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闺蜜很头疼,一个同事总是莫名其妙针对她。
不配合她的工作,沟通时给她脸色看,时不时给领导打小报告说她坏话……
这个同事特别难搞,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同部门的人几乎都被他针对过。
闺蜜尝试跟他正面刚,结果“惹得一身腥”:
她在会议上公然跟这人呛声,最后领导批评了他们两个人,还叫她写检讨。
后来,她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也针对他。
结果他变本加厉,搞得办公室“乌烟瘴气”,闺蜜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一想到无论怎么反击,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闺蜜就焦虑无比,甚至想辞职了。
听她讲完,我给了她一个建议:试试无视那位同事一段时间。
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尽量不理不睬,给他一种“我压根不在乎你”的感觉。
几天后,其他同事偷偷称赞她:
“你真牛啊,他所有的招都被你给无视了。”
她这才发现:
面对小人,最好的“报复”就是无视!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聊聊:
面对他人莫名其妙的诋毁和伤害,如何清醒科学地“无视”。


先来看看这一幕:
你和喜欢的男孩在一起了,没多久,他发给你一个聊天记录截图。
上面是一个你不认识的女孩,向他造谣你风评很差、人品不好……
你会_____?
记住答案,再来看看这个场景:
好端端的,一个同事悄咪咪跟领导打你的小报告。
领导请你进办公室,说出小报告内容,要你做出解释。
你会_____?
好了,让我们看看你的答案:
是不是气炸了,立刻想跟造谣者大吵一架?
是不是想问清楚TA为什么要这样造谣?
是不是想谴责TA对你做了非常恶劣的事?
如果是,别着急,这些反应都是人之常情,你也确实需要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很多时候,面对实实在在的“小人”时,这种方法帮不到你什么。
因为你的反应太“寻常”,仿佛白纸一样,暴露了真实的想法。
接下来,小人会猜到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有利于TA变本加厉地伤害你。
比如,吃准了你性格比较敏感,对你男友说:
“你看,她急了,说明她心虚。”
或者,看透了你性子比较急,对你领导说:
“这人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公司。”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现实冲突理论:
指的是资源的有限性,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并造成偏见和歧视。
小人的攻击,本质上是一种偏颇狭隘的偏见和歧视。
TA们给你扣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帽子”,以便抢走你的男友或岗位。
一旦你对此毫无章法地反击,就会站上受害者立场,被小人牵着鼻子走。
即使小人没有进一步攻击,这事也在你心里留下了不爽、伤害和阴影;
更别说,对方很有可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到时候,局面就会变成“狗咬狗一嘴毛”,让你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而无视,对比之下是更明智的做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无视,能让你不会试图对他人的偏见和歧视进行修正。
比如,轻描淡写地告诉男友:
“我不是她说的那种人,你愿意信就信,我不想多做解释。”
或者,一笑了之地告诉领导: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我,但我不是这样想的,我也没做这样的事。”
无视,不是认怂怕事,而是不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立场上,绕开被偏见、被歧视、被攻击。
这能帮助我们不被拉入对方的圈套里,避免让小人过多地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
既不让小人奸计得逞,又能让自己所受的伤害最小化。


前文提到的闺蜜,自从被小人针对,几乎每天都在自我否定。
即使知道对方是个烂人,还是会感到不安:
“是不是我不够好,他才会那么讨厌我?”
小人的偏见,唤醒了她对自己的厌恶感。
本来就不太自信,这下更加自卑。
而选择无视,则会让她觉得我不敢硬碰硬,那视而不见,起码可以减少情绪干扰吧。
没想到,效果显而易见。
其实,这蕴含着三个心理学原理:
1、无视,可以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
我看《心灵的面具:101种防御机制》这本书时,体会到一个道理:
有目的性的逃避,可以是一种健康的问题解决方法。
生活太复杂了,我们没力气逐一摆平生活中的所有事。
面对一些不重要但棘手的问题,不如先放一段时间再说。
虽然“逃避”听起来是胆小者所为,但可以为内心“充电”。
当我们一点点攒到勇气,就能变得更勇敢、更强大。
2、无视,可以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旁观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是因为TA们本身心胸狭隘,容易嫉妒他人,实际又懦弱无能,只敢在暗处搞小动作,不敢把事情闹大。
TA们害怕,一旦被更多人知晓,就会有人坏了自己的好事,揭穿自己的真面目。
而无视小人,能使你释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联系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
TA们或许会帮你一把,站你这边,给你出出主意。
只要TA们愿意给与善意,就能帮你搭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而这个系统,也是我们应对小人和生活危机的力量源泉之一。
3、无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有学者进行过一场社会学实验,从中发现一个结果:
刚硬地反击那些激怒你的人,会让TA们变本加厉地激怒你。
比如,你会陷入“自证陷阱”:
越是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越被人抠细节、泼脏水。
哪怕你是清白的,最后都会惹得一身腥。
或者,激活别人的自我保护机制。
如果一个人,习惯用“暴力”来保护自己。
你的反击,会让TA认为:
你在攻击我!好家伙,看我怎么“收拾”你!
因为这些因素,反击小人,虽然有机会可以摆平麻烦,但概率很小。
因为你不了解TA是怎样的一个人,不知道TA会做出何种反应。
反击、责怪、抗争都是未知的“博弈”,可能使你利益、健康受损。
无视,就成了一种自保的明智之策。
不做辩解,因此不留诟病;不表愤怒,因此不招仇恨。
当然,无视之后,对方也可能会变本加厉。
但这反而能让我们抓住一个关键:
不是无视这个方法无效,而是眼前这个人没救了。
此时,如果你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影响,就需要考虑物理上的无视:
比如,是否该离开这个糟糕的环境,另择良木?


闺蜜的“无视”,在部门里掀起了一股好风气:
小人继续作妖,但同事们都向闺蜜学习,默契地无视他。
时间长了,领导也觉得小人“戏特别多”,甚至在会议上批评:
“大家都认真做事,就你像跳梁小丑一样!”
在这之后,小人也安分了许多。
无视,是“用最小的力做最大的事”。
但无视,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适用任何人、任何状态的。
想做到清醒、科学的无视,获得无视给你的正反馈,我们需要锻炼这几种能力:
1、收拾好心情,避免无视之后的适应不良。
一些急性子、想法单纯、沉不住气的人,无视对方之后,心里会更焦躁难受。
这多半是因为:我们以前不习惯无视别人,或觉得无视没用。
突然改变应对策略,人就有点适应不良。
这时,我们需要告诉自己:
“我在走出舒适圈,挑战新尝试。”
“他不值得我去计较,我要把心思放在重要的人身上。”
“无视是对的,之后我可以找人吐槽他有多奇葩。”
别压抑自己,要另找渠道宣泄压力。
运动健身、聚会闲聊、吃顿美食、散步逛公园、去游乐场玩一玩……
确保自己第二天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小人,就赢了第一步。
2、调整好认知,对冲突做出正确的归因。
遭遇外界攻击,容易激发出人的负面视角。
比如,如果一个人在关系里被小人造谣,就会害怕再次被造谣,甚至觉得“这世界充满恶意”。
对攻击做出悲观的归因,可以让我们不那么痛苦。
但也减损了自信、希望和快乐,使人不再阳光积极。
所以,遇到小人后,要调整自己的视角。
尽量外归因:
“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大家都讨厌TA。”
“今天运气真背,竟然遇上这样的奇葩。”
“这公司环境真差,竟然雇佣这样的人。”
拒绝内归因:
“我没对TA做什么,跟我没关系。”
“身边这么多人都喜欢我,TA的针对不能说明我不好。”
“这个人这么诋毁我,一定是另有所图。”
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让小人影响你的心情!
3、把握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何必把力气浪费在小人身上呢?
把这些力气拿来对自己好一点,不香吗?
小人带来的“适当外界刺激”,可以成为我们变优秀的动力。
无视,有时无法让你立刻平静,但可以使你做好自己,专注当下的生活,越过越好。
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就是对小人最好的报复。


有句老话叫:宁和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说句话。
前者扩展格局,后者拉低身份。
你把力气放在谁身上,就容易成为跟TA“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同类人。
所以,无论吵架还是交友, “择善而行”才是上策。
小人可能“打痛”了你,但不影响你跑得更快、走得更远、爬得更高。
当你来到TA望尘莫及的高度,回头一看,你会庆幸当年没有搭理TA。
小人很小,而你的人生很大。
把小人放在一边,全力关注自己吧!
相信你能在大大的生活中,为自己开阔一片美好、温暖、安全的立足之地。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真实姓名:李心洁。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