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出现了一句格言,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根据我的亲身经历,觉得这句话不够严谨,理由是,用不着被蛇咬,只要是一朝踩了蛇,脚下就会怕一切柔软之物,不一定非要是“井绳”;并且也不是“十年怕”,而是一辈子都是如此。
上个世纪1979年,我在初中三年级读书,学校距家大约4、5里路程,我们学生大多数都是早出晚归,中午在学校就餐。
因为是农村,所以上学的路途不是田就是地。这应该是春夏之交,稻禾长得十分茂盛,田埂上全是挺拔着密不透风的黄豆苗,目光所触,遍野全是绿油油的丰收景观。
有一天傍晚,我独自放学回家,正在一条田埂上急速行走着,实然感觉脚底下有一个东西柔柔的并蠕动了一下,我下意识地一脚踢开,只看见一条大约1、2尺那么长的蛇,从空中划了个弧线,最后掉落到前面的稻田里,并发出一声物落泥水一般的言响。
“蛇!”我似乎脱口而出,但已然不记得当时口中是否发出了这个惊悚的声音。

事实是我踩了蛇一下,而蛇并未伤到我,但从此就影响了我的生理反应机制,而且是一辈子!自此之后,我在路上行走,只要是在没看清物体的情况下,踩了一下柔软之物,腿部自然就抖动了几下,并且伴有比较严重的惊恐之感。
现在要解释这种情况,当然一点也不难,现成的一句话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不过是,我当时并没有“被蛇咬”;至于“怕”,也不是“十年”,而是一辈子;脚下也不一定是“井绳”,只要是柔软之物。但有一个词永远变动不了,那就是“怕”。
我真的怕!换句话说,我自此经历之后,在任何情形下,迈开一双刚劲有力的双脚,不怕石头,不怕铁块,就怕踩上柔软的东西,踩到一次,就吓了一次,几乎没有例外。

需要说明的,40多年过去了,说来也怪,虽然我不小心踩过了多次柔软之物,惊吓了多次,但却一次也没有真的踩过蛇。
在如今野生动物越来越少的时代,要想踩到出没迅速的蛇还真的有点难度。就此疑问,我曾经在散步时请教过一位老同事,他说现在农夫在耕种农作物时,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等,不分害虫和益虫,被毒得所剩无几了,蛇当然也难逃此厄运。言之应该有道理。
如此看来,照此下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耳熟能详的格言,将要消失于人们的应用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