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法棠的名字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活跃在山东、东北政治舞台上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
他是山东郯城的儿子,一步步从基层干部做起,晋升到山东省泰安市市长、泰安市市委书记,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关注经济发展,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奔赴寒冷的东北,为黑龙江的改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宋法棠是山东人的儿子,却是黑龙江的领导者,他克服万难,在人生地不熟的东北立足脚跟,带领黑龙江人挑战困难、积极改革,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他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政治人物,是一位优秀的地方领导,同时也是无数共产党人的缩影,他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己任,用行为诠释了什么叫做公仆精神。
宋法棠于1940年12月出生在山东郯城花园乡宋窑村一个普通家庭中,少年时期经历战争,见证了全国解放,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
他对共产党心向往之,所以入党非常积极,1961年3月便正式加入共产党。
宋法棠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他为人务实、工作勤勉,从山东省曲阜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了政府部门工作,因表现出色,迅速被提拔为机关干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他活跃在山东各地,带动经济增长,促进教育普及,因表现出色步步高升,1989年3月成为了山东省副省长。
宋法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他热爱这片土地,在这里,他有家人、有朋友、有人脉和熟悉的环境,如果他继续待在山东发展,那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他却选择接受组织调任,去到了黑龙江工作。
九十年代是东北改革的重要历史时期,那时的东北情况复杂,较为混乱。
东北是重工业城市,鞍钢的辉煌有目共睹,鞍钢曾创造过工业传奇,东北也是人人心向往之的黑土地,但九十年代下岗潮来袭,犹如一场风暴将东北工人推入了迷茫的困境,一时之间,工厂大门紧闭,他们手中握着的“铁饭碗”被砸了个稀碎。
东北被视为共和国的“长子”,拥有庞大的国有工厂,曾几何时,东北人人以进厂为荣,将铁饭碗视为自己的保障,可是在时代的巨轮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那么渺小。
国家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新旧技术交替的过程中,大量工人因而下岗。
九十年代的东北萧条与机会并生,宋法棠就是在这个时候前往东北开展工作的。
2000年1月,宋法棠收拾行囊去到了冰天雪地的黑龙江,他离开的时候,身边同志都不太理解说:“那个地方好冷,冬天摸一摸耳朵就掉了,你怎么跑到那个地方去了?”
宋法棠一开始也被传闻所干扰,以为黑龙江气候严寒,不适合生活,可到了黑龙江后,他却改变了原本的看法。
到达黑龙江后,宋法棠深入基层探查,尝试了解这座城市的肌理,了解之后他才发现黑龙江比他想象的更加壮观,更具发展前景。
黑龙江幅员广阔,有45.4万平方公里,气候特殊,冰雪很厚,是真正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景极美,一眼望去非常壮观。
黑龙江是重工业城市,有许多国有企业、大厂房、大设备,宋法棠真正去到工厂实地考察,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重工业,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感到震撼。
面对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看着眼前的大平原、大森林、大工厂,宋法棠立志一定要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当时,宋法棠面前的局势相当严峻,下岗职工很多,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如何振兴东北?如何振兴企业?如何让下岗工人有所依托?如何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条件?都有待宋法棠解决。
在山东工作时,宋法棠积累了丰厚的工作经验,他从东北的环境入手,利用东北森林广阔、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原油业、木材业、煤炭业,通过采摘和种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宋法棠将先进的工作经验带到了黑龙江,转变原本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黑龙江过去在农业发展时注重产量,宋法棠经过实地考察后转变思路,由重产量转为重点发展质量,利用先进技术节省人力,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将东北的优质木耳、优质蘑菇销售到全国各地,为黑龙江立下了绿色农业这张王牌。
黑龙江人过去依靠工业生活,可在工业份额收缩的环境下一味的依赖工厂,必然会出乱子,所以宋法棠转变思路,将鸡蛋分到多个篮子里,带领人民发展制造业、医药业、食品业、能源业、森林工业、石化业六大支柱产业,扶持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为黑龙江找到了更多新的发展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宋法棠还非常注重旅游业发展,黑龙江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既有大小兴安岭森林,也有山川湖泊,雪景非常好看。
人们提到东北第一反应便是东北太冷了,不适合旅游,可宋法棠却完全不这么认为,冷是东北的一个特点,合理利用这个特点,就会变成优势。
宋法棠撬动资源,利用冰雪发展旅游文化,他善用媒体宣传黑龙江的风景,鼓励当地百姓做冰雕、雪雕,建滑冰场,东北人热情好客,吸引了许多慕名而去的游客。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完全不同,很多南方人都没有看过雪,黑龙江雪景吸引了很多南方人在这里生活、消费、游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黑龙江地理位置特殊,跨国游做的也非常火热,黑龙江有三千多公里边境线,与俄罗斯距离较近,宋法棠重视跨国商业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带动当地旅游、餐饮行业发展。
在发展黑龙江的过程中,宋法棠经历过许多困难,其中最让他头疼的便是人才流失的问题。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有人才,用对人,他一边抓教育,为黑龙江发展储备人才,一边抓党风廉政和干部作风建设,提拔了许多能干事、干实事、清正廉洁的可靠之人。
正是因为有了好的工作团队,政府做事才能事半功倍,有了这些真正为民的好官,黑龙江的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百姓对生活有信心,对政府有信心,也积极投入到了黑龙江的建设工作中。
宋法棠虽然不是黑龙江人,但是他热爱这片土地,真正关注这个城市的发展,关注民生问题。
虽说他在工作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他仍旧不满足,他想从经济、文化、教育问题上走的更快、更好。
他经常拿黑龙江和一些沿海发达城市比较,每次比完后,他都非常感慨自己还有那么多工作没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做的事太多了。
为了工作,宋法棠废寝忘食,非常拼命,他的爱人看着他这副样子,也非常心疼,总劝他不要这么拼命,多为自己想一想。
宋法棠很清楚要想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就必须有个好身体,所以为了调节身体,他经常会和同事一起外出散步,打乒乓球。
宋法棠经历过黑龙江改革的痛楚,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迅速发展,他是真的热爱这片土地,有很深的黑龙江情结。
在谈到地域黑问题时,宋法棠非常激动,曾严厉批评过地域歧视,他说在外人眼里,东北人都很凶,打架厉害,敢动刀子,敢下死手,这种看法带有偏见和歧视色彩。
他说有很多黑龙江人去外地做保安,不是因为黑龙江人爱打打杀杀,而是因为黑龙江人形象好,个头高,有很多在北京打工的黑龙江人都因能力出色,受到过奖励。
东北人豪爽仗义,直率坦诚,是这片辽阔土地孕育出来的性格特色,虽然说少数人把这个特色发挥过了头,做过错事,但这不代表所有东北人都爱动粗。
宋法棠在黑龙江任职的时候,大力发展环境建设,他抓教育、抓风气、抓文化,就是为了让更多外地人看到真正的黑龙江人有多么优秀。
他期望黑龙江发展的越来越好,黑龙江人素质不断提高,他期望未来外省人提到黑龙江人的时候,能够真正了解、接受、喜欢黑龙江人。
为了发展这座城市,宋法棠积极打通人才瓶颈,多次给海外优秀学子写信,邀请他们去黑龙江创业投资。
宋法棠重视人才,既通过教育为黑龙江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也重视眼界,为黑龙江引进了许多视野开阔、懂国际经济、懂金融的人才,他用住房条件、办公条件和优渥待遇留住人才,让他们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宋法棠明明不是黑龙江人,却将黑龙江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说自己会永远铭记这座城市,铭记它的过往,心系它的未来。
宋法棠发挥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六十岁成为黑龙江省长,六十三岁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备受老百姓认可,是一位受人爱戴的好官。
参考资料:积极改革 重振雄风.访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宋法棠
做一个政声.黑龙江省委
宋法棠情系黑龙江人 批地域歧视 述独特感受
宋法棠简历(附图)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