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平台逐底竞争,是网约车行业很多问题的根源

刘远举 2024-07-10 15:38:12

夏日炎炎,网约车开不开空调,要不要额外收费,成为一个舆论热议的话题。乘客认为空调费用应该由司机承担;司机则认为,是乘客要求开空调的,应该乘客承担;还有些人认为,这个费用应该平台承担。

这个问题一头是消费者,消费者永远是上帝;另一头,是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也不能得罪,中间的网约车平台,当然就义不容辞,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道德问题。但市场问题,终究还是得从市场出发,用专业分析找到问题所在,顺应市场规律去解决。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甚至远超实际需求。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达到了703.3万本,去年3月底,这个数字还只有522.万本。也就是说,14个月时间,增加了180万人进入网约车这个行业,增幅达到了34.5%。

司机多了,接的单子就少了,多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单均营收在20元左右,单车日均收入仅200多元。收入本来就少,到了夏季成本又要增加,自然很多司机就不愿意开空调了。

本来空调开与不开,是依靠利润空间去消化的。当网约车司机的利润水平下降,只有想方设法,减少成本,拒绝开空调。

更深层次的溯源,除了司机增多,聚合平台趋向逐底竞争,导致网约车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过去几年,借着聚合平台兴起,不少中小平台申请到了网约车牌照,而因为牌照的稀缺属性,在网约车市场又发展出一门隐秘的牌照生意。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聚合平台的发展,为参与其中的中小平台,包括部分“僵尸”平台以及不合规的运力,挤出了新的生存空间。一位接近聚合平台的人士透露,无经营资质的运力方想要入驻聚合平台的话,后者可为其对接愿意“出租”网约车牌照的平台。

租来牌照,当然是要运营,网约车运营的门槛低,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系统,但天花板却很高,涉及司机资质审核,服务管控、安全风控等等。这些小公司做不到,就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低价格。还有一种方式则是,用自己的平台名义接单,然后转给其他公司,自己从中抽成。司机在聚合平台接到“二手”订单后,会遭遇层层抽成。这就是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司机到手收入与乘客支付费用差距极大的“阴阳账单”。

这些小平台,想要司机接受更少的收入,就只有在服务上让步,把一些不能过审的司机、车辆招入麾下。一个有前科,开着车龄10年的车的人,肯定比一个没有前科,开着新车的人,愿意接受更低的收入水平。一些小平台就可以通过放松网约车司机资质审核,来压低工资,压低自己的网约车价格,在聚合平台上进行价格竞争。更有甚者,还通过合同设计高额的违约费,让司机即便觉得不划算,也无法退车,硬着头皮干。平台这么干,反过来,自然对司机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聚合平台的出现,使得地图导航、团购外卖,都可以是打车入口。在聚合平台上的这些中小平台的低价竞争的策略,必然倒逼全行业降低价格,网约车司机消化季节差异的利润空间就没有了,就会拒绝开空调。

开不开空调,本质上是一个网约车司机的服务质量问题。平台本可以平抑成本的季节波动,让消费者和司机感受不到季节带来的差异。例如,有头部的网约车平台就为司机发放6亿高温补贴,鼓励司机开空调,提供好服务。这就是一种基于服务的竞争。相反,空调费的争执的实质是,聚合平台已经从服务竞争进入了逐底的价格竞争。

开不开空调其实是小事,乘客接受不了,大不了另找一辆。真正令人忧虑的是,逐底价格竞争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但服务下降,还会导致安全的下降。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近日,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九条硬措施》;长春市撤销27家无线下服务能力第三方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苏州分三次撤销了10家网约车平台的经营资质;贵阳市交通委员会发布注销2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经营许可证。这些地方的措施表面,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这种逐底竞争带来的风险。

所以,开不开空调背后有着行业、时代的大背景,只有解决了这些深层次问题,司机不愿意开空调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很多潜在的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

1 阅读:276
评论列表

刘远举

简介:专栏作家,研究员,关注时政、财经、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