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29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的“第六届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育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
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彭喜红、黄微、杨秀云、任丽娜四位教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的人工智能融合实践,入选现场授课与说课展示环节,展现了密云区第四小学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
敢为人先,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密云区第四小学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以“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方式变革”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在此次全国活动中,提交14节人工智能教学案例,最终4位教师的课例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成为教师展示代表。
技术赋能创新,破解课改痛点
杨秀云(三年级语文):《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杨老师直击作文写作的多个痛点,通过"光速写作"与"豆包爱学"app的深度耦合,形成"观察-构思-表达-迭代"四阶赋能模式,提高了批阅和写作的效率,也形成了自己的习作教学风格。
黄微,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创设“数字人朱熹”对话情境,AI智能体推送读书典故资源,引导学生关联生活实践,技术赋能古今对话,深化思维关联与批判反思,实现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新的有机融合。
任丽娜,数学《条形统计图》依托易课堂与希沃平板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动态生成统计表;借助AI助手“宾果”机器人中的大模型,分析体质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锻炼建议;实现数学与体育跨学科深度融通。
彭喜红现场展示课:彭喜红借助科大讯飞AI英语听说设备,通过实时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口语数据,获得发音、语法及词汇的精准反馈。将密云区使用英语AI听说助力英语学习的创新做法进行展示。
“教师敢于走出技术‘舒适区’,才能真正点燃课堂革命引擎。”校长李海琴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生态教育”特色,让技术赋能与密云生态资源优势共振,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基层智慧。
此次全国展示活动,既是对密云区第四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成果的权威认证,更彰显了郊区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活力。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密云区第四小学正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书写着新时代智慧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