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不做官,没作品,却能名垂青史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4-11-20 14:28:35

元朝人编写的《宋史》,是24史中篇幅最长的。其中人物列传有255卷,又以“忠义”类的人物列传最多,足足有10卷,可见元朝人的心之所想。

忠义列传中,又有一人非常特殊。

做为一介书生,因为没做过官(朝廷曾经赏他一个“太学录”的学官,他也力辞不就),又没啥作品,所以史书中无法将其归类为名臣、儒林、文苑类的列传。

他是单凭“忠义”二字而被立传的。

这个人,就是两宋交际时期的太学生陈东。

一、打响翦除“六贼”的第一炮

1125年,金军两路大军挥兵南下,宋徽宗赵佶大惊失色,说:“没想到金军敢这么长驱直入啊!”

说完就吓昏过去了。过了半晌才苏醒过来,立刻下旨:“让太子赵桓(宋钦宗)继位吧!”

这,就是北宋末年朝廷昏庸懦弱的集中写照。

徽、钦二帝平时玩得不亦乐乎,碰上外敌侵犯,就瘫成烂泥。

讲真,当时的北宋虽然昏暗,但面对金军,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实力差距,单就以“内有李纲,外有宗泽”的简单配置,就足以与金军抗衡。

然而,北宋朝廷之所以毫无斗志,除了皇帝软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皇帝身边被委以大任的重臣,是清一色只想保全自己富贵荣华的奸佞贪官,以蔡京、童贯、梁师成、王黼、朱勔、李彦为代表,时称“六贼”。

“六贼”的称号,并非是后人给起的,而是当时一个身份低微的太学生陈东提出的。

太学生是朝廷最高学府的学生,名字挺唬人,其实离真正做官还早着呢,啥也不是。

1125年宋钦宗刚继位,陈东就带着自己的几十个学生,上书到: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六贼”,陈东说,要把他们的脑袋砍喽,四处展览,以谢天下。

布衣书生陈东发起的这次声讨六贼的上书,得到几乎所有文化人(自然包括很多官员)的响应。

面对如此的民心向背,宋钦宗只好或主动或被动地陆续干掉了位高权重的六贼:

1125年,童贯在流放途中被砍头,1126年,蔡京在被贬的路上去世,梁师成在流放途中被吊死,李彦被直接赐死,朱勔、王黼被砍头。

谁也不敢惹的六贼,就这样在陈东一纸上书的催化下全部完蛋,解气得很!

只是,六贼之后,更多的贼又重新占据了朝堂。

北宋衰亡的趋势,根本不是陈东可以挽救的。

二、为保李纲,陈东不惜聚众犯上

南下金军的脚步,并未因六贼被除而有任何的耽搁,1126年初,金军直逼开封城下。

在李纲的领导下,北宋军民奋勇击退了金军的第一拨进攻。

外敌暂时撤去,投降派又跳出来攻击李纲,与金军重新和谈,李纲被迫调离开封,由蔡懋接任。

蔡懋甫一上任,居然就下令禁止向金军射箭投石!

数十万开封军民无不悲愤恸哭。

此时,愤怒到无以复加的陈东再次出手了。

这次,他搞的动静实在太大,后来还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陈东带了数百名学生,在宋钦宗的皇宫外跪拜请愿,上书中明确指出:

“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当时的开封军民纷纷响应陈东,史载:

军民从者数万。书闻,传旨慰谕者旁午,众莫肯去,方舁登闻鼓挝坏之,喧呼震地。有中人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复领行营,遣抚谕,乃稍引去。

大家的态度就是,宋钦宗不表态,我们就绝不罢休!

宫外喊声震天动地,宫中出来敷衍民众的宦官,都被愤怒的群众撕了个粉碎。

宋钦宗无奈之下,只好又把李纲召了回来,大伙这才散去。

李纲回归,再次率领开封军民击退金军。

警报刚一解除,对陈东的秋后算账就来了。

三、从容赴死

宋钦宗和诸位大臣讨论如何处理陈东闹事,后来决定只处理为首带头的几人,并下诏严斥陈东。

但士人们又不干了,纷纷上书请求给陈东平反。

压力之下,宋钦宗无奈又下旨,补了陈东一个“太学录”的学官,但陈东坚辞不就。

奇怪的是,这次对陈东的讨论中,李纲也表示要处理带头闹事的人:

“取其最不逞者,斩数十人,枭首通衢,以靖群众。”

从这点看,陈东和李纲完全没有任何交情,两人都是纯粹就事论事、相当有原则的人。

1127年,宋高宗赵构召李纲为相,继位5天后就召陈东面圣,但不知为何,两人并未见面。

随即,积极主张北伐的李纲只干了75天,就再次被罢相了。

陈东急了,屡次上书给高宗,请求让李纲回来。

此时,另一个同样刚直慷慨的布衣书生欧阳澈正好也上书谏言。

有人就提醒宋高宗,当年陈东在开封,可是干过冲击皇宫的事噢。

于是,陈东和欧阳澈被下狱。

临刑前,陈东在准备出去上厕所时,狱吏有点犯难,陈东说:“我如果怕死,就不会上书直言了,既然已经直言,岂会逃避死亡?”

狱吏赶紧说:“我认识陈先生您的,哪里敢强迫您呢?”

须臾,陈东整理好衣冠,大踏步走向刑场,1127年8月25日被斩于集市之上,年仅41岁。

史载,陈东死后,天下人都为之痛哭:

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

三年后,宋高宗又想起了陈东,深感后悔,于是追赠陈东为承事郎。

陈东没有后代,虽后继无人,但英魂长存,无愧忠义。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读书人奋起的勇气,不啻于搏杀沙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