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ISW“战争研究”网站在7月25日的报道,俄军在7月24日拂晓向位于顿涅茨克西南方向的康斯坦丁尼夫卡发起了一次大规模机械化冲锋。俄军投入了约一个混编加强坦克营的兵力,包括11辆坦克、45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1辆BMPT“收割者”履带式火力支援车,12辆摩托车。这样规模的装甲冲锋在俄乌战争中是比较罕见的。俄军可能想通过拂晓的突然袭击,凭借兵力优势冲垮乌军防御,夺取康斯坦丁尼夫卡。
这座小镇的位置比较重要,属于公路交会的交通要点,也是目前俄乌双方争夺焦点的波克罗夫斯克(红军村)南下公路的必经之地。俄军应该是希望通过这次进攻切断这条公路,打出一个突出部,北可威胁波克罗夫斯克,南可威胁乌军重兵设防的弗勒达。
不过这次气势汹汹、被寄予厚望的装甲突击在半小时内就宣告土崩瓦解。俄军密集的冲击队形还没能和乌军主防线接触,就被雷区所迟滞。随后乌军第79空中突击旅用无人机攻击并定位俄军,还引导后方的重炮覆盖俄军队列。俄军在被摧毁6辆坦克,7辆步兵战车以及全部摩托车,并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人员伤亡代价后撤退,根据评估这个加强坦克营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
ISW网站的评估人员认为,俄军付出这样代价的装备损失相当不合算。特别是在坦克库存愈发捉襟见肘、新坦克生产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这也不禁让人发问:既然坦克集中冲锋轻而易举就被敌人击溃,那么现代战争中坦克真成为废铁了么?
这样惨烈的失败不是俄军的专利。乌军在2023年夏季攻势中的第47机械化旅也遭遇过类似悲剧。该部在平原上展开豹2坦克与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的装甲队列,在进攻发起后没多久就遭遇俄军雷区、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的袭击,损失惨重。该旅在一个月的进攻中战果寥寥无几,却损失了一半重装备和近三分之一的兵员,几乎达到崩溃边缘,只能撤出战场进行休整。
所以,无论是俄罗斯坦克,或者德国和美国的坦克,面对雷区、无人机、炮火、反坦克导弹这“四板斧”,几乎都只有失败这一条路。二战那种浩浩荡荡的装甲集群发起突击,砸烂敌人防线,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是:用于防御的火力密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进攻方的能力。这是随着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在冷战后期,美苏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苏军的解决方式简单而粗暴:不顾损失地进行坦克冲锋,用损失争取时间,直到完全冲垮北约的一线防御,再利用到来的后续部队发展胜利。但目前俄乌双方都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的损失。
虽说密集的装甲冲击不能适应俄乌战场,但决不能说坦克就是一堆废铁。俄乌双方仍然重视坦克在陆战中的作用,总会把有限的坦克优先投入到最重要的战场。目前陆战中能集防御、火力、机动于一体的武器,仍然只有坦克。
不过战争改变了坦克运用的形态。坦克由陆战的绝对主角,变成了多兵种协同中的一个角色。俄乌往往将少量坦克、步兵战车、步兵编为战斗群或者突击群,在无人机和炮兵的支援下进行一定的防御或进攻任务。但如果任何一方头脑发热,想学着前辈们搞大规模装甲冲锋,那么战争的现实会马上让他付出血的代价。
写一条这狗屁文案能领1霉分不?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