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的手,到底该填表还是办实事?基层减负

无忧无虑之鉴 2025-02-25 15:46:54
听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给"基层减负"腾了位置,这事儿可比文件里那些专业术语有意思多了。要我说,这哪是简单的政策调整,分明是给那些折腾人的表格、会议、检查来了个"精准打击"。 前阵子去皖北调研,镇上的扶贫办主任老张给我看他的手机——23个工作群,每天光是回复"收到"就得刷屏几十次。最离谱的是疫情防控期间,同一个疫苗接种数据要填五套不同格式的表格,"系统里录一遍,纸上抄一遍,墙上贴一遍,群里报一遍,领导手里还得攥一遍"。这哪是干事,简直是练字。 有人可能要问:现在不都讲数字化办公了吗?问题就出在这儿。北方某县搞了个"智慧乡村"平台,结果村干部得同时操作三台手机:省里平台传照片、市里系统录数据、县里小程序打卡签到。技术越先进,反而给基层多造出个"数字牢笼"。有村干部自嘲:"过去扛锄头,现在扛充电宝。" 这次中央动真格,我倒看出点门道。山东某乡镇试点取消60%的重复报表后,包村干部每月多出7天能走村入户。江苏干脆给督查检查戴上"紧箍咒"——未经审批的检查,乡镇有权直接拒绝。这些实招可比喊口号管用,说明上面是真摸清了基层的痛点:减负不是少干活,而是要让干部腾出手来干正事。 不过要破形式主义的"连环套",光靠发文件可不够。云南某县最近搞了个"反向测评",让村干部给县直部门打分,结果农业局因为一天发三个通知被挂上"红榜"。这种"以下评上"的法子,算是戳中了形式主义的七寸——当考核指挥棒开始两头转,那些层层加码的"表哥表姐"们自然就慌了神。 说到底,给基层松绑不是请客吃饭,得敢碰真问题。就像村头老支书说的:"什么时候来检查的不看档案看庄稼,不看台账看老乡笑脸,这减负才算减到心坎里。"中央这次把"基层减负"单拎出来说事,我看就是给那些花架子选手敲了记警钟:乡村振兴要的是脚底板沾泥的干部,不是会修图填表的演员。
0 阅读:0

无忧无虑之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