月16日的157.66美元,涨幅超过了700%。
整体市值也一度接近六百亿美元。
哔哩哔哩被用户亲切地称作“小破站”,但在市值上,这一体量已经不能用“小”来描述。房地产巨头万科在其巅峰时也不到六百亿美元市值。
今天再看这个市值,仍然会感慨彼时投资人的期待如此之高。
在市值巅峰的前一年里,即2020年财年,哔哩哔哩营收仅仅为120亿元人民币,增长也不是特别高,仅仅同比增77%。在净利润方面,则亏损31亿元人民币。
但彼时,资本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
也便给了足够吓人的估值。
如今哔哩哔哩一个季度实现了过去半年才能达到的营收规模。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39.1亿元,也比2020年年底的128亿要更多。
但今天的哔哩哔哩市值仅仅只有61亿美元,仅仅是其巅峰时的十分之一。
蔚来也从巅峰时的1000亿美元跌到了现在的84亿美元。
腾讯控股在2021年2月18日,股价市值突破7万亿港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当时两个深圳市的GDP总和。
而腾讯市值达到这一数字的前一个季度,2020年Q4实现营收1336.69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Non-IFRS)332.07亿元,同比增长30%。
截至2024年8月28日,市值前十的中概股公司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拼多多、比亚迪、美团、小米、网易、京东、农夫山泉、携程。市值共计1.2万亿美元。
而2020年末市值前十的中概股公司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京东、小米、农夫山泉、比亚迪、蔚来和贝壳,市值共计2.3万亿美元。
过去蔚来、美团、百度、京东也都曾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而今拥有1000亿市值,只剩下了腾讯、阿里和拼多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今日资本市场的变化,已经让这句谚语改成了“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这句话在中概股的体现就是,更赚钱了,但是股价低了,市值低了,没人愿意成股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