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陈赓大将去世,粟裕痛哭晕倒,周总理:我还没报他的救命之恩

西方寻史 2025-02-09 14:00:31

“我还没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呢!”

1961年,周总理不可置信的握紧手中的文件,陈赓将军竟然离世了,他心中不由得一阵悲痛。

作为第一位离世的开国大将,陈赓的忽然离去,让不少人心中都悲痛不已,老友粟裕接了一通电话后,更是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醒来后就开始嚎啕大哭:“老陈,国家还没建设好……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陈赓、粟裕、周恩来......老一辈革命家的友谊始终在泛黄的旧时光里熠熠生辉。

陈赓是怎么救了周恩来呢?老一辈革命家有怎样的友谊呢?

救命之恩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连日里翻过雪山,艰难走在荒草地上的时候,周恩来病倒了。而长征之前准备的物资现在基本上已经用完了,缺医少药让当时周恩来的病变得十分棘手。

老军医放下听诊器,愁眉不展:“周副主席是肝囊肿,已经发炎了。”

看着发着高烧昏迷中的周恩来,老军医长叹了口气:“队里已经没有消炎药了,就看副主席能不能醒来,如果醒来还可以挺过去,如果醒不来......哎!”

老军医未尽之言大家都明白,如果醒不来就危险了。

毛泽东当即眼前一黑,眩晕了一下,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大家围着周恩来,一时间束手无策。

这个时候陈赓站了出来:“咱们过雪山的时候,我记得山底下有个村子,我跑快点,到那里看看有没有郎中,带点药过来。”

大家倒吸一口凉气,太远了,先不说村子里有没有郎中,就这一来回也要很久,况且路上不断有国民党空军袭击。

但是陈赓做过周恩来警卫副官,近年来两人更是并肩作战,风里来雨里去,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个时候别说只是去远一点的村子里找郎中,就是去敌人地盘上搞药,只要能救周恩来他都会去。

大家了解陈赓,知道他这个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况且周恩来的确等不得了。

毛泽东拍了拍陈赓的肩膀:“注意安全,快去快回。”

陈赓行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老军医用湿毛巾裹着冰块给周恩来肝部降温,大家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就这样过了一夜。

第二天天光破晓的那一刻,远处终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陈赓带着熹微的晨光终于回来了!平时诙谐爽朗的人老远就高呼:“副主席有救了!副主席有救了!”那一刹那,霞光穿透乌云,阴霾退散。周恩来终于醒了过来。

陈赓说的那个村子并没有郎中,但几公里外的一个小集镇上有个大夫,祖上在朝廷里做过太医,大夫医术高超,远近闻名。听到这里,陈赓立刻掉转马头,马不停蹄赶去,连夜敲响了大夫的门。之后一刻也没停的带着药返回,等追上大军时全身都被汗浸湿了。

周恩来醒来了,但依然不能走动,而长征也不能停,毛泽东准备了一个担架,让人抬着周恩来,然后陈赓荣登“担架队队长”,当然这个名号是他自封的。后来大家开他玩笑时喜欢叫他“队长”就是从这来的。

志趣相投,莫逆之交

除了周恩来外,陈赓还有一个“密友”,就是粟裕。

他跟粟裕在革命道路上默契十足,更是在生活上志趣相投,甚至生病都能生到一起。

他俩是在1947年认识的,当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粟裕跟陈赓去支援,初次见面两人就默契十足。

当时陈赓在左路,粟裕则在北边,中间通讯被炸弹波及,两人断联了一段时间,这在战场上是非常危险的。

但没想到之前不熟悉的两人,竟然如此默契,他们总能猜到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并做好部署配合对方行动,然后靠着这天然的默契,这场战争在通讯断联的情况下也赢的非常顺利。

战后,粟裕一个人坐在土岗上喝酒,陈赓揣了一包腊肉找了过去,然后两人越聊越投机,酒也喝到深夜,最后是被毛泽东叫人抬回去的,当然,第二天两人酒醒后都被骂了。

陈赓平时风趣幽默,为人爽朗热情,粟裕平时沉默稳重,为人就会显得有点距离感,然而就是这俩各方面都毫不搭边的人成了莫逆之交。

之后,他俩在同一个地方时就会约在一起,有时候喝酒,有时候下棋,不在一个地方时也会时常书信往来,甚至生病都生到同一家医院里。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粟裕等也没有闲着过,建设新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陈赓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当年战场上陈赓心脏曾受过伤,后来就出现心绞痛的毛病,医生叮嘱要好好休息,但陈赓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闲不住的。

1961年年初,陈赓的心绞痛更严重了,甚至直接在工作中昏倒,毛主席当即勒令陈赓停职治疗,无奈下他放下手头工作,住院去了。

然后他在医院走廊上发现了粟裕,当时粟裕已经住院两天了,怕陈赓担心就没跟他说,想着等出院了再说也不迟。

粟裕在医院见到陈赓还以为是陈赓知道自己住院了,然后来看望自己的,安慰陈赓的话都到嘴边了。然后陈赓先来了一句:“你咋也病了?”

也?粟裕惊了一下,急忙问陈赓:“你病了?你咋了呀?严重不?”

陈赓说:“唉!别提了,老毛病了,我就说我没事吧!他们非让我住院,住就住呗,你咋也来了?”

粟裕回道:“脑袋里的弹片又开始不老实啦!”

说完粟裕还指了指楼上:“李克农也在这”。

陈赓朝着粟裕指着的地方看了一眼:“这家伙肯定藏的有酒,在家傅涯不让我喝,我就觉得嘴巴没滋没味儿的,走!找他喝酒去!”

还真给陈赓猜着了,李克农藏了整整两壶酒。

然后在医院里的三人组开始了“难兄难弟”的养病日子。除了会时不时偷喝酒,一切似乎都在向好。

然而,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美好的东西总是不那么长久。

与世长辞

1961年3月15日,陈赓突然感受到什么。

他穿戴整齐,抱着小女儿说:“叫上你妈妈,咱今天去玩。”

妻子傅涯见丈夫难得愿意闲下来,甚至还有兴致出去,觉得陈赓的病好些了,她很是高兴。

这天他们一起去拜访了刚出院正在家休养的粟裕,还留下吃午饭,饭后小女儿睡着了,傅涯抱着她跟楚青一起去另一个房间,留下来的俩人相视而笑。

粟裕偷偷从一个大将军瓶里摸出一壶酒,然后俩人一替一口小酌起来。这个时候粟裕还不知道,这将会是他和莫逆多年老友的最后一面。

晚上回来后,陈赓拉着傅涯的手说:“这些年你操劳着家里,辛苦你了。”

然后,陈赓就进了书房,写下很多工作上自己还没实施的想法。

1961年3月16日凌晨,陈赓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与世长辞。

第一时间收到消息的粟裕眼前一黑,直接昏了过去,醒来后就开始嚎啕大哭。

还在医院的李克农知道这个消息后,拿出自己刚藏的酒,默默洒在地上。

远在广州的周恩来正在会议上,副官犹豫着要不要直接进去告诉周总理。

周总理在来广州之前知道陈赓住院了,他当时交代过副官关于陈赓的消息都要第一时间告知他。

想到这里,秘书进去在周总理耳边说了这个消息。总理眼睛瞬间红了,他控制着情绪把会开完,等人都走后,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落下来。

然后周总理迅速把这里安排妥当,抓紧赶回去参加陈赓的追悼会。

会上周恩来痛苦不已:“你怎么就走了呢?我还没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呢!”

这个上马能叱诧风云,下地又真诚幽默的一代将领就这样结束了光辉灿烂的一生。

我们追忆那些峥嵘岁月,那永远闪耀在历史中的可爱的人。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 2025-02-11 19:13

    老一辈革命家鲜血凝成的友谊总是令人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