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33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0 分钟)
前面两辑的内容,我们围绕着明世宗朱厚熜的前两任皇后进行讲述。首任陈皇后,因为一个被扔出去的茶杯而触怒世宗,进而导致当时怀孕的她流产,最终不治身亡;继任张皇后,大概率因为替孝宗张皇后的弟弟求情进而触怒世宗导致被废。
两任皇后相继离开,皇后的宝座始终是需要一个来稳坐,既能管理后宫,也能成为嘉靖帝的贤内助。那么这第三任皇后是由谁担任的呢?她又是如何被选拔出来的呢?她的身上有着哪些神秘的故事呢?她最终又是如何从皇后宝座上走下来的呢?带着这些疑问,今日,我们继续明朝后妃选辑的讲述,今日内容为该系列第41辑,主角为明世宗第三任皇后,也是世宗在世时所册立的最后一任皇后,孝烈皇后方氏。
·嘉靖十年唯九嫔,废后让位德嫔封
我们知晓一个既定事实,公元1521年5月27日,嘉靖帝正式承继大统的时候,还是一位尚不满14周岁的青少年。随即在嘉靖初年,这位乘风破浪有着一番志向的年轻人,似乎也希望通过一些建树来证明自己,众所周知,小宗承继大宗,嘉靖帝本人有着那难以言说的心情,似乎在此处也是可以理解的。

湖北钟祥嘉靖帝父亲陵园
但是有一个细节,我们尚不能忽略,则是指到1530年,也即是嘉靖九年,时年应该年满23周岁的嘉靖帝尚无子嗣。此时,嘉靖帝的原配陈皇后已经薨逝,薨逝前不久才经历了一次因惊吓而导致的流产;继任皇后张七姐或许也为此努力过,然而却不知原因如何,也无结果。随即,大学士张孚敬上言:
“古者天子立后,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所以广嗣也。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
由此可见,古时候的皇帝也是一个力气活,太医院敬献的灵丹妙药哪怕是晚了一时辰,可能都会影响皇帝的发挥。有忠臣进言,嘉靖帝也只能勉为其难。嘉靖十年三月,也即是1531年春,方氏与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沈氏、杜氏等,共九人一同通过选秀被册为九嫔,方氏为德嫔,为九嫔中第一。事实证明,这九位嫔也成为嘉靖帝一生的重要参与者,陪着他嘉靖中兴,也陪着他修仙练道。
方式后来成为皇后;
郑氏后来获封贤妃;
王氏后来进封皇贵妃,是庄敬太子朱载壡的生母;
阎氏后来进封皇贵妃,是哀冲太子朱载基的生母;
杜氏就更厉害了,她也就是后来穆宗皇帝朱载坖的生母。
说罢这九嫔中的几位,很明显可以看出,嘉靖帝在其首任皇后去世,继任皇后也无产出的情况下,对于这新加入的九位女子是充满着的期待的。然而,事情就是这么蹊跷,三年后的1534年,继任皇后张七姐被废黜。皇后位置再次虚空,这次第,原本排在第三顺位的文恭妃早在两年前的1532年便已去世,嘉靖帝只能在1530年中所纳九嫔中寻找合适者。熟悉明朝历史的都清楚,在明朝这个以祖训治国的朝代,没有所谓的寻找,只有绝对的顺位继承。就如同嘉靖帝能够当皇帝一样,顺位第一。所以,九嫔中排行第一的方氏便自然成为皇后的不二人选。
据史料与后世学者的研究,当时的制度为皇后须行过庙见之礼,方为获得祖宗认可的正式皇后,而庙见只须拜谒内庙而已。嘉靖帝命礼臣议定庙见礼仪,群臣考据《礼经》庙见之文、《大明集礼》等制定仪典。册后大典中,嘉靖帝率方皇后拜谒太庙与世庙。三日过后,将方德嫔封后一事颁诏天下。在次日,方皇后受命妇朝贺。
至此,这位出生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方氏,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了人生巅峰。由于史料未记录方氏生年,所以猜测这一年的她,年纪也就20岁上下,甚至不足20岁,自此以后,母仪天下的任务落到了这位年轻女子的头上。
·壬寅宫变救世宗,传帝命诛众妃嫔
时间轴来到公元1542年,这一年是为嘉靖二十一年。此时的嘉靖帝,已经至少拥有了八子四女,但是截止这一年,八个儿子中已经有五位夭折,四位女儿倒是分别6岁、4岁、3岁、1岁,还在健康成长中。这一年的嘉靖帝,34周岁,对于道教中的修仙之术已经有多年的爱好。这一年的他,差点就和自己的那几位先祖一样,三十多岁一命呜呼。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一场“壬寅宫变”,宫人嫔妃几乎把嘉靖帝勒死。
事情大概可以描述为,起初曹端妃有姿色艳美,受嘉靖帝宠爱。一晚,嘉靖帝宿于曹端妃寝宫。宫人杨金英等人趁嘉靖帝熟睡,试图以丝带勒毙皇帝,然而慌乱中不慎结成死结,在抓扯中,嘉靖帝因为那个死结而留下喘息之机,进而存活。
宫人杨金英的同谋张金莲知道已大事不成,反去告知方皇后。方皇后很快来到现场,为嘉靖帝解开丝带,嘉靖遂苏醒过来。方皇后命内监张佐等人捕捉参与这场重大事件的宫人,她主张说杨金英等人弑逆,而王宁嫔是首谋。方皇后又说,曹端妃虽没有参与,却知情不报,罪加一等。
当时,嘉靖帝惊慌到不能言语的地步,方皇后传帝命,将曹端妃、王宁嫔及杨金英等人全部凌迟处死,并且诛其亲族十余人。然而实际上,曹端妃其实并不知杨金英等人的谋杀。后来世宗才得知其冤。据学者所著《世宗方皇后传》所记载,世宗清醒后,知爱妃惨死,深为怀念惋惜。多方查问,证实端妃确与谋弑事无关,实为含冤受屈而死。
《明史》中对此事有着画面感极强的记载:
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又曰:曹端妃虽不与,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曹端妃、王宁嫔及杨金英等悉砾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群宫女要谋害嘉靖帝呢?关于此内容,鄙人曾在《省愚说明帝-明世宗朱厚熜》中提及过,炼丹修仙的嘉靖帝对于宫中妇人的态度无非就是炼丹的原料收集来源,想必这杨金英也是拥有现代思潮的女性,才会有这般惊人的举动。但是整个事件中,因为方皇后的臆断,甚至我们有理由猜测来自于她对于曹端妃的妒忌,最终让曹端妃含冤而逝。
以上这一切,嘉靖帝其实是心知肚明的,后来他也用他的行为做出了决断。
·方皇后离世的方式镶嵌了嘉靖帝的私愤
公元1547年的冬天,也即是嘉靖二十七年农历十一月,一场诡异的大火,夺走了方皇后的生命。

古建筑中是否留下历史的印迹呢?
我们在明朝历史故事中多次提及一本书《胜朝彤史拾遗记》,以及后来明朝进士何乔远所写的《十三朝遗史》都记载了方皇后突然去世的隐情。两书认为,当时西宫大火,世宗不准许太监救火致使方皇后被烧死。另有研究者表示,这场火灾的发生其实就是世宗授意所为。
此事后嘉靖帝也感慨“后救我,而我不能救后”。世宗下诏:“皇后救过朕的性命,奉天济难,应该以原配皇后的礼仪入葬。”于是称方皇后葬地为永陵,谥号孝烈皇后。
很显然,在方皇后意外去世的过程中,我们似乎有理由怀疑,嘉靖帝纳入了更多自己当年的私愤在其中。朱厚熜笃信道教,所以他又在嘉靖三十五年追谥孝烈皇后道号为九天金阙玉堂辅圣天后掌仙妙化元君,以表缅怀尊崇。他临终前,遗诏孝烈皇后祔庙合葬
嘉靖帝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人,性格的古怪,或许更多还是来自于他出身小宗这一致命伤。因为出身小宗,他一辈子都在与人作斗争。虽说省愚在讲述明朝故事的时候,尽量做到客观,但是对于朱厚熜一生的争议,还是要毫不避讳地说,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这个帝国的思潮与走向。方皇后如果在“壬寅宫变”中夹带了私活,那么这场诡异的大火,便是嘉靖帝之于当年自己不能言语之时的一次针对于生命的解读。不知那一刻,他心中是否想起了含冤而逝的曹端妃。方皇后薨逝后,嘉靖帝一生再未立其他皇后。
·隆庆帝对于方皇后的厌恶
另外,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嘉靖帝的继任者隆庆帝朱载坖,对于这位方皇后可谓是极为厌恶。
嘉靖帝死后,猜测隆庆帝可能素与方皇后不睦,所以隆庆帝并未遵嘉靖帝遗命,令改以不得嘉靖帝欢心的第一任皇后孝洁皇后为配飨祔庙。隆庆元年二月,孝烈皇后与孝洁肃皇后同日上尊谥,方皇后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移神主弘孝殿。

明永陵远景
所以如今您如果有机会去造访嘉靖帝的陵寝永陵,那里是明世宗朱厚熜与陈皇后、方皇后、杜皇后的合葬墓。杜皇后就是前文我们所述隆庆帝的生母,而方皇后却不是这座陵寝女主角中的正位,真正的正位却是那位扔杯子流产的陈皇后。隆庆帝用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为父亲的墓葬进行了颠覆性的安排。这里面夹杂了哪些历史的恩怨,或许只有壬寅宫变与西宫大火这些历史的细节能够记录变迁的点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