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她,育儿路上,多了份不管教的勇气

弥小木 2024-07-23 15:44:46

文|弥小木

认识尹建莉老师许久,当然,只是作为一名读者单方面认识她。多年前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还没开始记录,只记得读完内心有很大的触动与收获。

最近又读了尹建莉老师的《从小读到大》,好像在听好友聊阅读、育儿的事。随意、温暖又有所收获。

书中有的观点相似,有的观点会有一些碰撞,有的观点有所启发,这本书是近期读得比较轻松的一本。

关于阅读的那些事

作为一名家长,如果你对孩子「阅读」这件事有所困扰,不如来看看这本《从小读到大》。

关于孩子「阅读」这件事,《从小读到大》也许能解开家长的很多疑惑。

比如,「阅读」的重要性。比如,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爱上「阅读」?比如,如何给孩子选书?比如,如何在孩子的「阅读」之路上选书?又比如,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识字?背诵古诗词?提升写作文的能力?

以上这些,通通都可以在《从小读到大》里,看到尹建莉老师贴心的建议。

作为家有两娃的老母亲,本身关注儿童阅读许久,所以看这部分内容,相当于重温尹建莉老师的儿童阅读观。

阅读《从小读到大》,对个人来说,更吸引人的是后面两部分内容。

困扰你的阅读疑问,这里有解答

分享完相关的「阅读」主题之后,在每一章节的后面,都有尹建莉老师与家长的一问一答。相信里面的问题,还不是尹建莉老师收录的全部。

“家长问答”这部分内容,很有看头。读这部分内容,能感受到有些家长在育儿路上的焦虑感,有时甚至还会有一丝窒息感,偶尔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比较吃惊的是,有一位家长困惑“29个月大的男孩,阅读的频率应该多少合适?”这位家长做事大概是很有规划性的,包括孩子阅读这件事,哪怕孩子还只有29个月大。

回想我家两娃29个月时,我们开始阅读了吗?开始了,阅读频率多少?压根没考虑过这件事,因为作为家长本身很爱阅读,对于亲子阅读这件事也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当时的频率,可能是每天?哪怕是每天,也并非刻意。

在“家长问答”部分,尹建莉老师的2个回答,让人很有启发。

一是因为孩子太爱阅读而影响睡眠的,尹老师的回答是“不要去干涉打扰孩子,孩子不傻,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节奏”。

我家两娃也是常常一看书就入迷,一入迷就忘了时间,也会有影响睡眠的时刻。作为老母亲,会忍不住提醒,有时提醒无效,就变成催促。老二还好,老大一旦沉浸在阅读的世界,自动关闭外界声音。

看了尹老师的回答,对自己以往的提醒,有了反省。

二是关于写作文的提议。

有家长困惑,孩子爱阅读,但写不好作文怎么办。尹老师的回答堪称底气十足,特意摘录下来:

孩子自己觉得写得好,那就是好,不用听老师的,你要重新看看孩子的作文,不管你的感觉如何,都告诉孩子:这次确实写得真好,老师的评语不对,他大概没有认真看。妈妈认真看了,不需要修改。

不要否定孩子的写作,一次都不要否定,要努力从孩子的作文中找到优点,而不是问题。哪怕全篇作文都是问题,只有一个词用得好,那就只说说这一个词,别的什么都不用说。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摘录这么长的话语,实在是这段话给老母亲带来很大的触动。

想起老大小学时,被打回几次重写的作文。不管是孩子还是老母亲,当时都极其痛苦,改作文改得怀疑人生。

如果重来一遍,尹老师的这段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以上还只是《从小读到大》“家长问答”中,让人有启发的两个问答。每个家庭的状况不一样,读到的启发也会有不同。书中有那么多的“家长问答”,谁也说不好具体哪一个问答会带来启发,能肯定的是,只要读了,总归会有思想的碰撞。

育儿观中藏着的大智慧

《从小读到大》里,还有“尹建莉育儿观”的内容值得看。

“育儿”这个词,也是听烂了、说烂了。“育儿”简单的两个字,其中却藏着很大的智慧。

这些智慧不是书看得多了,就会了。也不是和孩子相处着,自然就会了。需要有人点醒,需要时不时重温。

比如《从小读到大》中提到的“唠叨是潜在的否定”。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察觉到自己对孩子说的话是“唠叨”,也不认为自己的“唠叨”是对孩子“潜在的否定”。在与孩子真实的相处中,先“唠叨”输出再说,管他什么“潜在的否定不否定”的。

为人父母也是人呐!

情绪起伏大时,总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冷静冷静。《从小读到大》里的育儿观,挺适合父母在育儿路上情绪波动时,拿来静心翻阅。

写在结尾的话

虽然《从小读到大》,是送给家长的一堂亲子阅读指导课,但除了关于「阅读」的那些事,还有育儿的智慧。

理解、消化、应用这些育儿的智慧,也许,在育儿这条路上,会多一份不管教的勇气吧。

Hi~我是弥小木过好当下最要紧~

0 阅读:2

弥小木

简介:爱生活,爱自己。阅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