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8年,蜀汉后主刘禅派车骑将军邓芝率大军平定涪陵叛乱,邓芝斩杀叛军魁首,为防止日后涪陵再生变故,便将当地的5000多户人家强行迁往成都。
这支看似不起眼的拆迁队伍中,藏着一位蜀中大神,30岁的范长生,天师道(即三国时期的五斗米道)的教主。我们其实更熟悉他的前任教主张鲁。
刘禅把范长生安排在青城山,并将其宅院赐名为“长生观”。
这位在道教史上与李耳、张道陵、董仲舒等人并称为“蜀中八仙”的范长生,就此在成都隐居,任凭花开花落,江山易主,50多年来始终自得其乐,因他为人仗义,博学多才,被当时的蜀人奉为神仙。
直到公元296年西晋八王之乱时期,关中遭逢大灾,十数万找饭吃的流民闯入西川,范长生的闲适生活才被打破,这时候他已经78岁了。
一、李特兄弟闯西川
西晋是历史上第二短命的维持大一统局面的政权,虽然它延续了51年,但从280年灭东吴,再到304年同时出现割据政权成汉与前赵,大一统的年份不过24年,也就比秦朝长一些。
闯西川的流民头领李特兄弟,就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李特的三儿子李雄更是成汉的开国君主。
李特是胸有大志之人,史书记载他临剑阁时,曾发出感慨:
“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这么好的巴蜀西川之地,刘禅竟然能混到投降的份上,真是个笨蛋啊!
当时的蜀地,大致上有四股主要势力:
1、以罗尚为代表的西晋朝廷军,一直想约束甚至捕杀流民;
2、以赵廞为代表的蜀中驻地官员军,心怀不轨,意图独立;
3、以范长生为代表的蜀中土著,既担心流民来抢吃的,又不知该倚靠哪棵大树;
4、最后就是新势力,李特兄弟为首的外来流民。
300年,西晋赵王司马伦发动兵变,杀了专政九年的皇后贾南风,远在蜀中的赵廞和贾后是亲戚,于是起兵独立,居然还建立了一个仅维持了三个月的卫星政权,国号叫太平。
赵廞联合了李特的流民势力,任用李特的三弟李庠为威寇将军,成功打败来讨伐的晋军,事后却担心李庠功高盖主,把李庠全家杀个干净。
李特一怒之下,直接率流民大军把赵廞灭了,从此开始了与西晋朝廷军长达3年的互殴。
这个时候蜀中的其他两股势力,地方守军是见风使舵,在朝廷军与流民军之间来回摇摆,而范长生们则一直在暗中观察。
范长生虽然早已对西晋朝廷不抱希望,但也不喜欢李特,因为李特攻进成都后,曾经放任手下掳掠,蜀中百姓非常讨厌他们。
直到303年李特被西晋军杀了之后,李雄接班,范长生才准备出手了,此时他85岁。
二、范长生给李雄第一次提供了粮食
李特的三儿子李雄接班时刚29岁,史书说他:
雄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
人长得帅,心胸还宽广,打仗非常勇猛。
李雄的流民军在蜀地四处转战了三年,让他意识到,必须得有当地人的支持,否则很难成事。
经人介绍,李雄找到了范长生。
此时的范长生,身为天师道的教主,威望极高,无论是人、财还是粮食,都不差事儿。
当李雄找到范长生时,范长生第一次答应帮忙,但只是为流民军提供了粮食。
为啥之前一直隐居不出、不问世事的范长生,现在却有了初步的立场呢?原来:
于时雄军饥甚,乃率众就谷于郪,掘野芋而食之。
李雄第二次打进成都时,约束部队不要扰民,而是带着大家跑到野外去挖野芋头充饥!
所以,范长生这时才出手相助李雄,但也仅限于此。
三、把王权拱手送上,范长生终于出山
304年,李雄被拥立为成都王,正式建立了成汉政权。
但李雄非常谦卑,仍然多次求范长生出山,并愿意将成汉国君的位子让给他:
雄以西山范长生岩居穴处,求道养志,欲迎立为君而臣之。长生固辞。雄乃深自挹损,不敢称制。
就这样,李雄两年多以来,一直恳求范长生出山,范长生终于为之动容。
306年,88岁的范长生飘然离开青城山,独自坐着一辆非常朴素的车子,来到了成都。
李雄早已率文武百官,恭恭敬敬地站在城门外,将老头迎入宫中,拜为丞相,尊称为“范贤”,并加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范氏一族免除所有赋税徭役。
范长生不仅是蜀地百姓心目中的活神仙和教主,现在还成了御赐的超级大地主和百官之首。
而他出来为李雄的成汉站台,蜀中的各路人才便如潮涌般纷纷前来效力。范长生为官期间,向李雄建议:
“休养生息,薄赋兴教,切莫穷兵黩武。”
直到318年范长生去世,这12年来,小小的成汉迎来了最昌盛的时期。
范长生正好活了100岁,从东汉、三国,再到两晋十六国,一生都在乱世中。
他去世时,西晋灭亡,东晋在江南一隅刚刚过了第二年,北方出现了后赵、前凉政权,五胡乱华,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那些中原遗民,除了往江南的东晋逃难之外,最主要的一个避难所,就是李雄、范长生时期的蜀中成汉,虽然这个暂时太平的乐园,也只是12年的弹指一挥间。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