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一到账,老人就着急去银行取走,为何?揭秘背后5点原因!

戏说三农 2022-01-04 22:38:45

导读

养老金制度作为缓解退休职工及城乡老人养老难题的一项基础社会保障,其在我国的养老体系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阶段,我国并行2套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依照人社部门公布的数据,2020年退休职工的人均养老金水平为3235元;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水平为2088元/年,两者之间相差22倍。由此可见,城乡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养老金的标准尚低,人均147元/月的养老金并不足以为晚年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养老金<高额开支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及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水平,2022年基础养老金有望继续按照4.5~5%的增幅实现18连涨。不过即便如此,多数农村老人的实际领取金额依然会低于养老金的平均水平。而且,对于70岁及以上的老人而言,很难再通过劳动来创造经济价值,养老金可以说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然而,医疗费用、隔代抚养、日常生计及人情等一系列的开支累计在一起也并非是一个小数目,如此大额的花销足以让养老金水平低的城乡居民“捉襟见肘”。

养老金一到账就立即取走,为何?

以河南南阳地区为例,当地城乡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水平为116元/月,固定发放周期为每个月的10号(如遇节假日,则提前发放!另外,江苏、山东等不少省市养老金的集中发放周期为每月的15~20日)。需要注意的是,养老金在实现省级统筹之后,同一个省市内养老金的发放为统一时间。不过,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却是,不少老人会在每个月的养老金到账之后立即取走,这究竟是有何缘由呢?总结来看,无外乎如下5点原因所致。

①金额低、不够花

如上所讲,养老金是多数70岁及以上老人获取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而其却又面临医疗

人情、隔代抚养等等一系列的开支,甚至部分老人还要拿自己的养老金来为子女偿还车贷、房贷。如此一来,低水平的养老金远远不足以覆盖高额的经济开支,所以只要养老金一到账,多数老人会立即取走。而事实上,这也是不少上了岁数的农民依然坚持务农的根本原因之一。

②攥在手里才安心

当然,也不乏有一小部分的退休职工其养老金标准超出了人均水平,有的退休公务员或干部甚至高达5000~6000元/月。不过,这一类的退休人员思想往往比较保守,担心养老金放在银行卡和手机里不安全。所以,只要养老金一到账,他们就会即刻取出。与放在银行卡或手机里面相比,他们则更喜欢将退休金攥在自己的口袋或放在家里面,只有这样才更加安心。

③用养老金买理财

从本质上来看,退休人员用来领取养老金的社保卡也好,银行卡也罢,均属于储蓄卡,长期将养老金存放在银行卡或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保卡当中,也只能赚取活期的存款利益,金额很低。与买理财相比,不少退休老人则更喜欢及时将养老金取出用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或其它债券,又或者是累积到一定的金额存为“死期”。如此一来不仅利息更高,还能让钱生钱。

④排队取钱=社交

不少老人为啥宁愿排好长时间的队伍去取钱呢?一方面是因为老人在退休之后时间充足,排队倒也无妨,反正闲暇时间较多;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不少老人会相约去银行排队取养老金,他们在等待排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与老友叙旧或聊聊家常,说不定还能结识新的朋友。在老人们眼中,排队取钱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场社交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便是第4点原因。

⑤不会用手机支付

虽然现智能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但不少退休职工及农村上了岁数的老人对智能手机并不熟悉,他们在日常购物消费的过程中依然会习惯于使用现金。尤其是对于高龄老人而言,想要直接通过手机绑定社保卡来进行养老金的提现操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多数老人并不熟悉使用手机支付的背景下,依然会采取老传统的办法,将养老金及时取出,然后再进行消费。

总结

综上所述,养老金一到账就立即取走的原因无外乎不够花、不安心、买理财、社交、不会用手机支付这5点原因,从多数农村老人的实际情况来看,更多的则是因为钱不够用才要及时的将养老金取走以补贴各项开支。而对于城镇的退休职工而言,更多的则是因为要把养老金的钱用来存为“死期”或者购买理财产品,所以也才会着急的将养老金取出。最后,小编想问下大家,对于本文所介绍的内容你又是如何一个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互动、分享。

1 阅读: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