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药”你富起来

滇云新闻 2024-02-02 09:33:19

随着春节的临近,笔者走进腾冲市大黑山中药材种植基地,被一片繁忙而有序的丰收景象深深吸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药农们在享受着丰收喜悦的同时,已满怀期待地播撒下新一年的希望种子。特别是在前胡种植基地,两台轰鸣不断的收获机械和130多名忙碌的分拣工人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种植大户李增旺详细介绍了前胡种植的成本与收益情况:“每亩投入成本约为4000元,其中包括500元土地流转费用、2060元农业投入品支出以及1440元的劳务用工成本。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每亩可收获100公斤前胡干品,按每公斤售价70元计算,每亩可实现7000元的收益,纯利润高达3000元。”2023年,李增旺在大黑山播种了600亩前胡,总投入达240万元,其中支付土地流转费30万元,雇佣约1.08万个工时,累计支付劳务费86.4万元,预计收获6万公斤前胡干品,产值将达到420万元,扣除成本后,纯收入达180万元以上。他表示,新的一年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至800亩以上,通过对去年种植管理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力争实现超过800万元的产值,他的成功实践和示范种植也将带动更多农户共同增收致富。

移步丹参种植基地,一幅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只见工人们正严谨地遵循着科学严谨的技术规范,一丝不苟地进行起垄、覆膜以及精准播种等一整套规范化操作流程,每一环节都充满了对高品质丹参种植的专注与执着。种植大户张春虎自信满满地分享他的经验和愿景:“去年,我们成功种植400亩,并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年,从育苗阶段开始,我们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不断引进并改良先进的种植技术,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亩产值还会较去年有所提升。”展望未来,张春虎雄心壮志,计划于大黑山区域进一步集中力量,扩种丹参至1000亩。据估算,这千亩丹参种植基地将在年内创造超过2万个劳动就业机会,直接为当地农户带来140万元的劳务收入,与此同时,预计实现总产值达400万元以上。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张春虎他们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展现出现代农业产业强劲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腾冲市在其悠久而深厚的种药、制药历史底蕴及中医药文化积淀的滋养下,凭借得天独厚、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矢志不渝地将中药材产业推向了战略核心地位,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源泉。政府上下一心,自上而下全面构建了健全且高效的运作机制,精准施策,精心编制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激励性的支持与鼓励措施,以期全面优化升级产业链条,精耕细作,融会贯通第一、二、三产业,打造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此宏伟蓝图的指引下,腾冲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种植诸如重楼、茯苓、天麻等药材品种,并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如具有火山岩土壤特色的腾冲火山山药,以及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美洲大蠊等,通过科学化管理和技术革新,逐步壮大中药材产业集群。至2023年末,全市中药材种植与养殖面积拓展至31.2万亩,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中药材产量3.33万吨,农业产值22.86亿元,这一串串亮眼的数据照亮了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与此同时,腾冲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农户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提振了广大药农的信心与决心,他们饱含热情与希望,满怀干劲,积极投身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洪流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11万户农户家庭、总计涉及人口15.28万人参与到中药材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书写了一幅中药材产业发展画卷。

如今,中药材产业已当之无愧地成为腾冲市的核心优势特色产业,它犹如一根坚韧的纽带,连接着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链接了生态和谐与经济发展,它不仅提升了本地农业现代化水平,更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有力地驱动着乡村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谱写着一段段勤劳致富、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冯怀斯 段丽波)

来源:保山日报客户端

0 阅读:22

滇云新闻

简介:保山日报新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