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123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4 分钟)
朋友,您爱喝酒吗?
您每天都会喝酒吗?那您是喝白酒,还是红酒,亦或是啤酒呢?
如果鄙人在此表示,酒真的是最好一滴都不要喝,对此您如何看呢?

酒庄的摆放,是爱酒者心中的春风
酒,根据考古学上的证据显示,进入人类生活已经有一万年的历史了,然而,我们真的了解酒吗?今日,我们来点干货,就浅析一番酒的过往与现在。
·酒的定义
首先,我们都在说“酒”,那么到底什么是酒呢?
“酒”,本质上讲是一种乙醇含量低于0.5%的饮料,并且是由植物发酵而成。不知道各位看客中是否有看过《西游记》的朋友,此书中曾有几个细节,唐王李世民送别取经的唐三藏时,要为其敬一杯酒以表示依依不舍的情感,还特别强调了“这是素酒。”这个桥段在86版《西游记》中也有过特别的描写。

充满历史感的储酒方式
谈及此,省愚便表示很无法理解,酒都是从植物中发酵而成,难不成还有从荤腥中得出?为何强调是“素酒”呢?还请知道答案的朋友予以帮衬解答。
·酒为何是一类致癌物
有过饮酒经历的朋友或许都知道,即是喝下酒之后,酒精本身会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如果大量饮用则会产生快感、放松与步态不稳等行为,即是俗称“酒醉”的乙醇过量现象。

切莫贪杯
所以,这乙醇本身就是致癌物吗?并不是,真正的致癌物,是乙醛。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曾教育大家,乙醇的化学式是CH3CH2OH,而乙醇进行脱氢之后,化学键上键合的部分变成醛基,则乙醇变为乙醛的化学式为CH3CHO。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一类致癌物列表里,乙醛高居第二位。同时,能够让一个人宿醉的本质,也不是乙醇,而是乙醛。酒精本身为饮酒者带来的所有大部分困扰,本质都是乙醛所产生的。
·为何东亚人种不少会出现酒后脸红的现象
问您几个问题,朋友您知道“喝酒上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吗?您自己喝酒会上脸吗?饭桌上如果您发现您身边所坐的人已经上脸了,此时你会劝他继续喝,还是劝他立刻停止饮酒呢?一个江湖传说,“喝酒上脸”的人往往酒量极大,这是真是假呢?
来,您一边回答以上几个问题,一边请容我慢慢诉说。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喝酒上脸的人往往酒量极大”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这个说法或许更多来自于不学无术的酒鬼。所谓“喝酒上脸”实际上是中毒的表现。尤其在东亚地区的人种中,“喝酒上脸”现象尤其严重。这其实是来自于人种本身的基因所决定,东亚地区的人种里缺乏乙醛去氢酶的占比是最高的。乙醛去氢酶是目的是将乙醛变成乙酸进行分解,乙酸实际上就是醋里面的最重要的成分,乙酸是健康无毒的,但是乙醛不是。

恐怖的乙醛
由于这部分人们缺乏乙醛去氢酶,导致其体内的乙醛无法转化为乙酸进行分解,最终就以皮肤泛红的方式体现其乙醛中毒的本质。所以,您以后在饭桌上发现身边的友人两三杯小酌后已经上脸,请劝他不要再饮酒了,此时的他,已经乙醛中毒,非常危险。
读罢上面的文字,您是否觉得饮酒就是完全一件不可触碰的事情?那么既然如此,酒进入人类生活已经一万年,这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当年武松喝了十八碗酒还能打虎,他喝的是什么酒呢?我们下一辑,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