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伴侣关系再次冲上热搜,暴露了婚姻的残酷真相

迎蕾评情感 2025-02-25 20:20:38

前几天一个朋友突然跟我说,她分手了。

我很意外,过年的时候还看到朋友圈秀恩爱呢,怎么突然就分了呢?

细聊才知道核心问题出在哪。

她说,她觉得和男友只是表面看起来很恩爱,实际上就像搭伙生活的饮食男女:

“我们除了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睡在一起,根本聊不到心里去。

他心里有事从来不会跟我说,我的事他也不关心。所以一想到要和他结婚生活一辈子,我就感到很绝望。

算了。”

饮食,指食欲。男女,指情欲。

也就是这段关系,只满足了人对食物、性爱的欲求与本性。

这让我想起一个近几年流行的一种新型情感关系:酒肉情侣。

简单来说就是,平日里一起吃喝玩乐,表面上看起来很甜。

但实际上,两个人极少或者根本没办法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交流,

比如:三观合不合?双方是原生家庭怎样的?要不要结婚?能不能接受不生孩子……

没法聊。

但令我意外的是,很多网友都觉得,在如今这个“爱情就像奢侈品”的时代——

“能和另一半吃喝玩乐睡,已经很享受了”

“老夫老妻不都这样吗?”“酒肉婚姻已经胜过大部分婚姻了”

“天天探讨人生,累不累……”

讲真,这和催我结婚的父母和长辈常说的话,没什么区别。

今年30岁的我,在老家已经是狗都嫌的年纪:“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别再挑了,差不多就得了,将就一下。”

而我的答案总是:“起码要聊得来的吧,能懂我的。”

长辈们当然不理解。聊得来在他们的择偶条件里,根本排不上号。

只是我实在很好奇,怎么现在年轻人对感情的追求也这么基础了呢?到底是在怕什么?

那么,我们先来个投票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酒肉关系”。

知乎上曾有人问:为什么疫情期间很多情侣会分手?

排名第一的理由,就是“酒肉情侣”。

原因很明显:疫情导致两个人无法经常见面,一起吃喝玩乐的时间变少了。

无法享受当下,又不愿探讨未来,不分享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于是连维持关系的壳都破碎了。

发现了吗?

“酒肉情侣”本质上,并不是真正的亲密关系。

而是一种假性亲密关系 (Irrelationship)。

一般有2个特征:

a.表面上很“亲密”,内心却有很深的距离感。

在外人看来,你们很恩爱。

但实际上,他从来不关心你在想什么,也不允许你走进他的内心。

一旦触碰到更深层次的精神沟通,就暴露各种问题。

一方或双方刻意回避,甚至拒绝沟通,关系就会以各种莫名其妙的方式结束。

b. 一切关系行为,都是“角色扮演”。

两个人相处,就像有一个关系模板一样,双方完成角色的“公式化”期待,就连啪啪啪都是“例行公事”。

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回避内心的“在一起”。避开坦诚和接纳,真情和付出,不敢在关系里暴露真正的自己。

就像燕子和男友,平时相处挺好的。

男友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做饭,逢年过节送礼物发红包,做足了男友该做的事情。

家里人都劝她,能找到这样的男朋友该知足了,“别再犹豫了,他适合结婚”。

但心里的苦,只有燕子知道。

燕子想去旅游,男友总说“浪费钱”。

燕子睡前想聊聊天,男友不耐烦地说“都在一起这么久了,有什么好聊的,睡觉吧”。

让燕子最心寒的一次是,有天晚上他们去江边散步。

天气很好,风很舒服,路上很多人在遛狗,江对面还有人在放烟花……

可当燕子和男友分享这些快乐时,扭头却发现,男友根本没在听。

他笑容满面地对着手机和朋友聊天。而且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两颗心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

床上是爱人,床下是陌生人。

就像《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歌里唱的,“我站在你左侧,却像隔着银河”。

没有人知道,你内心有多孤独。

心理咨询师史秀雄在《假性亲密关系》中写到:

“周末的烛光晚餐、羞涩的牵手和初吻,情人节的玫瑰花,雪白的婚纱盛大的婚礼……

这是社会对亲密关系的描述,大家都会做这些事情,但并不是经历了这些过程,两个人的感情就会变得亲密和幸福了。”

毕竟,吃喝玩乐很容易,难的是真心实意地、勇敢地、长久地爱一个人。

在感受不到爱的亲密关系里,再多的表层亲密,只会带来更深的痛苦。

尤其是当“酒肉情侣”,变成“酒肉夫妻”。

我想起电影《消失的爱人》里,丈夫尼克和妻子艾米,是所有人眼里天造地设的一对恩爱夫妻。

但在俩人结婚 6 周年纪念日当天,艾米却突然失踪了。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尼克,他从模范丈夫变成杀妻嫌疑人。

但随着调查深入,尼克发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真相:

妻子的失踪,竟是她花了一年多时间精心设计、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甚至虚构了一本婚姻日记指控尼克对她的伤害,目的就是为了让尼克身败名裂。

原来,他们的婚姻早就千疮百孔。

但为了面子,彼此都默契地戴上面具,扮演恩爱夫妻。

直到艾米发现丈夫出轨,甚至想要离婚,她不愿意。

电影的结局让人不寒而栗:

尼克明知道一切都是艾米的阴谋,但最后他还是选择继续戴上面具,和艾米继续扮演恩爱的假面夫妻。

为什么呢?

电影给出的答案是:“这就是婚姻”。

对尼克和艾米来说,这段婚姻还有利可图。

现实中的假性亲密关系很少这么极端,但也揭露了一个令人无奈的现象:

即便两个人之间没有爱,甚至互相伤害。

但为了某种目的,仍然可以继续维系关系,凑合着过下去。

本质上,这是一种“功能性亲密关系”。

两个人在一起,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性需求。

为了吃喝玩乐睡在一起,满足的是“生理功能”;

为了婚姻完整在一起,满足的是“面子功能”;

为了孩子在一起,满足的是“育儿功能”;

为了经济依赖在一起,满足的是“生存功能”……

不是说关系不能有功能性,但它不能只有功能性。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找一个可以共度余生的伴侣,而是在找一具可以填补欲望躯壳搭伙过日子而已。

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了太多中年夫妻的孤独现状:

有房有车有孩子,就是没有爱。

不聊天,不家暴,不出轨,也不离婚。

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

没有人愿意凑合过,凑合过常常是我们无力解决关系中矛盾的结果。

当你选择了凑合过时,你其实是选择了忍受关系变得更糟。

什么是真正的亲密关系呢?

心理学家小马克·B·博格在《假性亲密》中认为:

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两个人之间在情感上的联结,让我们能和某个人分享我们的感受、想法,以及所作所为。

在这样的关系里,我们敢于让对方进入自己最私密的内心世界,暴露出原始的焦虑和恐惧。

甚至是那些我们内心被看不起的、最痛苦的、最不愿意面对的另一面。

而当你把真实的自己交付给对方,就要承担情感投入的风险。

一是,你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

二是,真实的自己可能不被接纳和喜欢。

怎么避免承担这种风险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创造虚假的关系,以防止别人和自己太亲近。

于是建立一种强大的心理防御,进行“情感禁闭”,只维持浅层的亲密就够了。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习惯建立假性亲密关系呢?

《假性亲密关系》中说:

任何一个从压抑家庭氛围里挣扎着走出来的人,都会对亲密关系里的棘手问题异常敏感。

他们的表现为逃避亲密,情绪被长期压抑,性格焦虑且极度不自信。

《消失的爱人》中的艾米,父母的婚姻就是假性亲密关系的模板。

只有关系,没有爱,体面比一切都重要。

而艾米,从出生到读书,单身到结婚,都在父母的控制下,被打造成一个“完美的躯壳”,一切都是为了面子服务。

所以,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

再者,有的人可能在过去的情感经历中,受过很深的伤,

为了保护自己,就在内心裹上厚厚的壳,不敢再敞开给别人看。

很多时候,不是大家不想要真实的亲密关系,而是觉得真心的代价太高了。高得不可承受。

不投入去爱,的确很安全。

但在避免了亲密关系风险的同时,其实也失去了真正的情感联结,让自己进入情感孤独:

“假性亲密关系不仅让你远离焦虑,也远离了所有的感受,这让你无法享受到亲密关系所能提供的大部分美好的东西。”

a.在爱人之前,先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很多人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前,就缺乏自我价值感,认定“差劲”的自己不值得被爱。

《心灵捕手》中的威尔,童年经常被养父打得遍体鳞伤,甚至被强暴过,内心伤害累累。

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心爱的女孩,但当女孩和他规划未来时,他就狠心提了分手。

心理咨询师桑恩教授问他,为什么?

- “她很完美,我不想看到她不完美的一面”。

- “是你不想让她看到你不完美的一面吧?这是极好的哲学,一辈子不用认识任何人”。

在威尔心里,那个糟糕的自己,是不配拥有爱情的。

桑恩教授分享了一个他和妻子相处的小细节——

“我太太一紧张就放屁,有天晚上放屁太大声把狗吵醒了……

她以为是我,我不忍心告诉她,就说是我。天呐,她把自己臭醒了……”

“她知道我所有的缺点,人们称它为不完美。但不完美的东西,却是最好的东西,因为它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

正是那些所谓的不完美,才让你们有机会看见并接纳真实的彼此。

所以,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之前,你要相信,你生而值得被爱。

即便有的人不爱你了,你也值得被爱。

这是你最底层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b.尝试自我暴露,并且积极回应伴侣的自我暴露

2004 年,有研究者对 96 对已婚夫妇,进行了42 天的日记追踪。

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自我表露和伴侣表露,有助于增加亲密感。

正如意大利小说家塞萨尔·帕韦塞所言:

“如果有一天,你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某个人面前,而那个人并没有利用你的弱点来彰显自己的力量,就说明你将得到爱神的眷顾。“

当然,关系是互相流动的。如果只有单方面的自我暴露,而另一方始终不愿袒露真实的自我,时间长了也会累。

只有在得到积极回应的情况下,一个人才能摘掉面具,持续不断地自我暴露。

c.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不敢投入去爱。

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说过:

“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

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的。

只要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好的亲密关系也一样,不是不会吵架,不会遇到矛盾冲突。

而是在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双方在不断的沟通磨合中自我成长,有能力去修复亲密关系。

即便可能会受伤,但你有能力去承受这种风险。

敢爱,也敢离开。

爱一直都是勇者的游戏,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74岁的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被问: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能让人为之全情投入的爱情吗?

她的回答大致是:

我至今相信,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

因为在恋爱的游戏场上,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

没有性和爱,人也活得下去,但有比没有确实更能丰富人生的经历。

不管是“酒肉关系”还是“灵魂伴侣”。

愿你能勇敢去爱。

愿你的真心不被辜负。

但不管一段感情最后结果如何,都愿你爱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林大发

编辑:Keane、笛子

图源:网络

0 阅读:9

迎蕾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