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31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0 分钟)
不经意间,明朝后妃选辑已经来到第四十九集。前面四十八集的内容,我们详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后妃开始至明神宗朱翊钧的嫡后王喜姐。显然,这四十余位女性的存在,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气质。

搬好小板凳 开始讲故事
如若省愚发问,整个明朝历史中,哪位后妃显得最个性独特,您会投谁一票呢?您还真别说,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一位,便符合这样的气质。
她个性独特,追求真爱,自恃有功,但是另一方面,她心狠手辣,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娇宠,一度想要推波助澜,进而推翻明朝两百余年的祖制,她甚至身上还背着人命,并且是所谓的“明末三大疑案”的幕后真凶。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明神宗的母亲与嫡后都不喜欢她,但是奈何不过明神宗喜欢她。就这样,一个原本应该如流觞曲水一般称为历史匆匆过客的人却在史册中留下了自己的另类名号。
欲问今日主角是谁,她,叫郑梦境。人们所知晓她更多的称谓是郑贵妃,按照史料上的称呼,她是恭恪惠荣和静皇贵妃-郑氏。由于篇幅所限,今日是其传记故事之上篇。
·大兴郑梦境,十五入宫闱
1985年,根据当时出土的明朝郑贵妃印施的佛经跋语,发现如下字句:
“大明皇贵妃郑梦境谨发诚心许造”
据此,现代学者推断,万历帝的宠妃郑贵妃本名为“梦境”。然而不得不承认,“梦境”这个名字放在当时着实有一丝穿越时空,或许这一切只是一个意外吧。
根据史料的零星记载与推断,郑氏应该出生于公元1567年,这一年是为隆庆元年,也是她夫君万历帝的父亲穆宗朱载坖登基的那一年。
万历九年八月十二日,也即是公元1581年秋天,尚无子嗣的万历帝因“储嗣未蕃”,命“博选淑女以备侍御”,时任内阁首辅张居正查得嘉靖九年明世宗遴选九嫔的旧例,上奏万历。阅读到此处的时候,省愚实则认为万历也真是无聊了,那一年的他才18岁,没有子嗣难道不是很正常的情况吗?找这个理由纳娶妃嫔,显得些许跳跃。然而,咱们也不得不服气,人家还是遵照的嘉靖年间的旧例。从此处,我们或许明白一个道理,奇奇怪怪的破例不可以轻易尝试,一旦实施,就会给后世留下一个坏榜样。明朝这些朱棣家的皇帝后代或许都明白这个道理,“靖难之役”后所有的不法活动,都是以朱棣为榜样的,包括他的儿子朱高煦。
扯远了,咱们回到主题上。当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等不及的万历帝敕礼部,要求选择“年十四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民间女子,容仪端淑,礼教素娴,及父母身家无过者”,并特意嘱咐“安静行事,毋得因而骚扰”。
也就这般,通过层层筛选,第二年三月,九嫔受册封,郑氏因艳丽出众,在九嫔中排名第二位。此次进宫时,郑氏大约在十五周岁左右,用现在的话说,其实还是个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九嫔”中排名第一的端嫔周氏其实也为万历帝生下儿子,是为瑞王朱常浩。但是端嫔母子拒不受宠,万历帝连这个儿子的面都不曾见过多少。可想不到的是,端嫔活到了清朝顺治年间,活到最后的最有能耐,多谢当年神宗不宠之恩。
·柔嘉玉质,婉嬺兰仪
万历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是为公元1583年夏天,万历帝谕内阁,淑嫔郑氏因孕进封德妃,所以,郑氏也是九嫔之中第一位封妃之人。
当年八月七日,为郑氏行德妃册封礼,遣定国公徐文璧、朱应桢为正使,大学士申时行、余有丁为副使持捧节册,册封淑嫔郑氏为德妃。 明神宗在德妃册文中夸奖郑氏:“柔嘉玉质,婉嬺兰仪。”
至此开始,郑氏开始在万历朝崭露头角,并且逐渐成为一位举足轻重的女人。当年年底,郑氏为万历帝生下第二女朱轩姝。不久后,郑氏再次怀孕,这一次,万历帝再一次为郑德妃进封为贵妃。然而可惜的是,这次郑氏生下的朱常溆生下来后即刻夭折,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就是死胎。

影视作品中的万历帝与郑贵妃
但是不管怎样,郑氏已经彻底获得了万历帝的所有关注,这两年其他的妃嫔是不是都被外星人抓去了?似乎任何人都无法带走万历帝的心,他的心早已经深深地陷入郑氏的温床里。
·不可轻易画饼
关于朱常溆出生后夭折的事,郑氏其实埋怨过皇帝朱翊钧。
据万历朝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的曾孙,在清代《先太常公传略》里的记载,郑贵妃身怀皇第二子时,宠冠后宫已三年矣,万历帝与之戏逐,而伤身,致皇二子早夭。后来郑贵妃因而怨怼于万历帝,皇帝怜惜贵妃,便与其私下盟誓,若再有生子必立为东宫。后皇第三子出生,万历帝果然特加优待。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咱们是不是可以埋怨万历帝不可轻易画饼,这饼扔出来,便深刻影响了整个明朝的国运。
·在非议声中成长
神宗万历帝独宠郑贵妃,人们会瞬间想到宪宗成化帝独宠万贵妃,二者颇为类似。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万贵妃并没有生下成年的子女,而郑氏却子女众多。
当次子朱常溆夭折后不久,郑氏为万历帝生下第三子朱常洵。这位朱常洵的出生,便直接让万历朝彻底走向混乱。从一个细节,我们能看到万历帝对于郑氏的偏爱,朱常洵出生后不久,万历帝以内库银两缺乏为名,讨要太仓银十五万两,用以庆祝朱常洵的出生。万历帝对于第三子如此这般的偏爱,以祖训为尊的文臣们可不干了。
公元1586年,也即是朱常洵出生的那年,大学士申时行等上奏,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被万历帝以“元子婴弱”为由,推迟两三年再行册立。几日后,大学士申时行等再次上奏,重申了早日册立国本于社稷有益,又针对皇帝“元子婴弱”的借口提出了解决方法,即可以先行册立之事,至于太子出阁讲学则可以推迟两三年再举行。万历帝对此只批示“遵前旨行”。
但是说好的遵前旨,结果万历帝却谕礼部:“贵妃郑氏,进封皇贵妃。”
这就是所谓的,我给你说东,你非要指西。万历帝与大臣们早已经很难相处了,单凭朱翊钧一个人的力量,即便他是皇帝,他也无法撼动祖训的地位。

可惜郑氏没躺在万历陵寝中
当时万历帝要册封郑氏位皇贵妃的旨意一出,大臣们全都愤怒不已,很明显,即便要册立,也应该册立长子朱常洛的母亲,这倒好,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居于郑氏之下。此时,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咱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当时万历帝认为自己是皇帝,自己说一不二,但是他忽视了一点,明朝可真不是皇帝说了算的,任何行为都有朱元璋当年颁布的祖训为纲。作为皇帝的朱翊钧想要打破祖训,册立第三子为太子,这就是妥妥地违背祖训的行为。
另一方面,大臣们越是反对,万历帝也就是越是按照你反对的道路上行走,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
在一片非议声中,万历帝一路执拗,而郑贵妃却慢慢成长,她在成长什么呢?她忙着生孩子呢。
·五年生五个,还不够
我们从郑氏的生育记录就能看出来,郑氏是多么地受独宠。
1584年,郑氏生万历帝第二女朱轩姝,此女六岁早夭;
1585年,郑氏生万历帝第二子朱常溆,不过诞下死胎;
1586年,郑氏生万历帝第三子朱常洵,此人牵动了明末扣人心弦的波折;
1587年,郑氏生万历帝第四子朱常治,此子一岁夭折;
1588年,郑氏生万历帝第六女朱轩姚,此女一岁夭折;
这五年生下五位子女的郑氏基本上一分钟都没闲着。而且,咱们也注意到,1584年真是万历帝敞开怀抱抱女儿的年份,那一年21岁的万历帝,先后得到了四个女儿,但是自李德嫔生下了第五女朱轩姞至1590年周端嫔生下第五子朱常浩止,中间这六年时间,只有郑贵妃一人开花结果。这说明了什么叫独宠,后宫佳丽三千,不及郑氏一人。
五年生了五个,还没够,1592年,休息了几年的郑氏再次为万历帝生下第七女朱轩媁。
不管从心理学上去判断,还是从事实的角度去推测,郑贵妃一个独宠后宫,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当然,这也为她后来开始作恶埋下了伏笔。那么后来的郑氏变成了何等的模样呢?您别急,她身上的故事可多了,让我们休息休息,下一辑接着聊。

这图应该配错了,这个貌似是朱祐杬,嘉靖的爹
读到这里了,您或许已经累了,省愚在此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觉得在下言之有理,还请路过关个注,下次不迷路,高兴点个赞,下次还能看,翻翻省愚所发表的其他作品,给茶余饭后增添一点谈资,如有纰漏,还请各位朋友不吝赐教…祝愿各位朋友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