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吃啥养胃,估计有八成的人会说:喝粥啊!
我要是说喝粥不养胃,你会不会惊掉下巴:啥?老祖宗做了千百年的事儿,难道都做错了吗?
粥具有温、软、淡、香等特点,中医认为米粥可畅胃气,生津液,是中国传统的食疗食物。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在其《随息居饮食谱》中写道:“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同一朝代的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粥熬好后浮于上面的粘稠液体)“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
老祖宗可能没错,只是你我说得都不确切。关键的一点:应该说清楚喝的是啥粥!
时代不同了,粥还是那个粥字,可粥的内容却大大不同了。
在古代,由于那时还没有电动碾米机、磨面机,也没有天然气、高压锅,普通老百姓只能吃近于天然形态的全谷物,即使是当时的王公贵族,吃的也是经过舂和磨等方式只去掉外层粗皮的大米和面粉,跟我们现在吃的精白米面完全就不在一个档次!你看着那些王公贵族的财富流口水,那些王公贵族看着你的饭碗咽唾液!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哀怨啊!
说远了哈。我们的胃最怕生、硬,既然杂粮直接吃不易消化,还增加胃的负担,那就煮粥呗!聪明的古人就把无法精制的粮食先长时间浸泡,再加入碱(小苏打)和大量水来熬煮,煮成质地柔软的粥。
我们知道,谷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等,主要在谷粒的外层。而我们现在吃的精白米面,把这些营养素几乎都干掉了。胃肠的修复需要全谷杂粮的营养支持,肠道有益微生物需要食物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糖来供养。
所以,古人喝粥的食材虽然“糙”,但营养素全啊!上面说的令人“百日肥白”的米油,也是用那种糙米或轻度碾磨后的米煮出来的粥汤,和现在的精白米汤相比,它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的确是要高很多的。
此外,古代的时候既没有化肥、又没有杂交技术,各种食材产量比较低,只能五谷杂粮混着吃。全国都能喝上稻米煮的粥,大约始于中唐,但即使到了北宋时期,北方多数地区喝的仍是粗制的小米粥,南方地区喝的是接近于糙米煮的大米粥。
所以古代熬粥的时候也不只是用一种食材。据考证,唐至清代的33本方书中,粥的辅料用到了294种物品。以豆粥为例,就包括绿豆、黑豆、赤小豆、蚕豆、芸豆、豇豆等等。与蔬果相配的如胡萝卜粥、葱白粥、莲子粥、百合粥等,与肉蛋奶搭配的如鸡肝粥、羊肉粥、鲫鱼粥、牛乳粥等等。
反观我们现在喝的粥,大多数都是精制大米煮的白米粥。毕竟做起来最方便嘛,只需要一点大米加水就可以,不用费劲儿去准备很多复杂的食材。
但是用精米煮出来的粥,主要的成分就是糊化的淀粉,基本只能给人体提供能量和水,营养构成非常单一,上哪儿给胃提供营养去?就更别说“养胃”了!
另外,我们的胃还会越养越“懒”,就跟我们的身体一样,养得久了就会“懒得动”。长期喝容易消化的白米粥会减少胃部的蠕动锻炼,进而会削弱它的消化和处理食物的能力。
所以啊,喝粥养胃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里面还是很有学问的。而且“养胃”这件事情,也不是吃啥不吃啥的问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