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以异常航线引发全球聚焦,第七次海试直插渤海湾腹地,这场被外媒称为“技术亮剑”的行动,或将重塑西太平洋航母力量格局。面对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在东海的高调巡航,中方以电磁弹射技术突破作出强势回应。
3月初,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高调停靠韩国釜山港,为美韩“自由护盾”军演助威。然而演习尚未收官,这支核动力舰队突然转向南下,舰载机信号密集出现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几乎同步,福建舰打破此前黄海测试惯例,沿渤海海峡直抵葫芦岛附近海域,甲板清晰可见的触舰痕迹,暗示歼-15T舰载机已展开弹射训练。
军事观察家注意到,渤海湾的特殊战略价值正被激活。该海域不仅坐拥亚洲规模最大的舰载机陆基训练中心,其封闭式地理环境更构成天然电磁屏蔽场。卫星影像显示,渤海岸基基地近期频繁出现无侦-10舰载无人机起降,配合福建舰甲板电磁导轨的明显改装痕迹,表明此次海试重点验证全状态电磁弹射系统。五角大楼情报部门评估,中方电磁弹射效率已达每分钟3架次,逼近美军“福特”号水准。
这场技术突围背后,是中美航母代差的加速缩短。美国“福特”号耗时17年完成初始战力认证,而福建舰自立项至今,已完成七次海试跨越三大技术节点。尤为关键的是,该舰在电磁弹射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不同于美制系统的中压交流电技术,中方创新采用中压直流供电模式,故障率降低30%,能量转换效率提升15%。海军专家李杰指出,这套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使福建舰具备搭载空警-600预警机及攻击-11隐身无人机的能力,作战半径拓展至2000公里。
当前西太平洋正上演隐形军备竞赛。在福建舰突进渤海湾之际,美军“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携F-35B战机长驻日本佐世保,企图构建机动打击群优势。然而随着福建舰舰载机联队加速成型,这种优势面临瓦解。对比数据显示,“福特”号虽搭载更先进的F-35C战机,但其电磁弹射系统故障频发,2023年妥善率不足60%;而福建舰采用的歼-15T改进型,配合智能化甲板调度系统,已实现90%以上的日出动架次率。
地缘博弈层面,福建舰的技术突破具有战略威慑价值。美军印太司令部最新兵推显示,若福建舰与火箭军反舰弹道导弹形成体系化作战,可对美航母编队构成“区域拒止”压力。值得关注的是,福建舰海试期间,火箭军某旅在渤海湾实施跨昼夜导弹火力突击演练,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发射车现身演练场。这种海空联动迹象,预示中国正编织立体化反介入网络。
随着福建舰年内或将入列,西太平洋航母力量平衡面临重构。美国海军学会报告承认,中国在电磁弹射和舰载无人机领域的突破,正在消解美军传统优势。当福建舰与“福特”号未来在太平洋相遇时,这场跨越代际的技术较量,或将书写新的海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