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历史连载224-清华紫光的历史-1993年成立-从清华到智路建广

我是通信人时游 2024-08-09 20:02:38
IT历史连载224-清华紫光的历史-1993年成立-从清华到智路建广

1988年夏天:48岁的清华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本正被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孝文找去谈话。校长想让他创办一个公司,加速大学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1988年7月1日:清华大学第一家综合性校办企业-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紫光的前身,清华大学给与150万元的启动资金。张孝文担任董事长,张本正任常务副总经理。总公司的职能:一是管理全校公司,二是负责全校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1988年-1993年:总公司创业发展的五年

1988年:公司刚成立,给一个台湾的扫描仪企业做中国大陆总代理。张本正说“公司最初的时候有点像百货商店,广撒种子,走到哪儿撒到哪儿,但求东方不亮西方亮。”。当时有30多个部门,规定“年终人均利润没有达到1.5万元的部门关停并转,第二年人均利润下限提高到2万元。”张本正说“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设立的一大初衷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那时候清华大学有很多科研成果,都是束之高阁,没有用武之地。”。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转化的第一个项目是高电压线系统。这个科研项目转化了三家公司,两家在山东,一家在江苏。每家转化都给公司带来50万元左右的收入。业务领域涉及电子、化工、材料、机电、环保等多种行业。

1993年:公司营业额超过1亿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

1992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深化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重要提到高校企业的运作问题。

1993年:张本正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整顿体制,将所从事的行业浓缩成信息电子、生物制药和环保产业;另一件事就是统一商号,用一个大的名牌公司把商号统一起来。对商号的名称,张本正最后决定叫“清华紫光”。

1993年4月: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成立五周年暨紫光集团成立大会。

1993年7月1日:清华大学奉命清理校办企业,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更名为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清华紫光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没有董事会,张本正任总经理。

张本正说:“之所以选择紫光这个名字,是因为清华的校色是紫色和白色的,紫荆花是清华的校花,紫同时也代表一种高贵的身份;而‘光’代表高科技,表示企业以光一样的速度向前发展。”

扫描仪的故事:

1988年:公司刚成立时给一个台湾的扫描仪企业做中国大陆总代理。1996年:紫光把台湾品牌做成中国扫描仪市场第一品牌时,台湾商人却一脚把紫光踹开,自己搞起了直销。1996年:紫光开发推出中国大陆惟一的扫描仪品牌紫光Uniscan系列扫描仪,填补中国大陆扫描仪的空白。“扫描仪的硬件软件都是我们自己的,再加上独有汉字识别系统。没想到上市仅仅一个月时间,市场就认可了这个品牌。不到半年,紫光扫描仪就成为市场老大,销量最高的时候,市场占有率曾达到33%。”张本正回忆。清华紫光成为国内扫描仪领域拥有最多专利的厂商。

1997年底:年产30万台Uniscan扫描仪的生产线投入使用。1998年:82届广交会,Uniscan系列紫光扫描仪签订了243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迈出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同时其扫描仪也出口海内外,连续多年稳坐市场头把交椅。200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紫光扫描仪入选成为“中关村十大历史功勋产品。

紫光集团形成四大产业: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生物及化工。

1994年:清华紫光总裁张本正提出了“内部创业”计划,为了推动清华紫光更快地成长,鼓励员工在公司运营模式之外去创业,母公司为创业的员工提供资金与品牌。

1994年:紫光有3个项目进入了北京市计划大本。这意味着紫光可以获得国家6000万元的贷款额度。“通过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得到政府资金扶持,紫光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原来是百万量级的水平,现在至少达到了千万量级的水平。所以,3年以后,1996年,我就拿到证监会的上市指标,这说明那几年紫光的发展速度很快。”张本正说。

1998年2月18日:清华紫光进军笔记本电脑制造业,在广东东莞建立了拥有4条生产线、年产15万台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基地。清华紫光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方舟2000T。

1998年:清华紫光营业额5.7亿元,利润5500万元,上交税额1712万元。

清华紫光上市的故事:

1995年:紫光提出上市。张本正找部委要指标和批示。1996年:教委批了,证监会也批了,文件都有了,额度也有了。1996年:清华紫光在南岳衡山之巅召开集团经营工作会议,史称“英雄大会”,总经理张本正和子公司/事业部的总经理们全体上山,主要讨论公司明年上市之后如何花钱。1997年6月25-27日:清华大学的一些考虑,清华同方3天内成立并且上市,不是紫光。1999年3月:紫光集团以信息产业和环保产业的优良资产出资,成立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800万元。张本正任总裁。1999年:清华紫光终于拿到当年北京上市8个指标中的一个。1999年8月24日:清华紫光新股发行网上路演,“网上路演”模式首次在中国出现,全球首创。

1999年11月4日:紫光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股票:清华紫光000938。新股发行采用网上推介的形式-中国证券界的第一次,发行价11.75元,市盈率22.22倍,创了当时历史新高。2000年2月:清华紫光创高106元股价,成为中国股市百元股王,成为著名的高校概念和科技概念股。

2000年:60岁的张本正辞去清华紫光股份总裁职务,担任副董事长。徐井宏担任总裁。

2000年4月:清华紫光与清华大学共同出资发起设立清华紫光比威(BITWAY)网络技术公司。公司出资2000万元购买清华大学网络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

2001年:清华紫光陷入财政危机。

2001年上半年:清华紫光净利润只有56万元,同比下降98.58%,每股收益也从2000年中期的0.194元跌落至0.003元。2001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了59%。但是由于扫描仪产品和自有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务的利润率下降以及公司整体费用大幅上升等原因,导致2001年净利润为-2362.1712万元,陷入了亏损。2001年度每股收益-0.115元,净资产收益率-3.97%。

2002年初:CCID数据:2001年清华紫光笔记本电脑排名第7,国产第二。

2002年:CCID数据:紫光扫描仪销量23.2万台,市场占有率21%,国内排名第一,并向欧美国家出口。

2002年:紫光比威参与国家“863”高科技项目的通信技术主题-高性能IPV6路由器协议软件、IPV4/V6双栈路由器的研制。紫光比威BitEngine 7500、2630/2631正式下线,紫光拥有完整的路由器产品线。

2002年10月:紫光有二十一个事业部、九家子公司、三个合资企业。

2002年:紫光规模极速膨胀之时,紫光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亏损。

2003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清华紫光的非流通股全部划归给了清华控股。清华控股作为清华校办产业的最高控股机构,是紫光集团的全资股东。

2003年3月:“少壮派”徐井宏成为清华紫光的第二届董事长,李志强出任总裁。

2003年:紫光主营业务收23亿元,利润2892万元,净利润2112万元,董事、监事和高管薪酬总额171.46万元。

2002年-2004年:紫光营收分别为10多亿、20多亿、30多亿。

2004年: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启动改制程序,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新公司的名称中不得再有“清华”二字。

2004年:创始人张本正辞去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总裁职务。

2005年: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改制完成,更名“紫光集团有限公司”。

清华控股占80.9%,首旅集团旗下两家公司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占18.2%,北京市旺达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0.9%。紫光集团注册资本2.2亿元。改制后的紫光集团主营业务是资产管理,是紫光古汉(000590)第一大股东、紫光股份(000938)第二大股东,30多家控股及参股公司,拥有清华校门口的紫光大厦。

2006年:清华紫光股份公司完成股权改革,更名紫光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紫光软件总部移师无锡,紫光软件(无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08年:紫光股份在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南方产业化基地。

2009年:紫光扫描仪销售量17.93万台,连续12年国内市场销量排名第一。

紫光混改、健坤投资赵伟国入主的故事:

2009年:清华大学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首旅出让紫光集团的股份。2009年5-6月:清华控股贯彻“清华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意志,准备引入民营企业-赵伟国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6月19日:紫光集团股东会、董事会,宣布健坤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出任紫光集团总裁。小股东旺达网当场提出反对,原因之一:紫光估值过低。2008年紫光集团净资产的账面价值2.24亿元,净利润2470.38万元。加上旗下上市公司股票,紫光集团的总资产在10亿以上,除去4亿多负债,初估其净资产应在6亿左右。而评估公司出具报告紫光集团在评估基准日(2009年3月31日)的净资产评估价值2.81亿元。相差一倍。2009年10月10日:紫光集团第二届董事会第8次会议,议题包括对股东首旅集团(持股总计18.2%)股权转让进行资产调整、副总经理刘昀辞职、聘任新副总经理诸学农、方继文等。2010年3月:赵伟国的健坤集团以1.53亿元认购紫光集团1.2亿元注册资本,3333.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交易完成后清华控股持股52.35%,健坤集团持股35.3%,首旅集团及旺达网的合计持股12.35%。健坤集团出资的1.53亿元加上对紫光集团的借款和其他支出,总共花费2.8亿。小股东颇有微词,声称清华贱卖国有资产。2010年4月15日:紫光集团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注册资本由2.2亿元增加到3.4亿元;北京健坤投资持股35.3%成为第二大股东。法人变更为赵伟国,并担任总经理、副董事长。

2013年5月:健坤集团再次注资4200万元,将首旅集团、旺达网持有的紫光集团股份收入囊中,紫光集团持股情况变为清华控股51%,健坤集团49%。紫光集团彻底完成了混改,成为校企改革中,产权最为“明晰”的企业。

2011年:宋军卸任紫光集团的董事长职务。

2012年:紫光扫描仪已连续14年蝉联中国扫描仪市场销量冠军。

2012年:紫光数码(苏州)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紫光股份分销业务成功引进战略投资。

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的故事:

2013年6月:紫光集团发出要约。2013年12月:紫光17.8亿美元收购展讯。2013年11月7日:紫光向锐迪科发出收购要约。紫光以高出浦东科投1.6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持股锐迪科37.43%的第一大股东美国华平投资的支持。2013年11月11日:紫光集团和锐迪科签订收购协议。赵伟国决按照商务部的审批流程,找朋友和海外财团借钱在境外成立了新公司紫光国际,并筹集资金专门用于收购锐迪科。2013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函清华大学,将赵伟国的行为定性为“违规”。这一函件同时抄送发给了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直指紫光融资的渠道。2013年12月2日:国务院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规定:今后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不涉及敏感领域和地区,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将不再需要送发改委各级部门核准,只需备案。2014年7月18日:紫光国际9.07亿美元将锐迪科收入囊中。2014年7月19日:紫光集团公告,对锐迪科9.07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已经完成。这是当年集成电路产业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收购。

2014年9月:紫光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发起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成立。大基金宣布,未来5年会给到紫光集团总金额不超过100亿元支持;大基金发起人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和紫光集团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意向合作融资200亿元等值。

2015年5月:紫光集团25亿美元收购惠普持有的华三通信51%股份,整合成新华三。

2015年:紫光失败的几次并购

2015年11月:清华控股将同方股份旗下的同方国芯划转到紫光集团名下。

2015年:紫光集团制定了两个战略:从芯到云和进军存储。紫光集团从母公司清华控股和兄弟公司启迪控股收回了此前转让出去的紫光股份。同方国芯和紫光股份一起成为紫光集团的两大融资平台。

截至2015年底:紫光集团的资产规模达000亿,现金资产300亿,净资产350亿,收入500亿,税后总利润40亿元。

2012年-2015年:紫光集团资产从66.63亿元,涨到1000亿元,翻了15倍。“买买买”让紫光集团的体量在短短几年变得庞大。

2016年3月28日:紫光集团和西部数据成立了紫光西部数据公司。总投资3亿美元,注册资金1.58亿美元。紫光股份出资8058万美元,持股51%,西部数据出资7742万美元,持股49%。

2016年7月:紫光集团、大基金、湖北省三方共同成立中国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项目-长江存储,项目投资240亿美元。

2018年1月:紫光展讯与锐迪科正式合并成紫光展锐。

2018年4月19日:“紫光国芯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紫光国芯”变更为“紫光国微”;

2018年:紫光集团投资120亿元在天津成立紫光云总部,正式进军公有云市场。

2018年9月4号:清华控股拟向苏州高铁新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转让所持紫光集团30%股权,向海南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所持紫光集团6%股权。交易完成后,紫光集团将由三方实施共同控制。

2019年:紫光集团宣布组建DRAM事业群,DRAM事业群总部、研发中心和存储器工厂落地重庆,展开了紫光的DRAM战略布局。

2019年9月2日:长江存储量产Xtacking®架构的中国首款64层3DNAND闪存。

2020年4月:紫光年报。截至2019年年底,

紫光集团资产2977.62亿元,负债2187.47亿元。2019年集团总营收769.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4.30亿元。

2020年4月8日:紫光集团宣布重大组织架构升级

整合旗下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视频云、软件服务能力,成立“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以全新的“紫光云”品牌面向市场,倾力发展“云+智能”业务。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新华三CEO于英涛出任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总裁。

紫光破产重组的故事:

2020年:紫光集团爆发债务危机,现金流枯竭,无力偿还境内外巨额到期债务。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公司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09%、73.42%、73.46%和68.41%。负债合计2029亿元,其中流动负债1192亿元。2020年11月:清华控股引入专门工作团队(后转为清算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合规开展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并逐步稳住企业基本面。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公告,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通知,债权人徽商银行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2021年12月10日:紫光公告: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

2021年12月15日:健坤集团及赵伟国发布公开声明,在《谁的紫光》中连发十问,并附12份附件。声明文件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的重整方案将直接造成当期734.19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

2022年1月17日:北京一中院向紫光集团送达《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计划。紫光集团重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战投方与债权人达成协议,600亿元人民币投资款在2022年3月31日到位。2022年4月21日:中植国际和中植企业集团官微,中植国际与智路资本签署协议,成为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战略投资人.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团公告: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李滨,担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兼任公司总经理。2022年7月13日:紫光集团董事长李滨发布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阐述未来新的发展规划。据了解,新紫光集团在集团层面设立业务、赋能和管理三大总部。

2022年7月: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2022年8月2日:紫光集团举行“紫光集团 · 新紫光启航大会”。

2023年1月4日:紫光股份公告,HPE将向紫光国际出售其持有的新华三49%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紫光国际将持有新华三100%的股权。

2023年9月28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贪污、为亲友非法牟利、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一案。赵伟国被指控涉案金额超过14亿元,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8.9亿,赵伟国当庭认罪。

2023年9月:紫光股份叫停247亿收购新华三49%股权,推进120亿定增。

2024年3月14日:紫光股份:正在积极推进收购新华三49%股权交易相关事项。

2024年4月:紫光集团的官网

2024年7月11日:2024(第十六届)半导体市场年会暨新紫光集团品牌发布会,紫光集团正式更名为新紫光集团并发布全新品牌形象。

0 阅读:4

我是通信人时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