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问世“吕后玉玺“,江某为何急召地方工作人员带宝物面见?

微史客栈 2023-02-02 22:56:40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陈列着一方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凶猛,体态矫健,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的玉印,这便是属于大名鼎鼎的大汉吕后的印玺。玉印的现世引起了多方的注视,玉玺颠沛流离,那时候,被江某据为己有,利用其为其争权夺利造势,经过多方流转,如今成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玉玺现世

“皇后之玺”面世于1968年9月的某个下午,文物最早被在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上学的小学生孔忠良发现。这天放学后,他往家中走时候,无意中看见土堆上有什么东西,在夕阳照射闪闪发光。刚开始他以为是小兔子藏在哪里,走过去,准备逗逗小兔子玩。走近一看,哪里有兔子,当时他可能觉得看走眼了。揉了揉眼睛,在仔细一看,那个亮光还在闪烁。这更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于是,他在旁边放下了书包,用手就把这个东西刨出来了。用袖子擦了擦泥土。发现这块石头非常光滑亮眼,下面方方正正的,上面刻着一个动物,底部刻着一些不认识的字。回家后和哥哥研究了半天,还是没能能搞懂,兄弟两觉得可能是别人掉了的印章,不如把下面磨平,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在其他同学面前多有排面。有点大材小用,国宝差点被这两个小孩给玩坏,有这玩意这辈子吃喝不愁。

善良老乡上交博物馆

好在他们的父亲知道点文物知识,最终文物没有被毁坏。过了几天,他们的父亲孔详发要到西安办点事,孔忠良让父亲把玉玺带上,在西安找个铺子磨平,然后刻上自己的的名字。孩子的父亲拿到印后,定睛一看,感觉这个东西不一般,赶忙追问了孩子这个东西的来龙去脉,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文物,虽然他不是很懂,但是关中地区埋了多少王侯将相,之前也有考古队来他们这里考古,时不时的发现古墓很正常,想到这里,他立马带着玉玺来到了博物馆。请有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一下这个文物。专家毕竟是见过世面,懂文物知识的,一看玉印背后的四个“皇后之玺”篆字,感觉这个文物价值非常高。又询问了发现文物的地点等其他信息,更加坚定了这是一个稀世珍宝。那会儿还没有健全的关于文物的法律法规,对于这种文物,国家主要靠建议奖励鼓励民众上交古董,和孔祥发交流后,他非常愿意把文物交给国家,最终博物馆给了他20元为路费。

随后陕西省博物馆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鉴定。查阅文献,并结合出土地点和文物做出了判定。《汉官旧仪》上记载道:“皇后玉玺,文与帝同;后之玺,金螭虎纽。”而韩家湾发现的“皇后之玺”之地就在吕后与刘邦合葬的封土堆一公里内,这个玉玺同《汉官旧仪》中记载并无差别。最终专家一致认为这件文物就是吕后之玺。然而在动乱的年代,这件文物的出现必然遭多人惦记。尤其是之后被江某据为己有。

江某召“吕后玉玺”进京面见

当她听说陕西现世了吕雉的“皇后之玺”,此时收藏在陕西省博物馆。立马给下面正在出差的一位工作人员打电话,让她把吕雉之玺带回北京。为何江某对此非常上心?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三大掌握核心权力的女人,吕后、武则天以及慈禧,有了这个玉玺,更能直接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吕后便可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有利于她夺权。

陕西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非常重视这件文物,清楚文物的价值,想要挽留,百般说辞最终也没能留下文物,毕竟那会儿要是稍微让她不称心了,她一句话的事,就会让这些普通人家破人亡。江某得到宝物后,迟迟不归还陕西博物馆。江某之心,路人皆知。江某曾经利用评法批儒的机会,借机肆意歪曲和颠倒历史,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大吹大捧帝王将相,授意炮制了六篇关于吕后的黑文,说什么吕后是“杰出的法家”等等,为自己的合法夺权制造舆论。

完璧归赵

文物被江某霸占几年,工作人员也不敢伸手向其索要。直到其倒台后,“皇后之玺”才完璧归赵,返回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陕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文物价值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吕后之玺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因为现已发现的汉代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很少,这方西汉皇后之玺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2012年12月初,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对孔忠良等10名文物保护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

1 阅读:10