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葬礼在《苏联颂》缓缓奏响中开始,庄严肃穆的氛围短暂掩盖了苏联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一身正装的赫鲁晓夫接待了我们国家以周总理为团长的代表团。
葬礼结束后,周总理坚定的提了个要求:“赫鲁晓夫同志,请速放回我们的人。”
这人是谁呢?让儒雅温和的周总理在这样的场合如此强硬的要求放人。
走上飞行之路
这个人就是唐铎。
唐铎,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一个农民家庭,这正值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
不堪重负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觉醒,觉醒的人奋起反抗,立志救国,唐铎就是其中之一。
幼年唐铎虽然有救国之志,但对于如何救国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他只是按部就班的读书学习,也是在学习中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贵人。
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读书的时候,他和任弼时成了好友,此时的任弼时还只是一个一腔热血的少年,但在不远的将来他会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18~1920年间,唐铎加入法国勤工俭学预备营并成功前往法国留学,这期间他结识了周恩来,甚至还跟周恩来一起参加了当时法国的革命运动,虽然他们被遣返回国,但这些人在后来对唐铎都是帮助良多。
因为唐铎家庭实在困难,他后期的学习费用基本上都是同乡谭延闿资助的,谭延闿祖上出过一品大员,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曾经三次担任湖南都督。后来谭延闿去了广州,唐铎也跟着去了。
当时中国空军力量非常薄弱,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都是刚刚起步阶段,政府出于军事化考量,集中人力物力去发展空军力量。重金挖掘国外工程师到中国飞机制造厂工作,建设航空学校培养后备人才等。
其中广州就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航空建设基地,这里有国内最先进的飞机制造厂,最优秀的工程师,还有最强的航空学校。
初到广州的唐铎在看到飞机的那一刻,突然知道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时势造就英雄,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先觉醒的人往往都是带着使命来的。而唐铎的使命在他20岁的时候悄然出现在他面前。
此时孙中山逝世,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唐铎拿着谭延闿写的推荐信,加入了广州飞机制造厂。
凡事一般具有两面性,唐铎作为谭延闿的同乡,所以他很顺利的拿到了飞机制造厂的敲门砖,但是如何在进来后快速站稳脚跟,也是一个考验。
动乱的年代,政治斗争也是流血流汗的惨烈,谭延闿刚刚上任,很多不稳定因素都隐在鲜花掌声之下,而且他还是从别的地方调任广州的,一时间很难面面俱到,唐铎被人拿捏了。
这人也是“关系户”,没什么具体的职务,但仗着幺妹是当时国民政府一高官的姨太太,每天以高官大舅子自称。
巧的是当时是当时汪精卫出走,高官觉得汪精卫走后职务会顺延给他,一直把国民政府委员当做自己囊中之物,然而谭延闿一个外地人天降成了自己新上司,他表面服从,但心中服不服就有得品了。
按说唐铎这个时候也不算一个名声响亮的大人物,高官原本不屑于把目光从汲汲营营的名利场转向唐铎这个“萤火虫”。但抵不住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呀!那个高官底下不缺自认为揣摩到他心意的小人物,所以,这不是被唐铎遇到了吗?
因为这个人的阻挠,唐铎很久都不能接触到核心的地方,这种情况也不太适合再去找谭延闿,更何况唐铎这些天一直在找突破口,还真给他找到了。
飞机制造厂里有个领头工程师,他是个法国人,会说蹩脚的汉语,平时倒是能和和气气的用汉语说话,但一旦着急就会不由自主用法语咆哮,虽然他的咆哮在场除了唐铎基本上没人听得懂。
唐铎开始跟在那个法国工程师后边,忙碌的工程师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他,但机会很快就来了。
这天,飞机发动机试行时因为操作失误又炸了,和和气气的工程师又开始咆哮了,底下的人都战战兢兢跟鹌鹑似的。这时,唐铎默默的在工程师面前放了一杯咖啡,并用流利的法语阐述了自己对发动机操作的一些看法,虽然很门外汉,但大致方向是对的。
咆哮的法国工程师湛蓝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和和气气的问唐铎愿不愿意做他的助手。唐铎的飞行之路最早的时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个机会有多难得唐铎自己最清楚,所以他非常珍惜。做领头工程师助手最大的好处就是唐铎终于接触到飞机制造的核心部分了。
这个时候的唐铎接触到的都是飞机发动机制造和其他部分的维修,这个过程让唐铎充分了解飞机的构造和飞行原理,为以后成为优秀飞行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过了两年,到1924年,唐铎拿到了广州军事飞机学校的入学资格,在这里他选择了学习飞机驾驶。
当时汪精卫枉顾孙中山的遗嘱,不允许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冲突已经很明显了。但学校当时是比较和谐包容的,校园里允许各党派并行,大家相互帮助扶持,始终保留了一番净土。
唐铎在学校遇到了当时一起参加过法国勤工俭学留学的同学刘云,刘云是中国共产党员。故友重逢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唐铎和刘云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更是经过刘云介绍加入我们中国共产党。
国内的飞机制造在缓慢发展着,但战场瞬息万变,飞行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所以这个时期政府组织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去苏联留学。
1925年,唐铎作为新的一批留学生之一,怀着憧憬赶赴苏联。
身在苏联,心系祖国
唐铎到苏联后继续学习飞行,面对苏联在当时比国内先进的飞机,比国内更优秀的飞行队伍时,唐铎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儿,他想学成回国建设国内航空事业。
努力加上天赋,唐铎很快就在飞行学习中脱颖而出,走到苏联高层的面前。
临毕业阶段,国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大量召回国外留学人员,唐铎也在召回之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对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很失望,拒绝回国。
因为之前被苏联高层赏识,唐铎毕业后被分到苏联空军第六旅,进入军中前期属于服役阶段,此时他还没有想过,这将会成为他将来回国得最大阻碍。
唐铎在第六旅表现非常优异,很多高难度的飞行动作他都信手拈来。
1933年11月,十月革命节上斯大林进行阅兵,空军抽调了佼佼者参加阅兵仪式,而唐铎就是这批佼佼者中的首位带队飞行员。
国际时间11月7日,这天苏联天气晴朗,蓝天白云,唐铎带领飞行队伍呼啸旋转,侧翻盘旋。在蓝天上完成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动作。
帮斯大林拿望远镜的那个人告诉斯大林,带队飞行员是中国人,话音落下的同时,唐铎又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后翻。斯大林当即乐呵呵的表示要见见这个中国人。
阅兵结束后,唐铎和斯大林共进午餐。这个幼年求学时多次午餐都食不果腹的年轻新星,已经冉冉升起了。
服完兵役后,唐铎可以回国了,但当时国际国内局势都很复杂,国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国内日本侵华战争正在进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也在起步阶段。
当时苏联跟中国是盟友关系,苏联空军力量比较强,而此时中国国内延安革命根据地还没有空军学校,所以唐铎听取了好友任弼时的建议暂时留在苏联战场上,后面再找机会回国建设中国的航空事业。
二战期间,唐铎参加了苏联多个战役,战功赫赫就是这个时期来的,其中最漂亮的要数1944年苏联解放白俄罗斯明斯克的战役。
1944年3月7日,此时身经百战的唐铎已经成为强击机团副团长了,他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负责消灭敌军坦克群。
唐铎本次作战策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他带领的8架战斗机消音掩藏在云层里,找准时机突然高速俯冲向下轰炸,毫无准备的德军坦克直接报废数十辆。
然后近战开始,8架战斗机排成有序队列,灵活的盘旋在德军坦克群上方,发射火箭弹的同时又加入机关枪点射,德军坦克群被消灭大半,而这一切都几乎在瞬间完成。
最后德军仓皇逃窜,但此时唐铎队伍里的枪弹基本上已经打完了,他直接带领队友降低飞行高度,用直升机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大把收割敌人的脑袋。
这次战役极大的挫伤了德军的战斗力,为后面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打下基础。
二战期间,唐铎在苏联战场上参加了多次空军战役,他作战时出了名的拼命,他勇敢但不是莽夫,相反他很善战,枪林弹雨中走过,唐铎几乎没有受过伤,没有损毁过一架战斗机,他带领的团队也总是打胜仗但很少伤亡。
善战又无畏的唐铎名声非常响亮,他的名头甚至直接从苏联战场传到了国内。周恩来一直都记得苏联空军里有个中国将领,英勇善战,还是年少时一起参加过法国反抗运动的故友,他就是多次申请回中国的唐铎。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平凡的唐铎说放就放了,但璀璨的唐铎,是珍宝也是猛虎,珍宝怎舍得轻易许人?猛虎怎放心放归山林?
猛虎入林,终得回归
苏联不放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此时国内相对稳定下来,各方面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国外的炎黄子孙陆陆续续返回国内,他们利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热火朝天的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
唐铎也加入了“返乡”浪潮,他多次向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申请回国。苏联每次约谈后也都答应了唐铎的请求,但过后总是不了了之。
其实究其原因也比较容易,首先显而易见的是唐铎战功赫赫,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二战后美苏冷战正在相互拉扯阶段,苏联承受不了大量军事人才外流。
其次,军功累积到唐铎这个职位,他已经能接触到苏联的核心机密了,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苏联怎么会放心让他回国呢?
多次向苏方申请失败后,唐铎也明白了苏联的态度,他开始向国内求助,他经常写信给他国内的朋友任弼时,常乾坤等,希望朋友能代自己向中共中央申请调他回国,党中央也高度重视。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中国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来苏联参加斯大林葬礼,葬礼后,周总理坚定的提出了唐铎回国的要求。
此时中苏关系虽有不太和谐的苗头,但也算相对友好阶段。况且赫鲁晓夫刚上台也不适合跟中国关系闹僵,所以赫鲁晓夫迟疑了一下就同意了。
唐铎终于回到祖国。
从1925年去往苏联,到1953年回到中国,已经28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