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芯片ETF近1月规模增长23.88亿元,芯片的春天来了?

嘉嘉看商业 2025-03-31 03:41:08

芯片ETF周五好多资金在买!而且还都是融资买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融资买入呢?

整体来看,各家情况不同,有的份额缩水,有的增加了,但是同样的一个表现就是净资产都增加了!

后半周A股市场芯片板块强势反弹,芯片ETF(159995)单日涨幅达4.15%,领涨全市场主题型ETF。科创板芯片主题基金同步发力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盘中成交额突破7.66亿元,近1月规模增长23.88亿元,杠杆资金融资余额达15.36亿元。

成分股中,寒武纪、中芯国际、沪硅产业等权重股表现活跃,AI算力芯片与半导体材料企业涨幅居前。

中芯国际业绩是下滑的,营收还行!

这一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振:国产替代政策加速落地、AI算力需求井喷、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超预期。市场资金正通过ETF渠道快速涌入,押注行业长期成长性。

一、驱动因素:政策、技术与需求的三重引擎

1. 国产替代加速: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

政策支持:2025年1月美国升级AI芯片出口禁令后,中国加速推进成熟制程自主化。据国盛证券数据,中国成熟制程晶圆产能占比已从2023年的25%提升至2025年的33%,预计2027年将达45%。

产业链突破:中芯国际14nm工艺良率突破90%,并计划年内量产12nm芯片;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024年的20%提升至2025年的35%,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

2. AI算力需求爆发:从云端到终端的传导

数据中心需求:字节跳动、阿里云等企业计划2025年新增算力服务器超50万台,带动GPU、HBM(高带宽存储器)需求激增。

端侧应用扩展:AI手机、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0%。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在推理芯片领域市占率快速提升。

3. 资金面与估值修复预期

ETF资金流入:3月27日,芯片ETF(159995)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112万元,近5日累计吸金2.46亿元。

估值逻辑切换:半导体板块经历2024年深度调整后,当前PE(TTM)为42倍,低于5年均值(55倍),机构认为一季报业绩复苏将推动估值修复。

二、投资逻辑争议:如何布局产业链?

1. 产业链细分机会

游材料与设备:光刻胶(南大光电)、大硅片(沪硅产业)国产化率提升至20%,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50亿元。

中游制造与封装: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扩产成熟制程,Chiplet技术突破带动先进封装需求,封测环节毛利率提升至25%。

下游应用分化:算力芯片(寒武纪、海光信息)短期弹性更高,消费电子(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则需等待库存周期拐点。

2. 算力芯片VS消费电子:优先级之争

算力芯片:短期受益于AI基建浪潮,但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如台积电2nm工艺对国产代工的挤压)。

消费电子: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增长6%,存储芯片价格触底反弹,但需求复苏节奏仍存不确定性。

三、结论与策略:把握结构性机会

长期趋势:国产替代与AI需求双轮驱动下,半导体行业将呈现“制造端突围、设计端分化”格局,重点关注设备材料、算力芯片领域。

投资策略:

ETF配置:科创芯片ETF(588200)覆盖50家科创板龙头企业,芯片设计权重达96%,弹性更高;芯片ETF(159995)侧重全产业链均衡布局。

波段操作:利用板块波动(如政策落地、季报披露)动态调整仓位,短期关注AI算力链,中长期布局消费电子复苏。

0 阅读:4

嘉嘉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