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乘联会的产业数据显示,在226.1万的狭义市场零售量中,新能源车的零售量为119.6万台,渗透率为52.8%。
其实在四个月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在53%左右徘徊,按照原定计划,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如果以每个月1%的速度增长,年底新能源车的单月占有率将会在60%左右徘徊。
但很遗憾的是,新能源车遭遇到了巨大的增长压力,连续多个月无法突破53%的瓶颈。
其实从产品布局层面来看,大量的企业都在向着新能源产品倾斜,且今年以来新能源车的价格不断下调,不少同尺寸、同配置的新能源车价格已经比油车更低。
配合着全球最低的电价、购置税补贴、号牌补贴等各项福利,在过去四个月新能源产品的渗透率却无法得到提升。
我的解释只有一个,因为油车也在努力。
传统油车一方面在大幅度下调价格,比如说帕萨特380的价格已经下调到了15万左右,凌渡L的价格也下调到了10万左右。
长安CS75 PLUS、吉利帝豪等国产车型的价格,相比于此前也都有着大幅度的降低,调低价格能够有效挖掘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油车也在做升级,比如说设计、动力、操控、配置、科技感、自动化,尤其是科技感和氛围感都在追赶新能源车。
对于用户来说,油车的可购买价值相比之前出色了不少。
新能源车有自己的优势,除了以上说的获得更多资源之外,新鲜的体验感是油车给不了的,比如说自动化表现,雷达、芯片、摄像头等组合,让车辆拥有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辅助能力,虽然国内目前只开放了L2,但其实一些企业的标准是按照L3来设计的。
智能化表现、自动化表现,和更快的加速表现,这些都是油车给不了的。
所以,新能源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抢夺了油车一半的市场份额,另一半油车的市场份额的确很难抢夺。
一个原因是,认可新能源车的人,其实早已经站队完毕,剩下的消费者坚定不移的选择油车,定向筛选的过程已经进入到了末期。
另一个原因是,不少人的购车需求依然是最基本的出行,AB两点最简单的出行模式,需要可靠、耐用、高强度使用,所以油车的价值感会比电车更强一些。
尤其是在北方、冬季这些电车不适应的条件下,在电车克服不了自身的技术问题、缺陷之前,很难在冬季有出色的表现,进而导致了很多人天然的抵触电车。
电车的渗透率想要继续突破,除了要在价格上拿出更多的优势之外,还需要在产品安全、充电、续航、可靠性等板块继续做努力。
至少现阶段,油车的生存空间和发挥空间仍然不小,电车短期内无法突破的压力,都来自于不断努力的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